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山水城,半部江南诗,抓住假期的尾巴,我们来到满是故事的镇江,书写我们的研修故事。
研之师·神人王生
研修活动来到第二天。今天的研修主题是《从教学能力到教研能力》《实施大单元教学设计的三个“关键点”》,执讲讲座的是一位神人。
他是一位“神算子”。作为一名高中老师,他精于研究学情,善于研读试题,从考察的知识点、思维点、情境设置等掌握出题规律,并神预测来年出题方向、内容,堪称预言家。
他非医者却有妙手回春之神功。名不见经传的普通高中经他把脉、诊断、开方,教学成绩明显提高,高考结果直逼重点高中。
他似乎有一支“神笔”,笔耕不辍,收获颇丰,至今发表论文230余篇,其中核心刊物40余篇。这位神笔马良甚至是一位“跨界明星”。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他提笔写地理学科文章,发表至地理相关刊物;观数学课,从数学课获得灵感,融入教学实践,撰写的文章成功发表。
听罢讲座,小编不禁惊叹:这简直堪称教育界的诸葛孔明啊:有经天纬地之才,扭转乾坤之能,神鬼莫测之计,包藏天地之志。此人是谁?他便是江苏省特级教师王生老师。
研之思·去伪存真
王老师表示新时代对教学的要求应该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素养核心时代”;应由“抽象知识”转向“具体情境”,由“素养中心”,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
他用多年经验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教会我们在教学、教研的路上学会去伪存真:辨别“伪教学”、揭开“伪目标”、认清“伪基点”、甄别“伪活动”、指出“伪问题”,拒绝“伪教研”;用接地气的实例教会我们何为“真教学”、撰写“真目标”、定位“真基点”、开展“真活动”设计“真问题”,展开“真教研”,实施“真评价。”
研之行·行之有道
做好教研并不难,从教学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将问题转化成话题,系统研究做成一个课题,这就是教学能力向教研能力转化提升管的必由之路。王老师如是说。
当然,对于教研而言,集体备课是最重要方式、是主阵地、是有力抓手。因此,王老师重点以“如何进行集体备课”为话题,进行“真教研”的指导。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的集体备课存在以下问题:虽定时、定点、定期进行集体备课,却多流于形式,分工编写学案或订正练习题答案、搜集整合课件,讨论研究程度不深,针对性不强,淡化个性,忽略对学生问题的反思。
为此,王老师指出首先要明确集体备课的定位:基于问题,服务于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需要,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沉浸式集体备课的流程,可简单整理为下图:
王老师指出,发挥集体备课的最大效益,将定时教研与小范围随机分散教研相结合,用真备课促真教研。
此外,王老师还介绍了实施大单元教学设计的三个“关键点”:准确理解大单元之“大”、确定大单元教学的主题立意、用心设计活动项目。
回首来时路,研之惑,道不尽,似江水忧忧。
展望未来,研之获,知明笃行,向将来悠悠。
现场金句:
凡是教研能力高、教研成果丰硕的老师,必定是教学能力突出的老师。
没有一口吃成的大胖子,没有一步到位的教学。
教师心得:
王生老师的讲座让我明白了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已经成为学科知识以外的又一项教师必备技能。没有教研能力的提升就没有教学能力的提升。
如何立足教学能力的提升来提高教研能力呢?王老师通过自身的大量实证和丰厚的一线经验告诉我们:1.拒绝“伪教学”。即复述式教学、缺少内化式、反思性的学习等都无法激活学生思维,没有深度学习。2.真正落实以学定教,精准发现问题,有效解决问题。采用“三案联动,问题导学”。精心设计好课前预习案、课中探究案、课后检测案。精准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向。3.在备课中,最重要的是备“落差”、备问题、备对策。采取科组层面集备与年级组散备相结合,再个性化备课。王老师说:“抓住教学问题,把它变成话题,最后升化成课题,提升个人的教研能力。”
因此,个人认为在教学中发现问题的能力是提升教研能力的关键。结合本人教学实践,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多从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在教育教学的困惑中发现问题,在教学研究的实施中发现问题,从而关注自身教研能力的提升。从教学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教研成果,再反哺教学,提升教学水平。
---葵涌二小 王怡
奋力提升教研能力,赋能教育教学质量
炎炎夏日,唯有培训最“甜”。众所周知:“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枯。”今天,王教授给我们带来了“从教学能力到教研能力”的专题培训,犹如一场及时雨,为我们的专业成长助力。王教授指出:“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应该具备试卷命题的能力。”作为一线老师,我们可以通过反复学习、研究考试命题,发现命题的一些规律,对我们的日常教学有着积极的影响。命题的研究,可以准确定位教学重难点,把握本学科研究前沿方向,并且能通过命题反馈教学和带动教研。我想:教师掌握命题能力后,无论是教学实践中,还是在自身教研成长中将会快速进步,成为能命题、懂命题的研究型教师。我们只有反思和研究的态度对待教学常规中的备课,上课,作业,考试命题及试题的讲解和辅导,才能从教学能力到教研能力的提升,赋能教育教学质量。
---葵涌二小 刘琴
感谢新区组织本次教研学习活动!有幸参加,聆听每一位专家的讲座,都受益匪浅。如王生教授的讲座,王教授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案例讲述、自身成长分享,让我们看到一位研究型优秀教师成长历程,更加深刻体会到教学研究对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实施大单元教学设计的三个“关键点”》的讲座,指引实践、引发思考。心动,更要行动,在教育教学活动、教研活动中,借助专家的引领,期待遇见更好的自己!
