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科开展鞘内药物灌注疗法(植入式止疼泵)技术治疗顽固性疼痛

李正果
创建于2023-08-23
阅读 137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21年版)指出初诊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25%,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可达60%-80%。随着疼痛与姑息治疗的发展,遵循药物三阶段镇痛治疗,70-90%的病人疼痛可以得到有效缓解,但仍有10-30%为难治性疼痛。

我院作为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难治性疼痛患者较多,为提高患者的止痛效果以及生活质量,在中肿派驻专家赵明教授提议倡导及张志勇主任支持下,在外院专家指导下李正果医生开展了我科首例鞘内药物输注技术。通过该治疗手段,患者止疼药物使用量明显减少,疼痛缓解时间延长,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该业务的开展也同时扩大了我院介入治疗科诊疗范围。

鞘内镇痛所需药物剂量更低、疗效更佳,适用于慢性癌痛与非癌痛患者。鞘内药物输注技术是通过经皮穿刺,将导管前端置入并固定于蛛网膜下腔内,导管末端放置于皮下,外连储药输注泵,通过输注泵注入镇痛药物,根据疼痛等级调整输注药量。通过该装置持续鞘内给予镇痛药物,直接将药物注入蛛网膜下腔内发挥镇痛作用,用量只是系统用量的一小部分,避免了全身用药的副作用;同时泵体全部置于体内,不易感染。此技术引入国内二十余年,全国多家医疗机构开展此项技术,得到国家卫健委及我国癌症疼痛指南及众多专家共识推荐。

优势

1、鞘内镇痛泵植入手术创伤小,用药量仅为静脉用药的1/100,口服药量的1/300,大大降低了药物的副作用!2、帮助恢复身体机能,辅助抗癌治疗。3、泵植入体内,体外加药,方便长期控制疼痛。4、根据疼痛程度变化,可由医生灵活调节每天药量,也可以根据患者爆发痛情况,自控镇痛。让患者获得最佳疼痛控制。

适应证

1. 应用阿片类药物或/和其他镇痛药物等规范化治疗后 1~2周的肿瘤患者,疼痛缓解仍不满意者2. 应用阿片类药物或/和其他镇痛药物等规范化治疗后1~2周的肿瘤患者,疼痛虽有缓解但无法耐受其不良反应者禁忌证 

1. 绝对禁忌证 (1) 患者不愿意接受 (2) 全身感染或手术部位局部感染 (3) 有严重出血倾向、尚未纠正的凝血障碍(4) 已知对所植入的泵或导管以及所用药物过敏等 

2. 相对禁忌证

 (1) 患者病情严重不能耐受配合手术 (2) 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严重者,应治疗改善后再行手术(3) 由于肿瘤转移等原因导致脑脊液循环不通畅者、椎管内转移等可能影响脑脊液循环从而影响鞘内镇痛疗效者 (4) 药物成瘾患者,术前需反复全面评估

阅读 137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