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牡丹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我们的节日·七夕--连州市东陂镇中心幼儿园七夕主题宣传

2023-08-22 阅读883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相传七夕节的来历与民间流传的牛郎与织女的故事有关。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最初是女儿向织女“乞巧”,文人拜魁星乞求高中的节日,随着时间演变,“七夕”节现已成为中国的情人节,以表达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双方对爱的承诺。

由于过往女子的命运只能嫁作人妇、相夫教子,因此不少女子都相信牛郎织女的传说,并希望以织女为榜样。所以每逢七姐诞,她们都会向七姐献祭,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获得美满姻缘的节日,这也就是“乞巧”这名称的来源。那么究竟有哪些习俗呢?

七夕习俗

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

喜蛛应巧: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投针验巧: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直隶志书》也说,良乡县(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请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拜魁星: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拜织女:“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那么,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准时都到主办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玩到半夜始散。

吃巧果: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位姑娘叫小巧,她非常同情牛郎和织女的凄美爱情,于是在每年的七夕之夜,小巧都会做一种精致的小点心,焚香供奉,希望牛郎和织女能在天上相见。当地的土地公被小巧的诚心所感动,将此事汇报到了天庭。玉帝碍于天规无法赦免牛郎织女,但是非常感谢小巧的心意,于是令月老牵线,促成小巧的美满姻缘。此后,小巧和意中人厮守一生,夫妻不离不弃,和和美美,受到众人羡慕。不少女孩子也向小巧学习,在每年的七夕制作性状各异的小点心,祈求姻缘美满,幸福一生,这种点心也被称为“巧果”,流传至今。

七夕诗词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古代诗词描写了很多有关七夕中牛郎与织女的诗词,七夕的美丽传说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促使一代一代的文人都为之泼墨作诗,无不对鹊桥爱情注入了美好想象,将牛郎织女视作忠贞爱情的代表。

《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秋夕》

(唐)杜牧

红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

(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

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

年年并在此宵中。

《长恨歌》节选

(唐)白居易

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爱在七夕 共话亲情

七夕

绵延着中华传统的温柔和浪漫

每个家庭

都有自己表达爱的方式

这些最美好的记忆

是家风,是家训,也是家书

对我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这一天

借助鹊桥,连接彼此向你的家人述说你的爱

在你身边那些点点滴滴的爱

你还记得多少?




以上内容均转自网络

阅读 88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