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是秋季第二个节气,是气温下降的转折点,反映了天气的变化。处者,止也。指长夏季节常驻的暑热渐渐消退,表示暑天终止。在北方地区,此时暑气消散明显,已经有“秋高气爽”的感觉。《四民月令》“处暑中,向秋节”。
而南方地区,气温仍较高,但已经没有暑夏时期空气中的粘腻感,有“处暑后天气犹暄,约再历十八日而转凉”的说法。天气的变化也直接反映自然界阴阳的转换。处暑时节自然界的阳气收敛,阴气渐盛,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
因此,处暑的节气特点是“燥”、“阳消阴长”。
气温变化,预防外感
处暑节气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气温开始下降,天气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出现昼夜温差,在北方地区会更加明显;南方地区会出现雷雨活动期,往年也多有台风,伴随而来的气温变化,风邪、寒邪也需要注意。
处暑邪气比较复杂多样,既可能有余留的“暑热”,有“燥邪”,还有逐渐出现的“寒邪”。
小儿稚阴稚阳之体,自身调节能力较成人差,尤其是一些体质较弱的孩子,如过敏儿、反复外感、脾胃功能较差的孩子,遇到寒冷刺激,身体很快会产生不良反应,引起外感、腹泻,诱发哮喘、急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因此要适当添衣,防止外感,每周可以给孩子泡一次脚,每次10-15分钟,孩子微微出汗即可。泡脚后注意保暖,不再吹风。
秋天是胃肠道传染病的多发季节,疾病大多为病从口入。因此,家长们要督促孩子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的好习惯。在烹饪方面,家长们要尽量选择新鲜的食材,且在烹饪之前清洗干净。另外,小孩子的脾胃本就虚弱,处暑过后天气转凉,如果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很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因而要注意控制孩子对生冷食物的摄入。
秋季燥邪当令,易耗伤津液,出现咽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干咳少痰等“秋燥”的症状;而且在经过炎热的夏季后,很多孩子会出现乏力、食欲不振等脾胃虚弱的临床表现。所以,此时的调护关键,应着重健脾润肺。建议让孩子多喝水,并适当食用养阴润肺的食物,如粳米、南瓜、萝卜、蜂蜜、芝麻、百合、银耳、梨等。
处暑小儿节气推拿时间:(8月22日——8月26日)是宝宝健康调理的黄金时期,恰当的推拿调理可以提高宝宝的身体免疫力,强壮体质!
地 点:耿镇卫生院 中医小儿推室
联系电话:15129236340 18291097351
治 则:养阴润肺,培土生金,养益肺气!
1.多喝水、喝粥,预防秋燥
处暑后,天气较为干燥,幼儿容易出现诸如皮肤紧绷、起皮脱屑、毛发枯燥、嘴唇干燥或裂口等秋燥现象,让幼儿记得多喝水、多喝粥,是预防秋燥的好方法。
2.让幼儿少受“冷刺激”
处暑时节早晚温差较大,呼吸道疾病容易发作,应避免幼儿着凉,预防感冒发烧、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发生。
3.睡觉时保护好幼儿脐部
天气渐凉,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要及时增添衣物,家长睡觉时一定要为幼儿盖好腹部,还可轻轻按摩肚脐,帮助幼儿将寒气驱散。
4.宜多睡一小时
处暑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让幼儿每天增加睡眠一小时,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可以让幼儿保持充沛的精神,并有助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
5.可适当进行户外运动
处暑节气以后,秋高气爽,适合户外运动,可根据幼儿体质,进行适当户外锻炼。但运动不可过量,以免加重秋乏的程度。
6.幼儿饮食宜清淡养胃
处暑节气适宜给幼儿进食清热安神食物,但一次不可太多,尽量少食多餐,要少吃辛辣、煎炸等热性食物,多食会助燥伤阴。同时幼儿的肠胃功能会较弱,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加重肠胃负担,影响肠胃功能,饮食宜清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