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500斤肉体里的灵魂——《鲸》之影评(二)许言

许谋清
创建于2023-08-25
阅读 47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其实,电影《鲸》在对许多事情的认知表达上,是和我们东方观众容易产生误差的。其中最重大的就是吃和死亡,吃和惩罚之间的关系。由于历史上的原因,或者说因为我们的历史足够长(这一点日本,韩国的审美与我国接近),与死亡更加接近的不是吃,而是饿。历史足够长就有战争,一打仗就要逃难,然后就是饥荒,然后就是饿死在半路中的人们。可是美国却不一样,他们已经有一百五十多年没有在本土爆发过大规模的战争了,近百年来工业,科技的高速发展给这个国家带来了诸多的红利,“吃”只是非常普通的一项罢了。因此,食物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变成更为浓缩,更加原子弹式。这一点,我们从查理因为闹情绪的一次暴力进食中就能看到,当他拉开抽屉,是满满的巧克力能量棒。

我们经常感叹最近这些年,身边的胖子越来越多了,原因是现在生活好了,吃的好了,胖子就多了。可是,尤其是在中国南方,我们眼中胖子的体型在美国无非是一个普通人而已。一个在美国学习电影的小孩回来的时候告诉我,美国的糖根本不能吃,就是糖堆。美国人的舌头已经被那种极致的甜重塑了,换言之,就是被甜的麻木了。比如中国的醪糟汤圆之类,在美国根本算不了甜食。美国大部分的青年人从来不喝“水”,他们口渴的时候只喝可乐。当然,这也导致美国的胖子和糖尿病患者远超中国。

扯的远了,电影《鲸》用吃传达给我们,而且是用一种毫无节制的吃传达给我们的是,人在生活中所遇到的苦难。虽然与我们的认知大相径庭,但是苦难却是全人类相通的。今天的网络上,视频里经常出现的“死肥宅”,“肥宅快乐水”等等,我们不是一样理解吗。

即便是各个脏器已经濒临崩溃,心脏随时可能衰竭,查理依然在缓慢有序地进行着他的慢性自杀计划,只是在一次剧烈的心脏疼痛后,他想起自己还有最后一个使命需要完成,那就是与九年未见的女儿联系,修复他们的关系。查理在心绞痛的时候,让托马斯念的,正是女儿艾丽在小时候看完维尔梅尔的小说《白鲸》后写下的一段书评。他觉得自己的一生,对女儿的亏欠最大。查理时常在嘴里嘟囔着“对不起,对不起……”之类的话,可是,他真的觉得自己做错了吗?亏欠和错误有的时候并不严丝合缝的对仗。也许,再给查理一次机会,他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同样的抛妻弃子,因为如果不这样,他的爱人可能在九年前甚至更早就已经离开人世了。

不论你做出什么样的选择,生活中的苦难终将不可避免。这个疑惑使得查理将自己隐藏了起来,隐藏不到外面,那就隐藏在自己中,将自己对生活的疑惑深深的埋藏在像鲸一样的巨大肢体中。

影片《鲸》并未采用一般的宽银幕画幅,而是以接近正方形的1:1.33的画面比例进行拍摄。通过化妆团队创造出了这一尊硕大的查理,在如此狭小的公寓内缓步前行,又加上经过拉伸的画面比例,同时,多次出现的仰角拍摄机位,使得查理向我们走来的每一步都压迫感十足。影片中数次查理站起身的镜头,几乎都是塞满了整个画框,就像一座巨大的肉山,排山倒海而来,而公寓里昏暗的灯光下,我们几乎看不清楚查理的人体结构,与“鲸”何等神似。

本片场景及极其单一,某种意义上甚至比《困在时间里的父亲》还要更加纯粹,且没有特效和打斗场面,即便对于以拍摄小成本,少空间为见长的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黑天鹅》)来说都是个挑战。整个剧组把赌注都押在了布兰登*费舍的演技上。据说,为了达到剧中查理的体重形象,费舍穿上的人造皮肤就重达300斤,每天需要6小时的化妆,光是脱掉这套妆造就要花费一个小时。

由于这种人造皮肤并不透气,道具师只能在皮套下加装了冷却冰衣,致使费舍每天都要融化掉七,八大袋冰块。每次拍摄,化妆完毕后,都要由一个壮汉推着他移动到摄影棚,化妆间离摄影棚只有短短七十米。

我在一开始讲过,我是带着一种疑问开始观看《鲸》的,那么这个疑问解开了吗,我觉得并没有。在查理这个人物的塑造上,我始终能感觉到有一条已经被粘合得很好的分界线,那就是,一个是举步维艰的巨大胖子的艰难生活,另一个是为了爱情抛家弃子的同性恋父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想去弥补自己对女儿的亏欠,请求得到救赎的故事。这两者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这不更像是两个人的故事吗?

的确如此。

本片编剧萨缪尔*D*亨特,电影《鲸》改变自他的同名话剧,剧本中充满了大量的自传式的元素,他坦言自己是一名同性恋者,这一身份如果放在十五年前,处境可能会更加困难。如果没能走出酗酒和抑郁症的阴影,那么他很有可能变成剧中查理的模样。查理在视频课堂上通过关闭摄像头隐藏自己肥胖的形象。这反映了亨特在30多岁之前一直与体重问题斗争的情况。同性恋的身份曝光,亨特被驱逐出了学习四年的基督教家庭学校,他也成为了自己笃定信仰的宗教的反面教材。

“我想我需要认清事实,接受我的生活可能不会很精彩。”


所以,“我并非刻意要写一部电影,一开始我甚至不确定自己是在写一部戏剧。也许我只是需要为自己写一些东西,一种安静的内心净化,我会将其保存在笔记本电脑中,永远不会公开。”

另一个人是本片的主演布兰登*费舍。这位的人生更是崎岖的一波三折。早年《木乃伊》系列的男一号,要知道能在好莱坞一个系列电影里出演男一号,在演员的商业范畴里这就是天了。本该一帆风顺的他,却遭到了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前主席菲利普*博克的性骚扰。拒绝潜规则的他继而遭到了业界数年的封杀。这个过程中,母亲的离世,和妻子离婚使得本来已在低谷中的费舍越发的沉沦,他的相貌,身材乃至健康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有点明白了,电影《鲸》像一只真正的鲸,它吞噬了二人的苦难,在胃里融合搅乱,呈现在我们面前。既然不论你做出什么样的选择,生活中的苦难终将不可避免,那么在我们走穿苦难的时候,我们的手中,至少还有一把沿途曾经采到的小花。这些小花是,护工利兹看到窒息的查理跳起撞击他的瞬间,是玛丽依偎在查理胸前嘴角上弯的弧度,是托马斯得到父母谅解时的欣喜,是女儿艾丽亲口念出的自己儿时写下的书评……

电影《鲸》和电影《困在时间里的父亲》不存在孰优孰劣,他们是这一时期好莱坞电影的主基调。如果说七十年代斯皮尔伯格们拍摄的《印第安纳琼斯历险记》等影片是向外观的话,那么这两部电影则都是选择了向内观。有一个关于讲故事的理论,就是剥洋葱理论,说是生活需要作者们一层一层的剥开,剥开一层就看进去一层,剥开下一层,就看的更深入,剥到最里面,看到的还是洋葱,可是,我们创造了“剥”这个过程。它没提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剥洋葱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掉下来的,是我们的眼泪。看电影《鲸》的时候,亦如此。

阅读 47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