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小学

bi
创建于2023-07-07
阅读 43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活动背景

又是一年毕业季,大班孩子即将步入全新的小学生活。爸爸妈妈谈论中的“小学”使孩子们充满好奇;回家路上背着书包、戴着红领巾的哥哥姐姐让孩子们心生羡慕;小学操场上奔跑嘻戏的小学生们使孩子们充满向往。“我们马上也要上小学了。”“我要自己去上学,不用爸爸妈妈送我了。”“我喜欢爱莎的书包,妈妈帮我准备好了。”“小学每天要上课,就不能做游戏了吧?”“小学还有滑滑梯吗?”“上了小学是不是就要和我的好朋友分开了,我们还能在一个班吗?”……孩子们的讨论中有好奇、有欣喜、有不舍,还有一丝担忧。这些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虽然是每个孩子个体的、零散的经验,但却是与他们的成长真实相伴的财富。倾听孩子的表达,尊重孩子的立场,关注他们的真实问题,我们才能给予适宜的支持。

对于入学准备阶段的幼儿,准备过程中的实际体验、适应过程中的亲身感知尤为重要。以幼儿兴趣和问题为驱动,创设丰富的体验环境,在多元的入学准备活动中,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支持孩子通过观察、感知、体验、交流获得关于小学生活的直接经验,产生做小学生的自豪感,萌发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礼仪。这些来自角色、行为、活动方式“全方位的准备”,将有助于孩子在新的学习阶段获得幸福的生命体验。

活动目标

1.了解小学的学习生活,萌发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2.体会“长大”的含义,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思考与想法,产生做一名小学生的自豪感。

3.理解做小学生的要求,主动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规则意识,具有好奇心、求知欲、主动性等学习品质。

活动过程

第一部分:我的小期待

一、未知的小学

将孩子的生活转化为有价值的课程,老师要拥有一双“理性而有辨别力的眼睛”。即将步入小学,老师捕捉到幼儿眼中、口中对小学感兴趣的事和物,通过话题讨论“为什么要上小学?”“在小学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小学里都有谁?”“你期待上小学吗?为什么?”……唤醒孩子们关于小学的已有经验。这些问题指向孩子们对小学的已有认知、对小学生活的好奇和期待,对小学生活的猜测和疑问,而这些也是本次活动的生发点。

问题1:为什么要上小学?

棋棋:上小学可以学到更多知识,可以交到更多好朋友。

桐桐:因为我们长大了就得上小学,要学的东西需要更多更难。

果果:因为我们长大了,长大了就要上小学。

问题2:小学都可以做什么呢?

俊俊:在小学可以上不一样的体育课,还可以上科学课做更难的实验。

梓怡:上小学可以在课间自由的玩儿。

珊珊:上小学可以带红领巾,就是一个真正的小学生了。

然然:上小学可以在家里睡午觉和吃饭。

小学可以做的事。

问题3:小学里都有谁?

希希:会有老师还有很多很多不同年级的同学。

睿睿:还有每天给我们量体温的医生。

家豪:小学里还有和我们幼儿园一样的保安叔叔。

斌斌:还有校长,是管整个学校的。

问题4:你期待上小学吗?为什么?

【期待】

珊珊:我想上小学,因为我想学习更多的知识。

希希:我想快快长大,当个发明家,所以我想上小学。

彤彤:我想上,这样我就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

佑佑:我也想上小学,我的小学可漂亮了!

【担忧】

棋棋:我不想上小学,我怕上学后我就见不到幼儿园的老师了。

云云:我哥哥每天写很多作业,我怕我写不完,我不想上小学。

瑜瑜:我害怕小学离家太远,迟到会被老师批评。

博博:我担心小学老师没有幼儿园老师温柔。

豪豪:我都不知道我会在哪里上学,所有我不想去。

佩佩:我不想,我怕我的学校没有幼儿园漂亮,也没有幼儿园好玩。

大家再来一起统计想去与不想去的总数吧!

👦大四班一共有39个小朋友

想去小学的有25人,

不想去的有8人,

还没想好的有6人。

二、小学100问

孩子们对上小学既有期待,也有担忧。

👦“迟到了怎么办?”

👧“作业会很多吗?”

🧒“我要学很多知识。”

🧑“我可以认识新朋友。”……

而这些表达都直接反映着其独特的发展需求。我们需要敏锐洞察幼儿的问题和愿望,洞察幼儿的认知冲突,引导孩子用多种方式尝试解决问题,这也是其经验发生建构的必要路径。通过讨论,孩子们决定通过采访哥哥姐姐、和爸爸妈妈实地参观、浏览小学网站,对小学一探究竟。

1.哥哥姐姐,问一问

问问身边上小学的哥哥姐姐,他们对小学一定了解的很多。

涛涛:哥哥,小学早上几点上学?迟到了怎么办?

涛涛哥哥:小学早上是8点前要到校了,你要早睡早起,就不会迟到。如果真的因为特殊原因迟到了,那你要向老师说明原因,老师会原谅你的。

斌斌:我要是不会写作业怎么办?

斌斌哥哥:你上课要认真听讲,如果还有不会的作业,你可以问我,也可以问老师,老师都会跟小朋友解答的。

瑶瑶:小学一节课有多长时间,下课有多长时间?

