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我运动后总是满头大汗。看着冰棍和矿泉水,我产生了一些问题:“纯净水需要多少时间才能结冰?它和有其他成分的水结冰速度一样吗?”于是,我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来解开心中的疑问。
准备工作:
1. 我准备了:矿泉水、纯净水、数个容量相同的容器;
2.我测量了家里冰箱冷冻层的温度是-19°C,冰柜接近开口部位的温度是-4°C;
3.1g盐和1g糖。
问题1:纯净水是怎样结冰的?(图1)
我将10ml纯净水倒入容器,放入冰箱冷冻层,每隔1个小时观察1次变化。
1小时:水中出现少许冰渣渣;
2小时:水的底部出现一层冰,上面还是液体;
3小时:冰层已经变厚,只有水面薄薄一层水了;
4小时:完全结冰了。
为什么纯净水结冰的时候会先出现一些冰渣渣一样的东西?我去百度了一下发现,原来水结冰需要水中的杂质作为冻结核。有了冻结核,乱动着的水分子才能按冰的晶体结构排列起来。那么,真正的纯净水里没有杂质是不是很难结冰?但是我们买到的纯净水2个小时就开始结冰了,看来不是货真价实的纯净水。
图1.纯净水结冰的过程
问题2:不同成分的水结冰速度一样吗?
我在1杯10ml的纯净水中加入1g盐并搅拌均匀,在另1杯10ml的纯净水中加入1g糖并搅拌均。
接着,我把10ml纯净水、10ml矿泉水、前面准备的盐水、和糖水,都放入冰箱冷冻层,每隔1个小时观察1次变化,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1小时
2小时
3小时
4小时
5小时
6小时
7小时
通过实验我发现,纯净水结冰速度最快,其次是矿泉水,再是糖水,最慢的是盐水。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查阅了网络资料,原来冰的密度比水小,由水变成冰时需要转变密度。液体与冰之间的密度差越大,就越难结冰,结冰速度自然就慢了。因此液体的密度越大,就越难结冰,密度越小,就越容易结冰。本次实验中液体的密度由小到大依次为:纯净水、矿泉水、糖水/盐水。
但是我明明放的都是1g,为什么糖水和盐水结冰速度不一样?我请教了爸爸妈妈,他们告诉我盐水里面电解质含量高,而糖水里面有机物含量高,两者浓度虽然差不多,但是成分还是不同。我想应该就是这个原因导致了结冰速度的差异。
问题3:同样多的纯净水在不同的温度中结冰速度一样吗?
我把2杯10ml的纯净水分别放入-19°C冰箱冷冻层,和-4°C的冰柜中,每隔1个小时观察1次变化,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1小时
2小时
3小时
4小时
5小时
比较了这些结果我发现,温度越低,液体结冰的速度越快,这也似乎在情理之中。但是我还是想知道其中的科学原理,通过查阅网络资料,我发现当温度到达零度以下时,外界温度越低,即与水的温度差越大,传热越快。也就是说,环境温度和水的温度差越大,水放热越快,结冰越快。
没想到,关于“结冰”的实验让我看到很多出乎意料的结果,也让我听到很多新的名词,比如冻结核、电解质、有机物……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新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