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无止境,行以至远--2023年临沂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研修班活动纪实

兰陵芦柞小学王浩
创建于2023-08-27
阅读 250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8月21日--24日我有幸参加了2023年临沂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研修班的研修活动。“全员主动卷入式教研,把自己摆进去教研”是于科长对本次研修活动的定位,正是这样的卷入式教研,让我认识了临沂小数这么多的名师大咖,也让我收获了对数学研究的态度和方法。

    参会前,我们兰陵小数团队在王金凤老师的带领下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进行了多次研讨磨课,8月12日、8月18日、8月20日......一次次的研讨、一次次的修改。

    王金凤老师作为我们团队的主心骨,在我们思路犹豫不决时为我们指点方向;邹丽媛老师经验丰富,在我们困惑时总能为我们解开迷雾;孟林老师也总是能为我们指出问题;孙晓蕾、张艳艳、曹焕利、郭怡宏老师都在努力......

    8月21日,我们带着激动和兴奋来到了沂南,来自14个县区的不同团队对“乘法的初步认识”“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小数乘小数”“分数乘分数”六节计算课进行了展示,同一节课不同的角度不一样的效果,全部授课结束已近深夜11点,让我们见识了临沂小数人的热情。

    我们团队的邹丽媛老师被抽中,邹老师把我们的设计思路和想法完美呈现。

    8月22日,我们开始了在沂南的第一次磨课,河东、沂河、兰陵3个县区齐聚一堂,共同研讨,开启课堂重建之旅。

    教材编排的教学模式:出示问题情境,列出算式→利用点子图进行思考,多种思路求出答案→借助一种思路教学竖式,算理算法沟通→练习,巩固算法。

    刘士峰校长、郝贵芹老师对整体教学设计提出修改意见。刘士峰校长基于学生的生成以及课堂真实的状态提出问题:课堂中学生会如何解决14×12?

    我们团队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会采用列竖式的方法。而且真实课堂学生在探究14×12的答案时(或借助点子图进行思考时),方法的多样化会占据课堂的大量时间,对于本节课重点竖式的内容不能更好的体现。

     我们认为,一个教学内容能追求的目标很多,但可以视实际情况作出一定的区别对待或取舍处理。于本节课而言,这个竖式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两层记录的乘法,学习的难度是不小。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弱化算法多样化的目标,而把教学重点放在竖式的算理算法教学上,应当是一种现实的选择。

    那么,用怎样的方法才能让学生深入地思考算理,牢固地掌握算法,又适度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呢?

    算法多样化这事的确并不太难,对学生而言,最难的就是对这个竖式的理解。通过调查,无论会与不会的学生,对竖式的书写、含义等,存在很多的疑问,这些疑问都是极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因为这些疑问,正好指向于算法背后的算理。所以,刘士峰校长和我们团队对这节课进行了重构。

     针对竖式环节启动关键问题:是多少?怎么乘?怎么写?

     最终我们采用了以下教学模式:课始就让学生尝试列竖式,暴露正确算法或不同算法,引发学生产生针对算法的疑问→提出问题,以问题为驱动,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学生借助学习点子图开展探究(适度感受算法多样化),理解算理,接受算法→规范总结,多样练习,掌握算法。

    8月23日,我们在前一节课出现问题的基础上继续深化。

    正如郝贵芹老师所说算法它是表,算理它才是真正的理。孩子们很多时候不会算,学生没办法把复杂的程序一步步进行梳理,它本质上恰恰是理字出了问题。 

    因此,这次修改刘士峰老师提出要把点子图用好。

    针对点子图提出3个问题:放在哪?怎么用?达到什么目的?

    本节课提问14乘以12的结果到底是多少,可以让孩子们来圈一圈,孩子们可以提出来,我可以先算算上面的2行一共是28,下面的十行一共是140,140+28,那答案就是168。

     在梳理竖式每一步时,我们借助点子图,在课件上呈现分成4块的,这里的2×4=8表示是8个一,就把这个8写在个位上,这个10×2=2表示10×2=2个十,4×10=4表示4个十合起来是6个十,就把6写在十位上,这个10×10=1表示一个百就落下来在百位上,用这样的方式,其实本质上我们就已经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当中,每一步的算理已经把它给梳理清楚。

     8月24日,6节代表团队最高水平的课应运而生,名师大咖展示精彩纷呈。

     最后于科长总结说到:我们应该找准学生的知识起点,以学生学会为前提,计算课教学必须“先保底”(保证算法的正确),再聚焦数学的本质(算法背后的道理)。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远。每一次学习,都是一场美好的开始;每一次培训,都是一场自我的修行;每一次启程,都将跨越新的成长之阶。 这次的学习,可以说每听一次课,每研一次课,都会有所收获,当真开阔了眼界,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感慨良多。首先在教学设计上,看到老师们对教学环节的设置有深度、有梯度,他们善于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他们对教材挖掘深刻,准确把握教育重难点,让每一个教学环节有效落实。在课堂上,看到他们教态亲切,在课上能轻松授课,听到他们语言丰富又精练,灵活应对学生各种突发状况。在工作态度上,每一位老师认真准备,规划学习活动,团队的每一位老师为了一节课背后付出的努力,展示了个人专业素养和团队共研水平。

     四天的学习结束了,感谢于科长用心设计的这一段终身难忘的研修历程,感谢王金凤老师和兰陵小数团队小伙伴们对我的包容与帮助,也在团队每一个人身上学到很多,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我会将在这里的所学、所思、所悟带回我们学校,一人行速,众人行远!

阅读 250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