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于2023年7月2日离世。每每想起我的父亲,胸口发痛,无法呼吸,泪流满面。中元之节,谨以此文,追思父亲。
父亲叫杨帅国,人如其名,长得非常帅气。但他是个苦命之人,1岁没了娘,9岁时爹又遭国民党杀害,身为孤儿的父亲寄养在他的伯父家多年,17岁赶上招人修建宁韶公路,父亲被推荐成为一名养路工人,20岁时经同事介绍认识了同样苦命的我的母亲,他从朱石桥挑一担竹箱安家桐木村(现童牧谷),一个人的工资,支撑着他们夫妻、外婆加上我们兄弟姐妹共8个人的家。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828c1d9a6a104560a765f707ed62c043.png)
小时候,对父亲没什么特别印象,我出生时,父亲在益阳公路总段工作,每个月在家仅仅只有三四天时间,而且一进屋就忙着做事,没时间陪我们玩耍,当然,他偶尔也带些橘子花生之类的回来,给我们惊喜。
1982年宁乡划属长沙,父亲从益阳调回宁乡工作,我也直接转学到工交子弟学校上初中,住到父亲单位。也就是从这里开始,我才真正体会到父爱,才慢慢了解父亲,直至对他无比崇拜和敬仰。
和父亲一起吃食堂的日子,一般是1份2毛的辣椒炒肉,2份5分钱的青菜,他将辣椒和肥肉选出来自己拌饭吃(那点菜放现在不够一筷子),把瘦肉和油汤全留给我。(流泪)。和父亲一起上班的日子,我们踩着自行车,每天早晚你追我赶的,非常惬意,如果时间充足,父女俩还会比试比试:比最慢、比最快、比爬坡和放坡,那是多么快乐的时光。
父亲是一个非常严肃严厉之人,我们兄弟姐妹都很怕他,他很少动手打人,只要一瞪眼就很有杀伤力。在我们5姊妹当中,我和父亲相处时间最多,从初中到婚前整整10年,我都是和他一起,有很多事,一直在我的记忆中……刚转学那期,交完学费剩下的38元被同学偷了,那可是父亲半个月的工资!放学后我不敢回家,是父亲到学校来接的我,看着我哭,问清情况后看得出他很生气和心痛,但他竟对我说:"没事,只要你以后好好听话",然后扶我坐到他的自行车上,真的没事一样,那是我第一次将头靠到父亲的背上。所以后来的几十年,我真的就只听父亲的话、听党的话。87年我跟着他做临时工,午休时骑自行车去找同学玩,在同心路口被汽车撞了,虽只有手脚擦破点皮,但自行车被撞成了小花片,我当时第一个想法是没被车撞死也会被父亲骂个半死,但他赶来时,只是紧张的关心我是否受伤,没有半点责骂的意思,当时我感动得哭了。还有一次,朋友邀我去灰汤玩,我特别想去又怕他不同意,就在桌子上留了张条子,大概是"我和××去灰汤了,回来任凭处治",第二天我偷偷回家,看到纸条上加的几个大字"我要骂得你狗血淋头、还要打得你皮开肉溅!"我乐了,其实,父亲这是夸张地逗我,他对我要求很严但从不打我。相处几年,经过一些事,我和父亲的心,越来越近,无话不谈。
父亲是一个努力上进的人。他只上了5年学,但他非常勤奋刻苦,后期自学成才,从一个临时养路工开始,不但考上了国家干部,还在工作中学会了摄影洗印,学会了检测、试验,公路桥梁工程的测量、设计、预算、施工、决算等样样精通,他没有专业文凭但他能完全掌握和运用好公路建设中的每个步骤程序。他写的专业论文(如《土工布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等)多次发表在《湖南交通科技》等重要刊物。1984年,父亲被长沙市公路总段任命为宁乡县公路段(后改为公路局)副段长,负责主持宁乡公路段所辖460多公里公路的所有新改建工程。我见过他灯下绘图设计做预算,也看过他戴着草帽拿着对讲机指挥施工。我们所熟悉的宁涟公路、宁韶公路,黄材大桥、流沙河大桥等等,八十年代都是他主持设计并亲自坐阵指挥改建施工的。还有,童牧谷原本没有路,80年代,是父亲测量设计并争资,亲自带队施工修成了最初的简易公路,为乡邻出行改善了条件造福了家乡。父亲,为宁乡公路建设和发展尽了心出了力,工作期间,数十次被市县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记功4次,记大功1次,他做出了表率,是我们工作的好榜样。
父亲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80年代,计划生育工作难做,由于外婆只有1个独生女,女婿象亲儿子一样特别孝敬她,所以他们便成了“只生一个好"的宣传典范。外婆身体不好,父亲从不让她做体力活,那时候工资低负担重,买不起布料吃不起肉,但外婆每年都会有新衣穿,而且父亲总会想办法给她带些天麻补脑汁猪肝大肉包之类,记忆中,父亲总背着我们偷偷塞东西给外婆吃,有时候外婆又心疼孙儿孙女,分一点给大家,要是被父母知道了定发脾气,有次推来推去竟眼睁睁看着他们将2个大肉包丢到潲水缸里,然后,外婆坐在那里哭……算命先生说外婆活不过59,可她偏偏活到80岁。
