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山有个“常宁村”

潇湘一剑
创建于2023-08-27
阅读 378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蓝山塔峰镇五里坪村一角)

       在蓝山县县城北部,有一个叫“五里坪”的地片名。五里坪大致位于今县城与塔峰镇古城村之间,南起马道脚(即现湘运老汽车站一带),北到濛溪河桥下村至古城村一段,东起赤蓝桥至古城村马路,西至三里亭至和平圩挑盐古道。横直约五里,是一片低矮的丘陵,如同一块大坪,故称“五里坪”。

       五里坪原有2700多人口,有五里、果木、牛承三个村,属塔峰镇管辖。随着县城区域扩大,大部分变为城区、经济开发区,三个村先后成为城中村或城郊村。2017年行政区域调整时,果木村未作调整,而五里村与牛承村合并,以“五里坪村”命名,人口有3000多人。

      光阴倏忽,沧海桑田,昔时的五里坪只能留在老辈人的记忆里,载入史册之中。

(衡阳老乡合影留念)             


               可以“骂太阳”的地方

     

      作为一片低矮的丘陵,五里坪有山却不高,有的山甚至与一层平房相齐;有山谷也不深,山谷间时常分布着几块旱土或少量水田。山上多是油茶树,也有较大的的山是各村后龙山,古木参天,浓荫蔽日。一条条并不宽敞的土路蜿蜒交织,供居民们交往出行。

       昔时的五里坪,虽近城区,交通却是不便。

    一是道路泥泞。在寒冷季节的雨天,这土路经人畜踩踏,就会泥泞不堪。人们出行,都会穿高底的木屐鞋,其实就是两块木板做成的鞋,鞋底加高可免陷泥泞,类似于日本人穿的那种木屐。据说五里坪是全县唯一穿这种鞋的地方。穿这种鞋只能慢步走,不宜挑担远行。这种状况延续很多年,一直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浅口、半统、长统橡胶鞋出现,才得以替代。

       二是叉路多。五里坪的路,不但是泥路,而且多半是小路,分岔又多,各路有相似之处。这里又是竹管寺、岐石脚、白矅洞、廖芙蓉、荷叶塘等地通过戴星桥和桥下、龙泉塘一起通往县城的必经之路。不熟悉的人,容易走错路,特别是雨天、雾天,走来走去,迷失方向,又回到原地,俗话说:“碰到了倒路鬼”。

       旧时蓝山县城一带人流行一句口头语:“五里坪骂太阳”,大意是五里坪地广人稀,道路难行,时常给人一种非常无助的感觉,就像站在宽阔的五里坪骂太阳,天不应,地无声,让你无可奈何。

(衡阳人出资修建火市大桥原址,1960年改建成星火大桥)

                   开发较晚的城郊宝地

     

       昔时的五里坪,许多居民都操一口常宁地方话,有些即使讲蓝山官话,也带有常宁口音,让人觉得来到这里,就好象来到常宁县的某个地方。五里坪村常宁人于明清两代自常宁柏坊陆陆续续讨生活而来,并在这里逐渐发家。

       过去的五里坪本是一片灌木、乔木及茅草丛生之地,加上地势较高,没有河流、溪水经过,严重缺水,天旱时连饮水都困难。所以这里不能开垦水田,只能辟为旱土,让蓝山本地习惯于耕种水田的居民望而却步。200多年前的清道光年间,勤劳的常宁人开始来这里开辟定居,并辛勤耕种。最早来的是董姓人,居中间位置的皮毛峰;接着是吴姓人,居靠城边的仙人下棋。随着是萧姓、蹇姓、雷姓人迁入,黄姓人最后居靠北离城最远的下朝、牛承洞、石生塘。

       常宁人来这里,在旱土上动脑筋、下功夫、做文章,使五里坪慢慢地发展起来。到现在已经发展到多个居民点,据《蓝山县地名志》记载,现五里坪村就下辖有两头寨、太平、下朝、皮毛峰、廖家、凌云、木凉亭、肖家、老董家、麻子冲、高岭头、新董家、牛承洞、谢家、刘家、福阴、石生塘、里山尾、新屋地、蹇家等20多个居民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乡入俗,年轻人学会了蓝山官话,但是,作为常宁人,该村村民一直说常宁话与蓝山话,至今,村民开会、议事、聊家常,必须说常宁话。

