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1日下午,由樊城区教研室组织的“2023年暑期教研组长培训”活动在襄阳市大庆路小学教育集团顺利开展。樊城区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隆中名师肖艳老师宣布本次培训主要内容:新中考改革的精神以及新课标(量感、数据意识)解读培训,本次活动的目的是希望各教研组长在校本研训基础上,把握重点、联系实际、结合专题开展研训,提高研训的实效性。
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孙敏老师以湖北省新中考改革为主题进行统一命题政策解读,并至上而下的分享小初衔接的点滴思考。
(一)省中考统一命题政策解读
1、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省级统一命题的背景
据了解,根据教育部对各地中考命题的跟踪评估,“双减”政策实施后,一些地方还存在超标命题、试卷难度不合理、记忆性试题比例偏高等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基础教育评价改革,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等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推进中考省级统一命题,教育部也多次对中考命题工作进行部署,《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中考命题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尚未实行省级统一命题的省份2024年实现中考省级统一命题。截止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实施中考省级统一命题,其他省份也正按要求陆续推动实施中考省级统一命题。
通过孙老师的分析,指出实施中考统一命题也有不少好处!
2、中考省级统一命题的依据
3、2024年省中考统一命题相关问题
(1)各市(州)初中使用的教材版本存在差异是否对中考省级统一命题有影响?
(2)中考省级统一命题的学科、卷面分值和中考考试时间的安排?
(3)英语听力(听说)考试命题是怎么安排的?
4、如何保障中考省级统一命题顺利推进?
5、武汉市单独命题的考虑是什么?
鼓励:为鼓励支持武汉市深化基础教育评价改革
借鉴:借鉴部分省份做法
(二)小初衔接的点滴思考
1、小初数学知识差别
孙敏老师结合知识点(方程、多边形、圆、数与式、函数、统计)具体形象的解说对比出小学初中数学的知识差异,进一步思考面对小初阶段各方面的不同差异如何做好过渡衔接。
小学和初中知识差异如此巨大,那我们应该如何衔接呢?孙老师从学习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法、课后作业这四个方面进行剖析,让“小升初”的学生接受初中知识不那么突兀。
(1)学习内容差异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数学教师应培养学生积累“用列方程解决问题”、“设法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的经验,对比用算术解法和列方程两种解题方法,并从中体会到列方程的优越性,为中学的学习打好坚实基础,
(2)教学方式改变
在六年级数学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总结,概括解题方法,为初中数学学习打下基础,适当摆脱具体形象,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初一年上学期,教师可适当保留一些小学的教学方法,将初中的教学方式方法逐渐地加以渗透。
(3)学习方法改变
小学毕业班数学教师应重视对学生预习的培养,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习,先了解新课的主要内容:再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可以把困惑或问题记下来,带到课堂上进行交流与解决。
(4)课后作业改变
作业要求方面应做到:
一要适当增加作业量,合理增加学生课业的负担;
二要适当提高一些要求,引导学生进行对比;
三要结合小学六年的学习知识,适当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开拓学生的思路。
无论新中考还是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课堂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老师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教学理念,真正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提高数学课堂的思维质量,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襄阳市第二十中教育集团尹冉老师基于新课标针对“量感”的解读及其培养的实践研究,激活经验和促进反思到求真务实和传承创新,加以整合,联系实际,学用结合,兼听则明,全面领会,举一反三。
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小学历来重视量的教学,量感培养令人叹为观止。结合具体教学实例进一步感受到量感培养绝不是“一张白纸”,义务教育不等于“职业教育”。
尹老师从量感的界定、表现(要求)、意义三个方面对量感进行解读。
1.概念界定:主要指对事物 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
2.表现要求:数是各种量的抽象,量的表示离不开数,数带上单位就是量。
3.意义价值:
➢知道度量的意义,能够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会针对真实的情境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进行度量,会在同一度量方法下进行不同单位的换算;
➢初步感知度量工具和方法引起的误差,能合理得到或估计度量的结果。
培养量感又有什么方法策略呢?尹老师通过讲解分析得出培养量感的策略有:
1.重视单位量的感知,建立“量”的表象
2.知道同类量的进率,掌握“量”的运算
3.加强度量思想渗透,认识“量”的本质
4.借助参照量的选择,学会“量”的估计
5.穿插超大量的推算,丰富“量”的认知
6.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拓展“量”的感悟
7.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积累“估”的经验
8.结合几何量的计算,促进“量”的应用
9.对接“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观”
对于“量感”的解读和感受,最终为了落实教学,要求教师要有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数学的语言,同时关注儿童的眼光、儿童的思维、儿童的语言,从而加强对学生量感的培养。
襄阳市人民路小学教育集团周丛俊老师立足新课标针对小学生“数据意识”及其培养研究,聚焦课堂,结合具体案例知识点,研究教学,深刻剖析。
周丛俊老师从社会背景、历史轨迹及育人价值这三个方面对“数据意识”进行概述。
其中用案例的形式帮助分析了在育人价值方面的理解。
通过对比课标2011和课标2022中对于“数据意识”的定义和教学要求感受新课标背景下“数据意识”的明确界定:主要是指对数据的意义和随机性的感悟。
在明确界定的基础上,周老师结合具体案例知识进一步感受“数据意识”在实际教学的体现并详细解读。
对“数据意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后,那怎么来培养数据意识呢?周老师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了具体讲解。
1.让学生亲历统计活动的过程
2.让学生亲近数据、感悟数据
3.开发课内外统计活动的资源
4.体会统计的真实价值
5.挖掘问题的统计内涵
6.加强读图分析的教学
7.合理选择数据表达方式
最后,周老师对她的新课标解读做出了总结:在深入感受和学习“数据意识”的同时,重点关注在实际教学的运用,这就要求教师要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思想,引导儿童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感悟数据。
本次培训从新中考改革、新课标解读两大板块进行研究,干货满满,从点到面,由浅入深,在场的教研组长们都认真聆听学习,满载而归,同时将此次的收获分享给更多的老师们,争取让每一位老师都能从中有所收获有所触动,不断完善自己,共同促进樊城教育的发展与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