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书香假期    悦读成长——龙泉小学暑假教师读书活动分享(第五读书小组)

创建于2023-08-24 阅读2709

  为全面贯彻滕州市教体局《关于参加“研促教 究助明”教师暑期线上读书活动的通知》精神,深入推进龙泉街道联区“优教龙泉”教师读书工程和书香校园建设,我校启动了暑假教师读书自修成长计划,在7-9月开展以“悦享读书时光,树牢教育情怀,创造诗意假期”为主题的教师读书活动。

优秀的教师首先是个读书人  ——孔曦

  读《魅力课堂》一书,最让我有感触的就是把握教学形式一辑中“好问题驱动教学”一章,因为这是作为新教师的我在课堂上实际遇到的问题。

       书中说要将问题置于现象之中,“各种现象一旦进入我们的视野,就会成为思考的对象,这也是人类认知发展和知识积累的基本过程。教师的任务是有选择地、高质量地向学生呈现各种现象,激发学生的思考。”自然学科的一个特点就是知识源于生活,要向一些平日里司空见惯的事物问为什么?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凭空抛出这些个问题,最好能将现象重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现象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从心里发出,到达心灵深处——庞义冉

  读《致青年教师》一书,我仿佛走进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

       《不要急》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仿佛感觉面前不再是一本书,而是一位作者就坐在你面前,他清楚的知道你内心的困惑,并告诉你应该怎么做。对学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群独特的孩子,我们不能看到他们未来的样子,但是我们可以想象,我们能给他们的只有爱心,耐心,对我们的孩子实施持之以恒的教育。

        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和《为什么你的学生缺乏气度》中,吴老师启发我们,为了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心胸要开阔起来。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师胸怀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确,处在青少年期的学生最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同化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影响学生的一生。教会学生学会坦荡,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压力、调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

        "教育无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不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能教给学生比知识重要得多的,是思想,是气质,还有未来。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了,我需要修炼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太多的文章给了我太多的启示,我愿在工作之余慢慢品味这本书,细细品味教师这个职业。

阅读让教师成为幸福教育者——李芳

  作为一名从事教育事业者,认真得阅读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一文。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不禁有感而发。

       按照教育即生活理论,教育的目的就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生活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使之成人后能成就自己的事业,能营造自己的幸福生活,为社会做贡献。

      首先,教师是一个活的教科书,要让孩子从“活”的书中能感受生命、感受生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教给孩子书本上的知识,更要加入生活化的教育内容,贴切孩子实际需求,适合孩子全面发展。

     其次,学校要创造生活化的环境,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生活化教育的活力。生活化的环境更易于学生理解并学会生活,将来更好融入社会。

      最后,生活是活的教育,教育不光光是教师和学校的任务,更重要的,是家长的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亲密的“伙伴”,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对象。父母的言行举止,甚至脾气秉性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教育是一本向美而行的遇见——田慧敏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一位平凡的老师在讲授自己这二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以及感悟,其中并没有刻意煽情的文字。但细细想来,其中还是有很多小的细节表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专注与热爱。对于雷夫来说,教书是一件让人觉得幸福的事。

    这位心灵导师,教给学生一生受用的技巧,以及人格、道德、信念的培养。从雷夫老师身上,可以看到哪些闪光之处?反观自己,我应该为成为一个怎样的教师而奋斗?

一、用信仰坚持教育的热情

      雷夫老师是有理想的。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培养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孩子懂得为人之道,鼓励孩子追寻丰富的精神世界……丰富的理想背后就是朴素的教育真谛——为了学生的发展。于是教师对每位学生都抱有信念,不抛弃、不放弃;学生的学习生活充实而有意义。

 二、用爱心建筑心灵之家

      这里有爱有信任而没有“害怕”。 “教师爱学生,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每个孩子。”雷夫就这么做,他相信每个孩子都具有巨大的潜能,只有独具慧眼,才能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鼓励孩子去不断自主探索,才能使他们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在本书中我看到了雷夫许多点点滴滴都建立在爱和信任的基础上,他把每个学生都看做是美丽的天使。雷夫心里装的是学生,以身作则,公平、讲道理,有耐心和恒心,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靠的肩膀,讲求纪律,处罚合乎逻辑,成为孩子的榜样。因此他们的班级氛围快乐轻松,学生很沉静、文明有礼。

三、用智慧促进孩子的进步

       他把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同时引导他们对阅读的热爱作为首要任务。他把孩子带到将知识、热忱和阅读的喜悦视为理所当然的图书馆,挑选合适的文学作品介绍给学生,正面引导不会阅读的学生,办读书会等。 他能够做到“教室里的世界比教室外的世界更能吸引学生的心”。 这样的学习是多么惬意和多姿多彩!雷夫老师的学生是最幸福的孩子!

       我在想,自己能否也做个智慧的老师,给孩子们的学习带去更多快乐,让他们自觉爱上语文,在轻松愉悦的学习中收获满足的喜悦,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品读中,在雷夫精神的感召下,我将不懈努力奋斗!

