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幸福和健康的体验掌握美德——《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

1ee
创建于2023-08-26
阅读 38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本书是英国的哲学家、教育家罗素编著的教育著作。本书分别站在家长、教师、学生和社会的角度,分析教育相关的问题,从教育实践的角度讨论教育所要培养的理想品性。罗素,被评价为“清澈如水,在人类迷惑的丛林的一角,闪着一片幽光。”在看到这么高的评价后,对这本书更带着阅读的期待。

      全书分为三篇十九章,分别为教育与美好生活、品性教育,智力教育。在读完本书后,与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相互印证,更觉得读书的重要性。

       当时的英国盛行公学,普遍的教育观念中,认为儿童是不会热爱学习的,赞同赫尔巴特式的传统教育。罗素对当时公学教育不满,他认为教育并没站在儿童自身的幸福角度,真正的教育,应努力帮助儿童形成独立的思考和能进行独立的活动,最终能够自己解决问题。罗素的这种教育理念,与当下的终身教育理念契合。

       “儿童不是通过痛苦的经历,而是通过幸福和健康的体验去掌握美德的。”罗素在书中提到这样一句话,体现出他对儿童幸福的关注。从我们当下的教育来看,各种补习横行,兴趣班“满天飞”。社会中已经形成某种不可言说的默契,一旦孩子没有补课,那他甚至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落了下乘。而这种补习班,累了家长,苦了孩子。多少应该捉蝉捕鱼,游山玩水,认识世界的缤纷童年,被毁在了兴趣班、补习班上。孩子们被强迫着刷题、练习艺术,掌握乐器,他们成为了家长的“愿望瓶”,帮助家长实现那些一意孤行的愿望。

     “人生的真谛是享受美好生活中的乐趣。”儿童的童年本该是幸福的,是从美好的生活乐趣中学习的。罗素认为,任何的纪律和知识,都应该从快乐的游戏中掌握。这是多美好的教育理念啊!孩子们不再通过“填鸭式”的教育学习知识,也不再被各种“压迫”中学到纪律。我们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又有多少教师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我非常惭愧,在我的教育实践中,并没有做到。试想,如果我能在纪律教学时,能让儿童通过“乐高搭建”来进行;在数学中通过“数独”游戏来让学生合作完成;在语文课《大鹅》教学中,让儿童真正的去到乡下,亲自和大鹅一起游戏,那样的教学该多么生动,知识点该掌握得多么深。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理想品性。包含四个基本元素:智慧、勇敢、敏感,活力。” 罗素将教育要培养的理想品性分为四个元素,有了勇敢,学生就敢于探索知识,改造世界,敢于应对生活中所有的困难和挑战;有了敏感,他们能发现生活中的知识,能从生活中学到蜻蜓低飞是下雨的征兆,学到鲨鱼的皮肤能减少水阻因而更快的捕猎;有了活力,他们能快乐而持续地进行学习;而智慧,罗素所提出的智慧不同于知识,是一种与学习方法、习惯、实践等多因素相结合的能力,有了智慧,学生才能更好的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针对这四要素进行合理设计课程,摒弃掉教师独自输出,学生被动接受的课程,增加学生参与的,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课程和实践活动,从做中学,从生活中学。

      “没有科学,爱是无力的;没有爱,科学是破坏性的。”教书育人,不仅仅是要教授科学的知识,更是要教他们爱,爱人和爱己。在生活中,有非常多令人惋惜的例子,一个很懂得爱的孩子,因为没有科学知识,无法报效祖国和社会;相反, 一位饱读诗书的学子,因为心中无爱,选择报复社会, 报复家人朋友。卢梭的《爱弥儿》中,也提到了“四心”,其中之一就是“爱”,只有让孩子懂得爱,懂得如何表达爱,才能更好的运用所学到的科学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情景剧扮演、多媒体展示、故事会分享等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让孩子在学到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培养爱心、良心,体会善和友谊。

      教师也应“主要从孩子身上感觉到一些神圣、模糊、无限的东西,一些个别的特别宝贵的东西。”对待问题生、后进生时,采取合适的策略,避免批评和无视,给予一定的期待性的暗示,即“皮格马利翁效应”,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加以培养,利用积极的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

         罗素同样谈到了目前非常棘手却亟须进行的“性教育”。罗素认为,在性教育过程中,作为家长或教师,应该做到不逃避孩子提出的问题,知无不言。在小学四五年级的教学中,很容易遇到孩子提问一些“性”相关的话题,教师应认识到这个年纪正是他们充满好奇心的年纪,我们更应该去直面问题本身,回答孩子们的疑惑,通过新的教育技术、人工智能、AI仿真吗模拟动画等,适当的展示性教育相关知识,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自我保护意识。

      这本书的观点之新颖,影响之深远,是我读之前都远远没有想到的。通过和罗素的思想碰撞,我更愈发觉着教育类书籍对我们正确教育观念培养的重要价值。

      

   

阅读 38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