瑶瑶姐姐:一节课是45分钟,下课是10分钟。

斌斌:哥哥,我不会写字怎么办呢?

斌斌哥哥:没事的,一年级就是从写字学起的,不要担心哦。

希希:姐姐,小学每天上多少节课?

希希姐姐:每天上午有4节课,下午有2节课。

小怡:都有什么课呢?有意思吗?

小怡姐姐:有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科学等很多科目,非常丰富,都很有趣。

2.网上信息,查一查

利用网络平台,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小学的全貌。

3.绘本了解

通过《小阿力上学记》这本绘本可以帮助即将上小学的孩子们增加对小学生活的了解,缓解对小学陌生环境产生的焦虑和不安。

支持孩子以自己的方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通过采访、实地考察、查询资料、绘本学习等方式,初步了解小学的环境、生活和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孩子获取了新的经验和感受,产生了新的兴趣和疑问:小学里面究竟是怎样的?我喜欢跳舞,有舞蹈室吗?我想知道姐姐说的信息技术课和书法课是什么?小学的课间十分钟和幼儿园的一样吗?……

第二部分:我和小学的约会

一、约会准备时

为了让孩子亲身体验“小学”,幼儿园决定带孩子们去中心小学参观啦!得知这一消息时,孩子们兴奋不已!

1.关于小学,我知道的…

大班的孩子即将迈入小学的大门,这个陌生又充满新鲜感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前期关于小学的调查中,孩子们已经知道一些……让我们一起跟随(她)们的脚步,一起来看看他们知道的小学是怎样的?


2.我心中的小学

出发前,孩子们带憧憬,兴奋地讨论着小学的生活:

“小学到底是怎样的呢?”

“小学里面有什么?”

“小学的操场和厕所在哪里呢?”

“小学里真的有个大时钟吗?”

“哥哥姐姐也像我们一样要做早操吗?”

于是,大家一起提议:“我们把心目中的小学画出来吧!”

3.我想象中的小学

小学课堂到底是什么样的?想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需要具有哪些学习惯与准备?

教室里的生活是怎样的?课间可以做些什么?大班的孩子们展开了对小学生活的畅想……

4.制作班牌

去参观小学的时候,如何方便找到自己的班级,还可以让小学的老师、哥哥姐姐们一眼就知道我们是大班的弟弟妹妹呢?在讨论中,孩子们提出了曾经过小学门口时看到了小学的班牌,他们也想制作一个幼儿园大班的班牌。

二、约会进行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验是发展的基础,好奇是探究的动力,而真实世界的社会教育能够更好的回应孩子的兴趣、经验和好奇。终于来到了参观小学的那一天了,真正开启“与小学的约会”。

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小学校园,在真实的环境中去发现、思考、行动,在亲身体验和直接感知中感受多彩的小学生活。

1.小学的操场真大

首先走进操场,观摩小学生大课间活动。孩子们感叹着小学的操场可真大啊!而有趣的大课间活动也吸引着孩子们去感受与众不同的小学生活,个个都全神贯注,认真观看。

2.小学的校园真美

大课间活动结束后,小学的老师们带领着一群叽叽喳喳的小家伙穿梭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小家伙们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一路指点着、讨论着、思考着……

3.小学的课堂真不一样

小学的课堂和幼儿园的教室一点也不一样:

“一排排的桌椅好整齐!”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桌子呀!”

“哥哥姐姐们听讲真认真,我们也要安静些。”

“ 小学的老师也很亲切,她讲的知识很有趣。”

……

小学课堂里的一切让孩子们充满好奇。

4.参观小学之我见

深入的小学探秘之旅再次开启了孩子们的“热点话题”,他们在小学看到的每一处场景、参与的每一项活动、体验的每一个过程都成为自己的“重大发现”。

回来以后,他们热切的讨论着:

“我太喜欢那个科技楼,有大大的火箭”

“一节课的时间好长啊,还不能随便讲话。”

“小学的教学楼好大呀,我会不会在里面迷路?”

“小学也不错,可是没有太多时间做游戏了。”……支持孩子们充分的表达,我们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分享自己的感受与发现。

5.制作“小学”书签

参观过小学后,孩子们想把看到的小学记录下来,其中想到的一种方式是,制作“小学”书签,好好的把自己看到的小学“保存”下来了。

6.搭建小学

孩子们参观过小学之后,对小学的整体构造有了新的认识,搭建小学的兴趣更加浓厚了,于是孩子们比以往的搭建都呈现得更丰富了。

在《你好小学》课程开启后,孩子初次尝试搭建“心中的小学”到持续性的搭建小学,再到亲身体验参观小学后搭建小学的能力提升及作品呈现的丰富,孩子们在探究过程中产生问题——讨论策略——尝试解决——再次思考的经历中收获了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中,孩子们的认知范围在不断扩展,计划性和目的性在不断加强,他们的相互协作、坚持不懈的精神,更让作为教师的我们感悟到儿童的力量是无穷的。

很快,孩子们就要离开幼儿园开启小学生活了,我们将会继续支持他们对小学生活的畅想,更会在一日生活中引导孩子做好有个准备的小学,继续期待我们的活动吧。未完,待续!

阅读 43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