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教学

一只小狗琪
创建于2021-10-23
阅读 16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3日上午,迎来了我期待已久的讲座。由县语文学科带头人朱延桂科长为我们带来了《“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教学》。

    讲座伊始,朱科长将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段话送给我们:“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这一番话,将我心里的小火团燃的更高了。

  随后,朱科长向我们直接输出“干货”,从五大部分入手,展开细讲,“手把手”教我们青年教师如何实现减“负”不减“质”。

  9月1日“双减”政策一出台,让学生减轻过重的负担,便成了教育人员和家长们热议的话题。那为何要出台这样的政策?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学生又该如何调整适应?“双减”政策应当如何落实?

一、落实“双减”:变革教育观念是关键

    首先要明白,“减负”是为了“增效”。我们作为教育的主体,与“双减”关系密切,这就要求我们变革教育理念。

二、落实“双减”:提高备课实效就是前提

(一)明确备课的要求

    1. 高度的准确性.

    2. 明确的目的性.

    3. 极强的针对性

    4. 周密的计划性.

    5. 准确的预见性.

    手写教案是必然的,我们学校采用集体备课,原先我都是直接把集体备课内容抄下来,再对照教材规划怎么给学生上课。现在我才明白我的顺序错了,教师备课首先应该研读教材和教参,结合本班学情,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再制定可行的教学设计。我这才明白为什么每次照搬别人的教案,模仿别人的课堂,上课总是不顺畅。

(二)讲究备课的方法

    1. 备教材

    2. 备学生

    3. 备教法(演示法,讨论法等)

    4. 备学法

    5. 备手段(教学准备)

    6. 备问题

    7. 备教案

    8. 写反思

    只有备课充分,才能有效提高课堂质量,这是落实“双减”的关键。

    三、落实“双减”:架构理想课堂是重点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架构理想课堂,就要努力实现深度学习。深度学习的实现,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做好以下四点:

    1. 聚焦学科素养,落实“融学课堂”

    2. 落实经验与知识的相互转化

    3. 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

    4. 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本质

    我对于融学课堂的理解和感悟在《小学数学学科如何育人》中写过。

    如何使学生深层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朱科长对我们循循善诱,教我们要善于设计活动,通过典型的深度活动来加工学习对象,从变式中把握本质。

    朱科长还向我们抛出一个问题,“讲一个题目怎样检验学生是否理解”?我们可以先点一个优生再次讲解,再指明一个中等生复述,最后让学生小组互相说一说。

    四、落实“双减”:作业控量保质是难点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对我们的作业也有要求:

    1. 符合课标标准

    2. 体现核心素养

    3. 强调内容融合

    朱科长还给出延时服务学生边做,教师边改的提议。朱科长还提出可以多布置一些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提供更多的作业菜单,对此我深表赞同,因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抓基础,重复的基础练习降低了优生学习兴趣,然而对于知识薄弱的学生,还需练更多。我也有过这样的想法但没有付出行动实现!今后一定有了想法就去做!

五、落实“双减”:提高自身素养是根本

    1. “双减”需要我们素养提高,花更多功夫

    2. “双减”需要我们能力提升

    青年教师能力的相对不足普遍存在,“双减”产生的新情况更考验教师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探索如何教,也要时刻学。

  “双减”  背景下如何既能让学生不做家庭作业,又不至于能力下滑,是办公室老师经常探讨的难题,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朱科长的教导使我找到了很多我在教学工作中的不足,我迫不及待的总结反思,寻求改进的方法,打算放到下一阶段的教学中,期待着成果和反馈。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会不断努力,争取成为一名“好老师”!

小学教育一班

薛姝琪

阅读 16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