---大鹏中心小学王娟
提高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是教师不断成长的关键。
1.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教师应该持续学习与自己教学科目相关的专业知识。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参加培训课程、参与学术研讨会等途径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2.提高教学方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与其他教师交流经验,借鉴他们成功的教学方法。也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可以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展和困难,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3.持续反思和改进:教师应该持续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和教研成果,寻找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可以制定自己的教学目标和计划,并定期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教师应该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与其他教师共同交流心得和经验。通过参加教研组会议、学科组会议、研讨会等,与同行分享教学心得,互相学习。
---葵涌二小-石洋
常悟常研,助力成长
众所周知,“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枯”。每一位老师需要在教学与教研并进的态度对待教学常规中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考试和辅导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王教授的讲座让我最深刻的是,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要在不断研究中取得长足进步。紧跟新时代的教学要求,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素养核心时代”,改变传统的观念,以“教师中心”转向以“学生中心”。同时,我们要学会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学会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进而有效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总之,教研是完整的教学工作的一部分,是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常悟常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助力自身的成长。
---葵涌二小 王小瑜
“研”无止境
王生教授在“从教学能力到教研能力”的主题中,提出教师从“教师匠”到“研究者”,从事教学工作以来,我的输出和输入开始变得不对等,在课堂上把知识输出给学生,但是打磨自己的的时间却变得越来越少,“教学的水平不等于教研的水平”,教学也不应该停留在浅层,深入地去了解学情、了解教学环节设计的意义。王教授提出的“伪目标”“伪基点”“伪活动”“伪问题”“伪思维”“伪教研”让我印象深刻,我想,在教学中要找到正确的方向,老师一定是不断地钻研每一个教学中的小问题,精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今后的教研工作中,我将注重反思,力求在教研路上越研越有温度、深度、效度。
---大鹏外国语小学 马文霞
古语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集体备课集教师的智慧结晶,是教师合作研究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通过这次培训,我发现集体备课也蕴藏着大学问。
首先,集体备课要围绕一个核心主题而展开,提出的要求和任务要明确,不能随意且盲目。然后,教师个体独立备课,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最后,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集体讨论,分享所得、所惑和所想。
集体备课能够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在以后的集体备课中,我们会更加努力,加强学习,将集体备课这项活动扎扎实实进行下去。
---大鹏外国语小学冯远东
今天听了王生老师的专题讲座:实施大单元教学的三个“关键点”,让我受益匪浅。他早上分享的新时代的教学要求,知识核心时代走向素养核心时代,抽象知识转向具体情境,知识中心转向素养中心,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他对当前教育教学现状清晰的描述出来,特别是下午对教育教学的备课问题,更是一针见血的罗列出来,比如说:集体备课的问题,流于形式的备课,备课的对象不明确等。让我深知自己在平日的教育教学中还有改善和提升的空间。常言说:活到老,学到老,我要通过这次的集中培训学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溪涌小学 曾日祥
今天,江苏省特级教师王生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专题讲座《实施大单元教学的三个“关键点”》。王老师从“大单元教学“的涵义、”大单元教学“的主题立意的确定以及活动项目的设计一一展开说明,给现场的老师们答疑解惑。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王老师强调的问题导学观点,包括问题提出的主体、问题的发现、甄别、整合与解决;问题解决的过程、教师“导“什么,怎么“导“,“导”到什么程度、学生如何学等,都在提醒我们教学要跟着“问题“走”,备课要备“问题”。
---大鹏中心小学欧沈健
文/编辑:余雨轩
照片:王小瑜
二组心得:王怡 石洋 刘琴 王娟 王小瑜 马文霞 冯远东 曾日祥 欧沈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