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同列车般继续往前奔跑🏃暑假也最终接近尾声,开学在即,您做好开学准备了吗?如何远离入园焦虑呢?爸爸妈妈们该为孩子做好哪些准备呢?
为了让家长们放心把孩子交给我们老师,现给家长们整理了以下“收心计划”,帮助孩子远离“开学焦虑症”,快速回归幼儿园。
1. 回归正常饮食计划
随意吃、随时吃,想吃就吃,甚至部分家长怕孩子吃少了,追着孩子满村喂......
有因必有果,所以假期过后,部分孩子就会出现不会自己吃饭、正餐时间吃不下饭甚至身体不适等问题。
为了孩子能顺利地回到幼儿园,家长须恢复放假前的饮食习惯,一日三餐按时吃,少吃油腻食物和零食,多吃水果蔬菜和鲜果汁。
2.正常作息计划
家长在假期的最后一周,尽量按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要求孩子,早睡早起,每天晚上九点半督促孩子上床睡觉,早上六点半起床,按时中午十二点午睡,缩短孩子娱乐时间,每天安排一定的绘本阅读或者涂鸦画的时间。
可以陪孩子看绘本听故事或者轮流复述所听的故事,这样既可以拓展孩子的认知,又可以培养阅读的兴趣、倾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最重要的是可以让心静下来,减少浮躁情绪。
3.自我服务意识培养计划
将近两个月的假期,过于爱孙(爱子)的家长怕孩子做事这个累了那个累到了,所以大小事情帮孩子包办,开学了,孩子之前在幼儿园学会的东西都归“0”了,穿件衣服都无从下手。自理能力缺乏,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情绪,还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所以各家长在开学前的这一周尽量让孩子自己吃饭、穿衣服,独立大小便等。不要嫌孩子太慢或做的不好而又开始帮他,要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给机会孩子多动手,动手的同时也是在促进大脑的思考。
4.理解开学计划
开学前一周,提醒孩子要开学了,准备要去幼儿园了。让孩子在潜意识中知道假期生活即将结束,理解暑假假期结束时间及开学准备。
5.回忆美好时光
家长提醒孩子开学的同时,也别忘了帮助孩子回忆上一个学期在幼儿园有趣的事情。比如:和谁愉快地做了游戏?做了什么样的好玩游戏?哪个老师说非常喜欢他?得到了什么奖励和表扬等。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语言引导,会让宝贝更期待上学。
6.做好家园合作
因为两个月的假期,可能会有部分孩子在开学之后依然有“假期综合症”的表现(比如早上不愿意起床,吵着不愿意离开奶奶或妈妈等等),家长也不要过于着急,这个时候家长需要积极的引导孩子回到幼儿园的上学状态中,并积极和孩子的老师进行沟通,及时引导。告诉孩子爸爸妈妈需要上班,宝贝需要学习新的本领,为下个假期更好地探索好玩的做准备。
只有家庭和幼儿园有效的建立起连接,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尽快摆脱“假期综合症”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7.如何结束假期
部分孩子还继续沉浸于假期的美好回忆中,一想到开学就发愁,闹情绪,该怎么办呢? 有 心理学家建议说,终止假期也需要仪式,就像过生日需要一个蛋糕🍰。
本周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回忆美好的假期生活,然后给假期做一个小总结,也可以让孩子把假期愉快的事情画下来,提醒自己,“我很棒!新学期我不哭闹! ”
对于孩子的焦虑情绪,家长要表示理解,正确引导,还可以和孩子分享一下自己对于工作的焦虑,告诉孩子焦虑不可避免。焦虑也是我们身体情绪的一部分,就像快乐和高兴一样,它们是并列存在的。有了焦虑,开心愉快才会更真贵。
★开学避雷针
收心工作需要融入生活中用时间调整,各家长需注意各种误区,事倍方能功半!
心态误区一:开学就好了,孩子就不会这么懒散了。
一些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不愿意按时作息,不愿认真完成成长任务,表面看是假期懈怠造成的,真正的原因其实是长期养成的学习习惯、思维观念导致的。
知道这点你就会明白,孩子不是到了学校就会自然改变,关键还是在于平时就要培养好习惯。
心态误区二:开学了,老师比我更专业教育孩子
也许,有的家长会说:我不是老师,不懂教育,老师有专业培训过,老师比我更会教育孩子!首先感谢您对老师的信任🌹回头望,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班上孩子的习惯养成都应该是一样的。但是实际上呢?孩子的表现,除了靠老师教、自己努力,家长日常潜移默化的影响才是影响孩子的重要因素,身教重于言传。教育,不是哪一方的孤军奋战,而是家园合作共赢!
错误做法一:“开学你就知道错!”“离开学没几天了,好日子到头了,小心一开学就成学渣哦”“该别闹了”……
念经似的话听上去有您说的一句吗?家长说得口干舌燥,却让孩子的抵触情绪,加大矛盾。
错误做法二:“一刀切收心”
一些家长习惯“一刀切”地把孩子喜欢的东西都收起来,甚至把孩子的兴趣爱好作为前进的障碍,这样做不仅没能让孩子“收心”,反而更容易激化亲子矛盾!抹杀孩子的兴趣相当于抹杀了孩子的未来。孩子的兴趣或许就是他长大立足新发展的筹码。
暑假结束,孩子有“假期综合征”是难免的,家长要慎重对待,不必盲目给孩子加压,也不必提前焦虑,要讲究循序渐进,欲速则不达。
新学期
新起点
新征程
感谢家长的信任,让我们继续携手共进,同见孩子点滴成长,一起守候来年花开!
在新的学期里,
祝孩子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编辑:徐庆宁
初审:温元江
终审:伍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