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孙女3岁了、终于有时间帮她记录一下她的成长轨迹。从她出生到现在她最亲最爱她的婆婆才静下心来做她的成长记录。
今天提笔帮她记录一下、刚出生的田田姐姐、第一眼看到的是婆婆、婆婆也是第一次做婆婆、但是有了教育你妈妈的经验、就不会像以前那样惊慌失措了、再加上婆婆也是一个幼儿园老师、对你的成长真的太好了、宝贝婆婆会陪着你一起长大、婆婆爱你😍
8月5日刚出生的你、你睁大眼睛看着婆婆、婆婆心里激动又怜惜、宝贝你一定会健康快乐成长的
9月5日满月的你
你每一天的记录都在关爱着你的婆婆记录里、我希望婆婆满头白发的时候看到的你是一个善良、自信、能勇敢面对生活的人
11月5日满100天的你。教育孩子要掌握关键期 三岁看大 七岁看老 十二岁定终生
人的所有能力都存在关键期的问题
根据洛伦茨关键期的概念,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开始研究人的关键期,最终发现:人的所有能力都存在关键期的问题。
说到关键期这个概念,我们不得不提一个人,他叫洛伦茨,他是一个奥地利的生物学家。他专门研究动物,主要研究小鸭子。他发现小鸭子从蛋壳里出来的时候,第一眼看到的活动的物体,就认定是它的妈妈,并会对这个物体产生依恋之情。过了这段时间,小鸭子的亲妈妈来了,小鸭子也不认了。洛伦茨就说这个很有意思,让一只小鸭子一出生第一眼看见的是小兔子,小兔子蹦哪儿,小鸭子跟哪儿,如果第一眼看见的是羊,羊走哪儿,小鸭子也跟到哪儿。所以洛伦茨在1935年的時候提出一个概念,叫作关键期。
人的脑子就像窗户一样,打开的时候你要进来特别容易,过了一段时间它又会关上,它关上之后如果再想进去,没有办法,只能从别的地方绕,才能进的来。所以他把这个关键期又叫作“机会之窗”。如果这个机会给了你,你没有抓住,将来你有可能会习得,但是事倍功半,可是如果抓住了这个机会,就事半功倍。在这段时间里,环境对个体造成的影响可能会超过其他任何的时间。
举个例子,一个孩子的器官、感觉与运动整合的协调期就在1岁到3岁。从神经学上研究发现,人在3岁之前神经外边有一层叫髓磷脂鞘,它的形成在3岁之前大概80%就已经完成,换句话说,做感觉运动统和训练关键期是1.5岁到3岁,所以等上了幼儿园才开始对孩子做感统训练就晚了。1.5岁到4岁他开始对物品、对自然产生兴趣,如果要把孩子培养成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那么在这个年龄段就要把孩子往这方面来引导。而2岁到3岁是孩子记数的关键期,123456789,我们可以让孩子唱着数数。
所以我们会看到,一个孩子在不同的时间里会形成不同的能力,而不同能力最终形成的时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在6岁之前。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姆,他做过一项追踪研究后发现:如果把一个人17岁时的智力看作100%的话,那么在6岁前,80%就基本已经形成了。
人的智商发展什么时候最重要呢
6岁的时候80%的智商基本上就定下来了,而3岁,这80%中的70%差不多就定下来了。到12岁的时候,智商不再发生太大变化。
12岁的后半年,孩子从小学升到初中,学习内容由具体形象思维转向抽象逻辑思维,学习的方法发生了变化,学习的策略、学习的环境、学习的伙伴等等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都意味着孩子能不能转型,能不能适应,最终要看老师。不是初中老师,也不是小学老师,而是幼儿老师,而我们又把家长看作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所以在3岁之前,是一个人一生当中关键期里的最最关键期。
在研究中我们还发现,有的孩子弱听,听力损失在二十到四十分贝,就是在2.5岁到3.5岁左右的时候,这个孩子的耳蜗顶端的负责感受高频声音的基底膜没有达到最佳激活状态。你看有些2.5岁到3.5岁的小孩,喝完矿泉水后,拿个瓶子,滴噶滴噶;穿个鞋,嗞嗞嗞嗞;到厨房里面敲锅、敲铲子,这是为什么?是因为他的基底膜被激活了。可是他妈妈不让他这么做,最终这孩子上学之后,对汉语拼音字母中的“z c s zh ch sh r j q x l s q”老是听不大清楚。
意思就是说,如果把一个人一辈子的关键期看作是在12岁之前的话,那么12岁之前的关键期是在6岁之前,而6岁之前的关键期又在3岁之前,所以老百姓有一句话叫作: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十二岁定终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幼儿园里,有的孩子弱视,为什么弱视?因为他生下来的第一个月妈妈没有给他足够的光线,把他眼底视网膜的视锥细胞激活到最佳状态,错过了关键期。孩子将要用五到八年的时间来把视力矫正。
还有的孩子上课的时候没有养成眼睛看着老师或者看着人说话的习惯,经常是听一点漏一片,为什么呢?因为这孩子小的时候,妈妈正忙着呢,孩子要跟妈妈说话,妈妈却不看他,孩子就用手来掰妈妈的脸,问妈妈你干吗啊?妈妈问:你说话就说话,掰我的脸干什么?这样孩子就知道了,我以后说话不用看着对方。
2岁的时候偶尔也去看宝贝、奶奶带,观察发现田田很喜欢发脾气。生气起来大喊大叫,情绪失控,打奶奶。这种特别反常的举动也许是受到惊吓的影响才会有如此强烈反响…
我一直纳闷、找不出原因
2023年8月中旬和田田讨论、才发现在她一岁多的时候、半夜被强行抱进电梯、也许是受到惊吓、本能反应她就是想通过大喊大叫来表达她的情绪和想法…
找到根源、可怜的孩子,婆婆我开始帮她从新开始一段疗伤时期。
3岁跟着婆婆了、只要跟着婆婆,她打人和失控大喊大叫、我们就漠视、也不和她对抗、任由她随意,但是她打人、我是必须严厉斥责她种行为、并把她的小手也是狠狠的敲一下。告诉她这样绝对不行、也会告诉她黑猫警长会来抓这些行为不好的孩子、然后让她冷静…
这是一个漫长的修复过程,晚上我尽量不看手机,也和她多玩游戏和讲故事、故事里的内容结合她的表现来表达,让她知道什么是对错。
为了培养她的自控力,我也设计看电视的时间闹钟、和她约法三章
还有好多孩子,顽劣的儿童,青少年时期出错最多的孩子。我们在追踪研究后发现,就是在孩子2.5岁到3.5岁第一反抗期的时候被过多地放纵、溺爱,最终把孩子给毁了。那个时候他不知道什么叫做规则,什么叫做规矩,什么叫做服从,什么叫做遵守,长大了之后,他就去挑战党纪国法,没有了权威意识。
所以请大家一定要清楚:一个孩子的发展,如果错过了关键期,后面再用再多的努力,也很难弥补他过去的一些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