        

(水渠)

       为解决五里坪一带用水问题,上世纪五十年代,县有关部门引龙溪之水,组织兴修了一条五里水渠,从西南至东北贯穿五里坪。由于水源障碍,一直没有正式通水,费尽苦心,却没能如愿。

                     礼让粪便的纯朴之乡

     

        经营贫瘠的旱土,积肥施肥是一件大事。在过去,五里坪人很看重积蓄人畜粪便。一家人不论大小,只要能够扛得动粪箕,就有清晨外出捡野粪的经历。

        五里坪还有一个“礼让狗粪”的故事。据说,一天清早,两亲家在捡野粪中不期而遇。事有凑巧,两人同时发现一堆狗粪,两人都不好意思抢先去捡,又不好装着视而不见,相持之下,一位亲家只好客气地说:“亲家,您请!”另一位亲家也只好有礼的回答:“亲家,您请!”相互礼让,两人都不好意思去捡而各自走开了。等走远后,其中一位亲家才又欣喜地回头去捡取。现在看来,让人觉得可笑但又笑不出来。

         过去,蓝山没有公厕,也没有现代化的厕所。排泄问题是在“茅厕”解决的,就是一坑两板那种。但昔时的五里坪,各家的茅厕都很宽,粪坑特别大,长宽2-3米,有一个人深。而且各家在旱土的地头也设有稍小的粪池,各家门前也设有污水池。其目的就是为了积肥,用于旱土作物种植。五里坪人明白有充足的肥料,庄稼才会茁壮成长,而最好的有机肥莫过于人畜粪便。

       为了积肥,年壮的劳力,还花钱买城里居民家中马桶或尿桶盛装的大小便,每天一大早就进城去拖运。因为旧时城里居民自家都没有卫生间,各家在睡房内设马桶、尿桶存大小便,装满后等待五里坪人来购买。买居民家中大小便,要按数量和质量论价,讨价还价,双方都很认真,因为有些城里人很吝啬,为了多收钱而掺水。有些如学校之类的大单位是“排泄大户”,厕所大,积粪多,是五里坪农民常常泡成的地方,单位也因此可以获得一部分额外收入。这种收入不用记账,正好可以用来“打牙祭”,人们笑称为“吃大肥”。现在的人对此可能无法想象,明明是五里坪人在帮城里人清除粪便、搞卫生,为什么还要花钱呢?

       

     

(全国劳模刘秉奎)

       旧时,城里的公共厕所很少,只有县立中学原大门前的中学巷有两间木柱茅厕,内置木制圆形大粪桶,粪桶置于地面,要上矮楼梯才能如厕,不分男女,很不方便。城南的老墟坪和城北的富民墟也都没有公共厕所,只有在周边用草席围半圈的尿桶供急用,这些粪便大部分也是五里坪人来清理的。

       谁也没有想到,厕所问题居然会引起国家最高领导习近平的高度重视。2017年11月,总书记就旅游系统推进“厕所革命”工作取得成效作出指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蓝山县工业园区)

                  美丽富饶的花果园林

     

       来到五里坪的常宁人凭着自己的勤劳智慧,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精耕细作,打造出了一片新天地。当你再次来到这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群风景林,一群是肖家后龙山的松树群,一群是仙人下棋的杂树群。肖家的松树群,郁郁葱葱,挺拔高大,可与塔下寺的松树群媲美,在马道脚、赤蓝桥、三里亭都能看到,成为五里坪的地理标致。

    此外,你会看到,五里坪油茶树遍布,果木成林,多种耕地作物生气盎然。果木村就是以种植水果而得名的村。1960年,为响应县、乡号召,村里大种以金桔为主的果木林,一时成为县内著名的花果之乡,于是得名“果木村”。现在,这里盛产茶油、红薯、花生、包谷、辣椒和黄花菜,白合、玉竹、茶叶、金桔等名优特产。

(蓝山县最大幼儿园落户五里坪村)

