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市分行“品书香·思清廉”主题读书活动 | 廉政故事:包拯以民为本清廉为官

??
创建于2023-08-22
阅读 66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 推荐书目:《中华廉洁文化史》

      中华廉洁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鲜明时代特色的表现形式和传承方式,本书从中华廉洁文化的概念、内涵和范畴入手梳理了自先秦至当今中华廉洁文化的主要内容,并且加以总结研究,以为今天我们建设新时代廉洁文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 廉政故事:包拯以民为本清廉为官

      包拯是北宋中期的名臣,他不畏权贵,铁面无私,执法如山,为官清廉,世称“包青天”。包拯29岁中进士甲科,因在家守孝,40岁才正式踏上仕途,出任天长知县。在守孝之时,包拯曾作诗自勉,诗云:“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本诗简洁凝练道出包拯对为官的理解:清廉的思想是为官治国的根本,刚正不阿的品格是修身的原则。同时,也表达了他立志铭记历史教训,清白做人干净做事,绝不给后世留下耻辱的坚定决心。包拯一生以此为座右铭,廉洁正直,践行不辍。

      包拯为官清廉,以民为本。他曾调任端州(今广东肇庆端州区)做知州,升为殿中丞。端州向来出产一种做砚台用的名贵石头。从前在这个地方做官的人,都借着进贡皇上的名目,总要多取几十倍,拿去送给朝里面有势力的人。而包拯严格遵守规矩,叫砚工只要做到进贡的砚数就够了。等到包拯任期满了离开的时候,也不曾私拿一块砚石回去。在开封府为官时,包拯改变过去老百姓告状要打通关节才能递交状子的状况,直接打开官署正门,使告状的人都能够直接来到面前陈述是非,办事小吏从此不敢欺瞒。正是因为包拯廉洁公正、铁面无私、敢于替百姓鸣不平,他在民间便有“包青天”及“包公”之美名,京师也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

  • 廉洁感言:

      包拯铁面无私、清廉为官、为公为民的形象深入人心。作为公职人员,我们要学习包拯勤政廉洁、无私奉献的精神,做到廉洁奉公,两袖清风,保持共产党员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明大德,守公心。作为新时代的央行人,还应当树立正确职业观,严于律己,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培养自己“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品德修养,以高尚德行和过硬本领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金融力量。



策划:阳江市分行纪委

制作:货币信贷管理科(金融稳定科)

审核:林春艳 李红 陈任由

阅读 66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