教师需要持续性阅读——陈成成

  读过《心态正能量》这本书后,我领悟到积极的心态对生活、工作、学习的重要性。拥有成功的心态是一种能力和自信的表现,如果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即使客观条件再好也无法使自己获得成功,更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因为健全的自信往往是走向成功的关键,而和无能感常常是达成目标或希望的障碍;自信会帮助你发挥更大的潜能,以完成工作。

      工作中,我们需要正能量来不断激励自己。尽管有时辛苦,有时沮丧,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工作是实现自身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如何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发挥自我的正能量,实现自身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会。就拿自己来说,在教师的岗位上工作将四年,感受颇多。教育工作者所服务的对象是有生命的人,它需要我们花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去完成,不能耽误,更不能有差错。压力当然是有,责任也很重大。正因如此,就更需要自己抱着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紧迫感与使命感,不断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总结工作规律,不断向自己提出更高地要求。只有抱着这样的态度,才能促使自己不断地进步。这中间必定会经历痛苦,如果把工作的压力和挫折,转变成了负能量,经常抱怨,越说心情越差,负面的情绪堆积最终会爆发,耗尽身体的正能量,负能量蔓延开直至影响到周围的同事和家人,如同病毒传播一样。换个视角,当看到学生在自己的帮助下进步,看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家长的信任,都将激励着自己用更昂扬的斗志,更饱满的精神去迎接下一个更大的挑战。我想,这也就是一个不断积聚正能量来激励自己更好工作的过程吧。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方娜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孩子,但不管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他们当中的每一个孩子都同样需要得到尊重,得到关爱!任何一个孩子的忽略都有可能对孩子造成不可弥补的,甚至是终身的损伤!教师读书学习不仅能提高自身的修养,还能给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好处。

       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对教师来说是多么重要;认识到了赞美的神奇作用;体会到了思索的快乐;知道了宽容也是一种精神……书中的一些精辟的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会去调整自己的心态,享受生活,适当地放松自己对每一个教师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怎样去调整自己,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只要我们打开所有的感官,每天给自己一小段闲暇,那平素里再平凡的点点滴滴,只要你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都有无限风光蕴含其中。”是啊,阻碍教师享受生活的,不是别人,而正是教师自己。

阅读,创造教育美好风景——钟淑芹

  最近读了《赏识你的学生》一书,读后感受颇多。全书用许多生动的案例诠释了“期待效应”试验、“需要层次”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教育理论知识,阐释了实施“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通过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教育故事,喊出了教师要善待每一个生命的教育理念。

一、赏识是爱,赏识是尊重。

        赏识是沟通、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真爱学生,才会像书中那个和花儿说话的孩子,低着头、弯着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才能从每位学生身上找到金子般的闪光之处。

       爱是尊重。作为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是最基本的师德的表现。尊重学生就是尊重每位学生的人格、自尊心、个性、情感、甚至隐私。教师应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更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一个人若没有了自尊,没有了自我,是难以想像的。

二、赏识是平等地面对每一个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可见人人都需要别人对自己的赏识。读过《赏识你的学生》,我深知以后要尽力去赏识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长,哪怕他们只是取得了微小的成就,对于那些成绩一般、腼腆胆怯的学生,更要倾注由衷的赏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做一个乐观活泼的自信生。

三、赏识不是万能的,但可以接近万能。

      《赏识你的学生》中无数的成功者的经历都告诉我们:外因并不是决定因素,内因才决定了事物的最终走向。

知为先,用为上——程锦

 《高度参与的课堂》一书中促进学生的参与,使用策略帮助学生肯定地回答"这重要吗"这个问题,如果学生不把课堂任务视为重要任务,那么他们的参与度就会降低,或者根本不参与。从根本上说,与现实世界建立联系的课堂活动,有助于对"这重要吗"这个问题的理解。我们认为,教师可以用三种方式帮助学生肯定地回答"这重要吗"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问题:

        在学生的个人生活中,他们有许多目标,这些目标涉及更多地了解某一特定主题或在某一特定活动中变得更加熟练。教师可以通过结构良好的比较任务和类比推理任务,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人生抱负相联系。当学生规划自己的个人事业时,他们会确定自己选择的个人目标,并在整个学期甚至整个学年都致力于此。教师要帮助学生确定目标,并朝着目标前进。

        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离开了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如本书的“引言”中所述:学生在课堂上的高度参与显然是高效教学的核心方面之一。如果学生不积极参与,他们就几乎没有机会学到课堂上的知识。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就要精心创造一个课堂环境,而这个环境重在学生的参与。我觉得专注和参与是相辅相成的,参与是专注的前提,专注是参与的体现,都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应该从低年级开始渗透和培养。

   

教育,根植于爱——宋飞飞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是美国作家帕克·帕尔默的著作。在导言部分,作者帕克·帕尔默提出:“这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仅仅源自于其所爱,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

  “自身认同”是《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作者认为,优秀教师的核心不在于教学技巧的纯熟,“真正好的教学源于教师正直、诚实的优秀品质”。这讲的是榜样的力量,“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一万遍,不如自己做一遍,可见教师的品质在日常的生活中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品德低下的教师,无论他技术怎样纯熟,他也不可能把学生教好。因为,学生在时时模仿着他的行为。相反,一个好的教师,不需要繁多的话语,只要一个个动作示范,自会带动着一批学生。

  作者强调了优秀教师的一个共同特点,“完全沉浸在课堂上,和学生做深层次的交流”,也就是我们说的,和学生打成一片。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有血有肉的孩子,他们有思想,有感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和他们进行感情交流,时刻地关心着他们。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

  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对教师寄予了的期待,我们需要不断丰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努力达到书中描述的“守护教师灵魂的同时,呵护学生的心灵”的美好。

  有人说,人生需要经历3个阶段,分别是阅己,越己,悦己。做老师也应该是这样一种成长过程:“阅己”就是认清自己的长处与短板,从而找到自己成长的目标和方向;“越己”就是不断超越自身的局限,打破固有的认知和观念,成为一个有底气、有能力的专业型教师;“悦己”就是接纳自身的不完美,不计较,不抱怨,保持愉悦的身心,笃定于自己的教育理想,在教师这份工作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阅读 270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