        你会发现,这里的耕地利用率高,人们按农事季节,春播秋收、冬播夏收作物,依成熟迟早实行轮种、复种和套种,还将不同作物实行间种。在旱土的周边,人们还种茶叶、包谷、黄花菜,在旱土中间种金桔。有的还在屋前种桃子、李子、枣子、梨子、柚子,屋后种杨梅和枇杷。

         精耕细作是中国农民传统的耕作方式,这种方式在五里坪得到最好的诠释。

      如金桔种植。为了让金桔占地面积小,一般只留单株,在一米以上才开枝,多朵新枝呈圆柱形展开,互不遮住阳光,全高不足三米,占地面积仅有一平方米余。一米以上绕圆周挂果,果挨着果,成熟季节,远处望去,就像金黄色的大圆柱,十分诱人。

        茶油是五里坪主打产品之一。五里坪的茶油以光亮纯正著称,当年供应全县最大的农贸市场——富民墟市场。除榨油食用以外,五里坪居民们还把茶枯用作重要的洗涤用品,用于洗衣、洗头、沐身。

       红薯被五里坪人开发成多种产品。五里坪的红薯除留作自家口粮外,其余大部分被制成各类产品销往富民墟市场,如蒸熟的、煮汤的、煨烤 、油炸的,还有多种风味的红薯干小食、红薯淀粉、红薯粉条、红薯酒等等。红薯藤是主要的猪饲料,其鲜嫩部分还是人类佳肴。五里坪制作的红薯粉以色泽光亮、韧性适中,口感滑爽著称,抢手富民墟市场。

       辣椒是常见蔬菜。五里坪除产泡椒尖椒外,还有五爪辣椒和朝天椒。新鲜的青椒、红椒常见餐桌,如炒辣椒、抖辣椒、酿辣椒,往往各种晕菜都配以辣椒。鲜辣椒只产生在夏秋季,为了过季节使用,人们往往腌制酸辣椒、剁辣椒,制成干辣椒和辣椒粉。辣椒粉分粗细两种,粗的常用于腌制霉豆子,细的常用于腌制霉豆腐以及酒席上的小碟调料。五里坪的辣椒粉色泽鲜艳、品质纯正、无杂质、不掺假而在富民墟受人喜爱。

(五里坪茶叶获奖)

      玉竹是五里坪的特产。玉竹是一种常用中药材,具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作用。对于口干舌燥、慢性咳嗽、干咳少痰等由于肺阴不足引起的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主要销往广东连州。

       茶叶适宜在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阳光照射充足的地方生长。但蓝山人原来不种茶,只往山中采野茶,蓝山最早种茶叶的地方就是五里坪。五里坪的细茶(即清明、谷雨前后采的茶),茶色雅致,香味醇郁、品质优良。在产茶季节晴天的早晨,县城东街边都会有五里坪人来卖茶叶,当时县城人用的细茶都来自五里坪。建国初期的50年代,曾由供销社收购销往长沙,还在省里得过优质奖。

    五里坪的粗茶主要用于煮蓝山油茶,用的茶叶是在立夏以后才采摘。粗茶按字典中说法,应该称“茗”。“茗”的含意见《康熙字典》载:茶晚取者,《中华词海》载:茶的老叶。按照上述说法,蓝山油茶所用茶叶应该称“茗”。“茗”茶是真正的茶,区别于当茶喝的“菊花茶”、“金银花茶”、“茉莉花茶”等非茶之茶。

       五里坪是蓝山最早种金桔的地方,已有近200年的历史。五里坪的金桔,果大肉厚味甜,桔皮脆嫩爽口,油脂丰富,气味芳香,是柑桔类的优良品种,是蓝山特产。近20年来,全县广为种植,种植面积有较大的发展,现已达2000多亩,成为我省的主要金桔产地,产品行销省内外,深受市场欢迎。

(五里坪古墓群挖掘示意图)

      随着时间的推移,昔时的五里坪已成为过去,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但来五里坪的常宁人开辟这片土地并在这里辛勤耕作、苦心经营,培育出多种名优特产,对城区、对社会作出贡献的印象依然留在我的心中。


                                    (撰稿:黄玉辉)

     

阅读 378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