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如何有效预防学生安全问题

快乐因子
创建于2023-08-24
阅读 39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号召,重新唤起了社会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家庭是学生一生成长的主课堂。家庭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补充,而是学校教育的共同体。本次课程有幸邀请江永县思源实验学校校长何文英同志为我们讲授家校共育专题讲座。

教师自身安全责任

学校是家校共育的主阵地,班主任是家校共育中的校方关键人物。何文英校长指出教师首先的注意自身的人身安全,才能更好的投身教育教学以及管理学生的工作当中去。那么教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维护自身安全:①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逾越法律红线。②安全行车,规范停车。③自觉维护教师形象,不做有损教师形象的事。④安全用电,节约用电。⑤正确使用各种教学设施仪器。⑥工作期间不酗酒、赌博。

维护学生安全工作职责

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家校共育的重要成果。学生身体素质良好、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性强都反应着学生的健康状态。何校长维护学生安全应当从以下几方面:①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布置过量惩罚性作业。②准时上下岗,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及时处理偶发事件,劝阻学生进行不正当游戏以及参加危险性活动。③任课老师遵守“谁上课谁负责”的原则。④指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仪器、电源、药品和体育器材等。⑤按时放学,未经学校允许不得提前放学。⑥了解和掌握基本安全常识和急救知识。

学生心理危机预防

心理健康又称精神健康,它是一种持续的心理健康状态。心理健康的水平大致分为一般常态心理、轻度失调心理、严重病态心理三个等级。学校应当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热线电话以及心理咨询箱等相关公共设施,密切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师应当及时关注学生情绪动向,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避免学生长时间陷入不健康的情绪之中。

校园防欺凌防侵害

校园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内外、以学生为参与主体的一种攻击性行为。而校园欺凌中的受害者往往是性格内向、害羞以及怕事的学生。这类群体由于过于弱势往往遭受欺凌者的欺凌。当教师发现校园欺凌现象时应当妥善巧妙处理。教育为先,预防为主。将校园欺凌的萌芽扼杀在摇篮之中。

家校共育携手同行

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搞清楚学生家长年龄、从事职业、家住哪里、是否单亲家庭或离异家庭,掌握学生性格成因的“环境因素”有助于我们对症下药,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接待家长时,保持微笑,将心比心,体谅家长作为父母的心情,讲究语言的艺术,深入浅出,将事情说的清楚明白。

安全管理工作对策

面对校园安全突发事件,何校长指出应当注意一下几点:①沉着冷静,机智果断。遇到突发事件,班主任要冷静头脑,克制自己,沉着应对,处变不惊迅速做出判断,果断决定处置方案。②客观公正,以事实为依据化解矛盾。不管突发事件发生在谁身上,班主任都要充分调查,了解事实的真相,不能偏心,公平公正地处理问题。③积极疏导,抓住教育学生的契机。班主任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用优点克服缺点。④掌握分寸,谨慎行事。分寸感是教育机智的组成部分。班主任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掌握分寸很重要,稍有偏颇,就可能把成功变为失败,把学 生推向反面。⑤即兴发挥,机敏幽默。由于偶发事件具有偶然性、突发性,不可能在事先设计教育方案,因此,处变不惊的能力,对班主任来说不可或缺。

阅读 39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