杨汝瑶,男,1929年11月出生,今年94岁,1949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属西南军区工兵十团,兵龄七年。195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9月,随中国人民志愿军481部队,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曾任班长、司务长、副排长。1956年2月转业。
入伍后,杨汝瑶所在的部队由西南到东北,他曾参加了川康铁路、成渝铁路等的建设,由于表现出色,曾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一次。1949年10月至1950年1月,部队向西南进军时,在抢修桥梁中,战士们冒着严寒跳入刺骨的冰水中作业,此时突遇地雷,需紧急排除,他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艰巨任务,荣立了二等功。此外,1950年5月至10月在修筑川康铁路和1951年2月至5月修筑成渝铁路时,分别荣立二等功和三等功。1951年1月出席了工兵司令部英模代表大会,受到表彰奖励。
1951年9月随481部队赴朝参战,保家卫国。在援朝担任司务长期间,负责连队的伙食、卫生、装备、物资、经费等管理工作,他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实行账目公开,各项收支有凭有据,深受大家的好评。
1953年停战协议签订后,朝鲜百废待兴,为了朝鲜人民早日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他所在的部队投身到了朝鲜战后重建工作中,他们以高度的热情开山炸石,修路修桥,为朝鲜人民修建房屋,当时条件十分艰苦,到了冬天,寒风刺骨,战士们冻得浑身发抖,手脚和脸都冻裂了,嘴唇都冻紫了,仍然咬牙坚持,不少战友脚上全是水疱冻疮,但都靠着坚强的意志扛了下来。这样艰苦的环境,艰辛的工作,一干就是三年。三年里,战友们将朝鲜当做自己的家乡,将朝鲜人民看作是自己的亲人,与当地居民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部队告别回国的时候,好多的朝鲜群众前来送行,他们有的一个劲儿的往志愿军战士怀里塞吃的,有的热情的拥抱着,哭着告别着,中朝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凝结成了万古长青的友谊。
1956年2月,援助朝鲜重建工作基本完成,他随部队回国,当年3月退伍转业,4月至7月在太谷师范学习三个月,8月份分配到了山西阳泉工作,先后在上站小学、阳泉市第一中学担任教师、会计、总务处主任等,工作期间曾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90年光荣离休,但他离休不离岗,继续发挥余热,坚持工作十余年,并担任学校离退休党支部书记。他坚持读书看报,关心国家大事。在自己学习的同时,认真组织支部党员学习,并热心为老同志们办实事、办好事,深得老同志们的称赞,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
杨汝瑶同志有着良好的家风、家教,家庭和睦美满,晚年幸福康健。他勤劳朴实,善良真诚,虽然话语不多,但处处以身作则,为子女做表率,他的优良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女们,在他的身上,蕴藏着“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