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的真谛》心得体会

凭阑听雨
创建于2023-08-25
阅读 24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读《教育的真谛》心得体会

                                                 吴素玉

     《师范生的第一变——变个孙悟空》,在《教育的真谛》中,这篇文章给了我深刻的印象。文中写到“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师范教育是什么?教学生变成先生。先生是什么?自己会变而又会教人变的是先生。”文中陶行知先生说,自古至今,从东到西,只找着一位差不多可以比得上这学变先生的学生,那就是保唐僧上西天取经的孙悟空。文章谈到孙悟空的三件事:第一件,写他做事有目的,有远虑,有理想。第二件,他抱着目的去访师。他要访的是能达到自己目的的老师。能教不能做的老师,他也是不要的。第三件,他抱着目的求学。只要不能长生什么三百六十旁门,通通不学。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像孙悟空那样有目的,自己会变,也会教人变的教师。那么要如何做呢?

      在《教育的真谛》这本书中给我们教师的成长指明了方向,具体来说,提出了四点建议,即:教师要实现自身的专业化成长,必须要有自己的个性化思维;教师要走上专业发展的道路,必须掌握最基本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参加各类学习培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还必须经历长期的一线工作实践的磨炼。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相关情境,而这些情境能否对我们产生教育教学上的启迪,关键就在于自己有没有个性化的思维。如果我们能够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个性化地解读这些情境,很多问题就会豁然贯通。

      身处信息时代的我们,要想与时代同步,就必须多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才能与学生、与同仁、与家长、与社会对话,才能快速成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参加各类学习培训。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在不断地加快,我们必须不断地给自己充电,积极参加各类学习培训。另外我们也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的磨砺中,学会反思,慢慢静下心来,看清前行的路,才能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教育的真谛》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华之作,文中他指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读完这部分后,我的教育视野更开阔了,用“生活即教育”的眼光来反思我的教育教学实践,理解和感受如下:

      陶先生说,现在的教育要结合生活、社会,教会学生生活同时也是教会学生做人、处世。学校里的教育有很多是空洞的、理论性较多的教育,而生活中的教育却是实在的教育、终生的教育,把理论和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那种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纵观当代的教育,真是让人担忧。家长、学校都是为了分数而教育学生:“好好读书,将来考上个名牌大学,找个好工作.....”学生的一切都是以学习的成绩分数来决定。导致现在有的学生除了读书什么都不会,甚至连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说白了就是生活白痴。这些人将来如何生活、生存?这类人其实到了社会上也做不了什么事的。连生活都成问题的人,我想在社会上立足也是很困难的。

      近几年来,我们学校号召学生到社会中参加实践活动,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果然收获不小。只有在生活中真真实实体验过的孩子才会更加努力学习,更加懂得珍惜,更加懂得感恩,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

      《儿童教育篇》指出我们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于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忽视则任其像茅草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所以合理的教导是解除儿童痛苦增进儿童幸福之正确路线。

      儿童的创造力是与生俱来的,我们的教育就是创造培养儿童创造力的环境。要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就要解放他的头脑、嘴、双手、时间和空间!要从小孩的眼里看世界,父母要理解小孩想做什么,再加以引导其去探索,不是要小孩按我们的要求去做。毕竟,我们这个年龄,身上的束缚太多,思想和知识也局限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而小孩生来就是自由的,不要用我们身上的绳索重新束缚到小孩身上。

      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因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作为一名小学老师,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力。怎样培养学生创造力呢?陶行知先生认为应该做好三个方面事情:一是需要有充分的营养,小孩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二是需要建立最基础的良好习惯,解放小孩子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也就是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以解放儿童高层次的潜能,从事高级的思考追求,以至于发明创造。三就是需要因材施教。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儿童,发现他们的特点,予以适宜的肥料、水分、阳光,除去害虫,这样,他们才能够欣欣向荣。

      教师应该是一个组织者、启发者、指导者,要带着学生走入一片片更加广阔的天地,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空间,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让他们敢积极地表现自我,具有创新的原动力。

      在本书中,我进一步了解到“社会即学校”的教育观点。它来源于杜威的“学校即社会”,是在对杜威教育思想批判的基础上得出的。陶行知认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地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多起来。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要求“教”、“学”、“做”结合起来,同实际的生活活动结合起来,这对教师就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教育的真谛》这本书,让我的教学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我将把我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我的教学实践中,扬长避短,为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阅读 24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