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深度学习的单元整体综合实践设计——一下“认识图形(二)”

杨柳
创建于2022-02-23
阅读 232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在一年级上册,学生已经认识过了立体图形,这次再来备课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平面图形”时,让我不禁想到了去年上的一节公开课: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在备战这节课前,我进行了多方面的理论学习,其中俞正强老师在讲座中的一个观点,深深影响着我:“面在体上,把看到的面画下来就变成了一个图形。”这正是为什么如今的教材在一上先“认识立体图形”,然后才是一下的“认识平面图形”。

  我们很多学生到了高年级分不清周长和面积,分不清面积和体积,倒推回来,其实就是在“起始课”、“种子课”时缺乏充分的动手实践,未能搭建好空间模型,缺乏空间观念。

         基于以上思考,我把一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设计成了综合实践单元,让学生通过全面的动手操作完成“认识平面图形—创造平面图形—对疑难题的专项拓展”三个部分。

  我们只需要为孩子准备丰富的教具、布置具体的任务(涂色、同类统计、分解和组合平面图形、有趣的拼摆等等)。接下来的时间就放手给学生,他们的思维会在实践过程中发生多彩的碰撞,迸发智慧的火花,很好的培养养学生空间知觉、创造力、想象力。

第一部分:认识平面图形

  在这一部分引导学生通过4个环节来逐步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1.看一看、摸一摸

观察立体图形上不同的面

2.画一画

把看到的面画下来就成了图形

3.比一比、找一找

通过对比发现不同立体图形上含有相同的图形的面

4.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利用周末,孩子们去找一找生活物品中包含着哪些平面图形。

第二部分:创造平面图形
1.折图形

  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折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图形”和“折出指定图形”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几何思想和动手能力。

2.剪图形

从长方形中剪出正方形

从长方形中剪出平行四边形

把长方形转换成平行四边形

3.拼图形

  七巧板又称七巧图、智慧板,是一种流传于民间的古老拼板玩具,它取材简单,却又充满挑战。区区七块图形能拼出千姿百态的图案,这绝非巧合,所有组块的边长只有4个值:大三角形的直角边长=中三角形的斜边长,中三角形的直角边长=小三角形的斜边长=平行四边形的长边长,小三角形的直角边长=正方形边长=平行四边形的短边长。所有组块只有45度、90度、135度三种情况。所有组块中,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中三角形面积相等,是小三角形面积的2倍,是大三角形面积的1/2。这为它们相互替换、组合创造了条件。

  在寒假,我推荐学生玩“七巧板闯关桌游”,孩子们都很感兴趣,不少同学已经通关,这样通过游戏丰富假期的同时也为我们这学期的学习做好铺垫。

  图形的拼摆这一部分,我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层层推进:用同样的图形进行简单的拼组👉运用七巧板拼出我们本单元学习的平面图形👉发挥想象力创造图形👉拓展延伸运用小棒拼摆图形。

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出什么图形?

4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出什么图形?

尽可能多的运用七巧板拼出本单元学习的三角形。

尽可能多的运用七巧板拼出本单元学习的长方形。

尽可能多的运用七巧板拼出本单元学习的平行四边形。

你还能把七巧板拼回原来的正方形吗?

发挥你的想象力创造出漂亮的图形。

拓展延伸、总结规律:

用小棒拼摆图形,如何尽可能少的使用小棒?

三角形:在3根小棒的基础上,每增加2根小棒就多出一个三角形。3+2+2……

正方形:在4根小棒的基础上,每增加3根小棒就多出一个正方形。4+3+3……(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个体在平面几何概念发展上的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具体水平:能够感知某平面几何图形,且能在教秒内将这个图形从若干他图形中辨认出来。

第二阶段是同性水平:能够将一个先前看过的几何图形,在另一种不同的视觉角度仍认作为同一个图形。

第三阶段是分类水平:能够将某一个平面几何概念的两个或多个不同的例证视为同一事物。

第四阶段是辨认阶段:只能辨认出某一个平面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还不能赋予这个特以相应的语言符号。

第五阶段是描述阶段:能用相应的语言符号对几何图形的特征进行描述。

第六阶段是评价阶段:除了能做到以上几点以外,还能以某几何图形的本 质属性为据,对相应概念的正例证和负例证的区别点进行评价。

第七阶段是下定义阶段:能给出概念的内涵。

由于一年级学生刚接触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其认识水平基本上处于第四阶段。

第三部分:对疑难题的专项拓展
1.“补砖”问题
2.平面展开图的对应面

         其实可延伸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七巧板的制作”、“立体七巧板”、“巧数图形数量”等等。数学就是这样,生动有趣,内涵丰富,薄薄的一本教科书,厚厚的一本教参书,其中的关键奥秘就在于讲台前的我们,这就要求身为教师的我们要不断钻研,深挖教材,充分备课,丰富课堂内涵,真正做到减负不减质,把课堂还给学生。

阅读 232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