父亲有十八般武艺。除了工作很出色,字写得好,他还是理发师,曾给哥哥和弟弟理了十几年发;他是木匠篾匠,家里的桌椅板凳、萝筐箥箕都是他自己做(织);他是修理工,能修自行车还能修房子;他是屠夫,杀猪宰羊不在话下;他是厨师,既能做包子馒头油条,还能主厨一二十桌的大席……他在我们心中就是世界上最能干的人。说起父亲的厨艺,我们家所有的亲戚朋友都是赞不绝口,每每逢年过节,客人都喜欢在老杨家吃饭,父亲也会大显身手,让大家一饱口福,哪怕是上了年纪,他仍舍不得将大瓢交给儿孙,忙完累毕,他会走到桌边问一句:"味道么子样?"大家都异口同声回答"好恰",然后,他非常满足的看着我们吃得津津有味。父亲的大肉包、芝麻油饼、蒸肘子、红烧大肠、小炒牛肉、墨鱼汤、水煮活鱼、红烧狗肉、多味火锅这些都是我吃过的最好的美味,可惜,以后再也吃不到了。
父亲是一个德心仁厚之人。记得母亲总是埋怨父亲天天板着脸没笑脸,父亲只说了一句话"我1岁死了娘9岁没了爹,别人笑的时候我都躲在角弯里哭,我不晓得笑”。后来母亲再没有提过此事,父亲这个性是有原因的,是让人心疼的。时间长了,就知道他只是表情严肃而内心善良,心有大爱之人。父亲也会和我们玩捉迷藏、抓老羊、打升级等游戏,还会集聚邻居们在一起吃西瓜听他讲故事,每到一处或每一场电影,他回来都会很仔细地讲给我们听。因为他有过苦难的童年,他特别珍惜来之不易的家庭,他很爱我母亲,总能体贴母亲干农活带孩子持家不容易,一下班就抢着做事,夫妻30多年互敬互爱,从未有过任何争吵,他也爱自己的儿女,宁愿苦自己也不让我们受任何委屈,一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教育培养我们。70年代,家里偶尔吃肉,他连汤都没尝过一口,我们吃青蛙,他便吃青蛙骨头,他还吃外婆、我和弟弟的剩饭。他从来舍不得给自己买双手套置双鞋,从不参加吊伙吃喝,只要还能利用的东西他就会修修补补继续使用,他舍得将自己老家的房子无偿送给别人,但自己的袜子破了还舍不得丢,别人笑他他总是一笑而过。30年时间,父母勤劳节俭,赡养1个多病的外婆,培养5个子女上学、就业、成家,住的房屋从2间改成4间、8间、12间,从茅草房改成砖瓦房,从平房改成楼房……家里的情况一年比一年好,父亲也会笑了,他的幸福,都在这些年,虽有生活压力,但一家人温馨和谐,充满快乐。
不幸的是,98年11月2日,年仅57岁的母亲急病离世,这对我们一家打击很大,事后父亲白了头整整瘦了30斤,我们做儿女的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不到半年就支持父亲找老伴。阿姨来到我们家时,我们都忍着泪强作欢笑,一心希望父亲能拥有快乐幸福的晚年。父亲也一直坚信家和万事兴,他不愿意让别人看笑话,他坚持给自己的儿女做榜样。他对阿姨从无二心,不仅包揽了所有家务,还总是对小他9岁的老婆千般照顾,万般包容,从不计较她的各种脾气,还出资给她买了房,拿出积蓄给她治病;他给阿姨的父母养老送终;他视阿姨的儿女如己出,从不直呼他们的姓名,鸡蛋小菜总优先他们带回城。不管是亡妻还是续妻,亲生儿还是继子女,他作为丈夫和父亲,都作出了最大努力尽了最大的义务。熟悉的人都知道,这些年,父亲特别不容易。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828c1d9a6a104560a765f707ed62c043.png)
晚年的父亲,除了耳有点背、还有痛风偶尔折腾,身体还算硬朗,县城里有房子他搬进去没住满一个月,他喜欢乡下的优美环境和新鲜空气,他一生勤劳惯了闲不住。他的儿女们都离得近,天天都会有儿孙去看看他,遇上买米购物走亲戚等总会有车接送陪同,还会陪他们吃饭和打麻将。他的生活也有规律:他会将2园子的菜和1园子的鸡都在上午打理好,然后做午饭,下午一场小麻将,5点散场做晚饭,晚上看会电视,9点多就睡觉,基本上每天就这样重复着忙碌着,直到84岁寿终。
夺走父亲性命的是新冠。最最心疼的是,父亲的最后几天,他被送至ICU病房,见不到任何亲人,一个人艰难地与病魔作斗争,多么的无助、痛苦、绝望!或许,他还有很多话要说,还有很多事要做,他想看到梦戈的婚礼,他想继续为我们做好吃的,他还有很多很多的期待和不舍……尽管期间我写了封信递进去为他加油鼓劲,尽管我们兄弟姐妹每天祈求神仙保佑他平安无事,尽管医生全力救治……但,他还是没能挺住,放弃了他的生命。
再也见不到我的父亲。一个不眠之夜,只能翻看一张张照片,此刻,泪已模糊了双眼,只觉得父亲的事永远讲不完,在我心里,他就是一个惊世奇才神一般的男人,他让我自豪和骄傲!下辈子,我还做他的女儿。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828c1d9a6a104560a765f707ed62c043.png)
《父亲》这首歌,就是父亲一生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