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我们回来了

王汉荆
编辑于2023-08-28
阅读 272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五十多年过去了,依稀还记得小队晒坝上的那间小屋,因为知青的到来,充满生机勃勃。

       门前的那条因为下雨,泥泞不堪的小路,让我们摔过多少跤。

       屋后的那条小河,清澈透明,寸长的小鱼儿游来游去。

      还有那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人和事。

      我们熟悉的故土还好吗?

内窥利川“朝阳洞”

百余名当年上山利川的武汉知青再续“利川情缘”

利川朝阳洞外景

景区里的水杉树

       那是在一九六九年的一天,五位武汉知青在利川县城唯一的一家照相馆,拍摄下了合影。

       五十四年后的今天(2023年7月16日),大家已经都是“古稀之人”,又来到了利川城,按照当年的排位顺序,拍摄下五位当年的知青合影。


风华正茂中学生,其乐融融古稀人,

唏嘘曾经知青事,笑谈多舛岁月人。


我们是:

何艳桃、张林、胡忠玉、王林生、罗茗榕(贻芳)

今年又是好收成,烟叶、包谷长势良好。

目前烟叶依然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水杉树下知青留影。

农田的远方就是齐跃山

多种经营,烟叶、包谷两不误。

走在原小队的玉米地,我们曾经在此流下汗水。

“朝阳洞”口,知青同学们合影。

知青同学王少甫

在柏杨老街,又看见了有卖熟悉的斗笠和背篓,情不自禁的又戴上斗笠,背上了背篓。

知青同学吴静芳

斗笠与背篓:知青同学王林生

斗笠与背篓:知青同学馮文珍

斗笠与背篓:知青同学胡忠玉

斗笠与背篓:知青同学陆玉华

斗笠与背篓:知青同学刘啟明

包谷地旁的知青原红梅和陆玉华

和当年的拖拉机手小刘师傅合影。

见到小队的姐妹高兴都来不及。

站在原小队的土地上,已经物是人非。

身穿“利川红”,等待那一刻。

聚会的闲暇之余

与原小队的姐妹见面,有说不完的心里话。

与小队当年的姐妹合影留念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斗笠与北篓:知青同学肖遵志

原小队姐妹特地从沿河大队赶到利川城给我们送行

斗笠和背篓:知青同学王林生

照片说明:

我夫妇、欧迪州、胡光勤(避暑武汉知青)、付志华夫妇(原大队民兵连长)。

我上山的小队全称(当年名称)如下:

利川县、城关区、马桥公社、六大队、三小队。

       目前因为利川火车站的建设,土地有一半被征用,所以一部分小队农民先富起来了。

       欧迪州:原我小队的记工员,现在自家开的民宿宾馆,照片中穿黑色上衣者。

斗笠加背篓:知青同学肖遵志

和原大队民兵连长夫妇合影

斗笠加背篓:知青同学刘啟明

知青吴静芳和当年小队的姐妹。

走在柏杨老街上。

当年的小队队长老伴与知青交流。

吴静芳和胡忠玉。

利川市政府门前合影:周文志、王汉荆、汪振国、胡碧云。

胡忠玉演唱《天边》,伴舞:刘啟明。

知青们虽然都是古稀之人,在一起的时候,依然其乐融融。

走在去知青聚会会场的路上。

都是当年“梅子公社沿河大队”的知青。

刘啟明在聚会的舞台上。

哈哈你也到了(老汪、周文志、王汉荆)。

与当年小队的姐妹合影。

溶洞里的华华和郭庆,还是有点紧张。

一色的“利川红”还是蛮有味的。

潇洒的胡忠玉同学。

先期到利川的黄石路中学的知青同学们

旅游点的张林。

我们走在参加聚会的路上。

参加武汉知青利川聚会的知青同学摄影师周声开

利川的旅游景点今非昔比,档次很高。

王汉荆和摄像师老张

黄石路中学校友们的“利川红”。

郭庆、张林。

玻璃栈桥上的郭庆

胡忠玉、刘啟明。

参加武汉知青利川聚会的武汉廿一中学的校友

于玻璃栈桥上的罗茗榕

土家印象迎知青

利川“土家印象”

参加利川聚会的原恩施自治州水泥厂武汉知青工友

林中漫步

张林、肖遵志。

郭庆、张林、罗茗榕(贻芳)。

黄石路中学校友参加武汉知青利川七月十六日聚会合影。

汪忠胜、郭庆、张林

庄稼长势不错

与当年的姐妹分手时候。

农田远眺齐跃山

小院前的花卉

小队姐妹家,农家小院

于当年的新姑娘家里,与姐妹促膝谈心。

利川风味:炒纯菜,烧枞树菌,洋芋拱饭,鸳鸯蒸。

00:31

在利川的土地上我们挖呀挖,

 挖出了豆蔻,挖出了芳华。 

在广阔的天地里我们挖呀挖,

挖出了家庭挖走了芳华。 

现在的我们挖呀挖呀挖, 

挖出了快乐,

天天笑哈哈。

制       作:王汉荆

聚会时间:二零二三年七月十六日

阅读 272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