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去门头沟

高京林
创建于2023-08-20
阅读 26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3年7月31日,周一。原本约了上午的牙科门诊,但气象台预报当日有大到暴雨(预警级别为四级红色),为安全起见,我消了号。

7月31日当日,城区大雨,但没有成灾。

8月2日又约了号。见到医生赶忙道歉。医生说,那天他们都来上班了,约的病人也都来了。只不过医院中央空调的压缩机淹了,全天没有空调。

但那一天北京门头沟、房山的很多地方发生了洪灾。山区多处被淹,同时断路、断网、停电、停水与外界失去了联系,其灾情为140年之最。

8月17日,洪水已经过去了17天。门头沟城区和部分山区恢复通车,我和夫人决定开车去看看。

这是个难得的晴天,8:30上阜石路。高架上没有洪水冲击的痕迹,19公里后下高架进入门头沟城区。沿永定河的石担路很干净没有洪水留下的淤泥,看来这里受灾不严重。8:51拐入门头沟路,这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四车道的大街,我们向西走。路右手是一条河,现在看到的就是一条干涸的沟。沟的右手是半高的山,夹在山与河沟中间的是一排排高高低低的住宅楼。

00:20

《图1》阜石路高架桥没有被淹

沿河西行一公里多,路边有了泡过水的公交车。水印到了车窗下,大概有1米6、7高的样子。河沟旁的护栏已经有了缺失,过沟的桥也出现了不同形式的损毁。有树枝和杂物挂在桥上,可以想象当时的水已经漫过了桥面。

路的尽头是370路公交车的终点站。站场的围墙上有两米多高的水印,应该说当时人已经没顶了。

00:36

《图2》门头沟路与被淹的公交车

《图3》370路公交总站的水线

停车徒步向前走,这里有三个古建筑。左边是古戏楼,中间稍后的位置是坐在河道上的骑河楼(官称过街楼或圈门),右边是个叫“窑神庙”的小庙。戏楼和骑河楼都是明代的建筑,至少有400年的历史了。窑神庙年代不详,但能说出来的也有200年了。疫情前这是一个村子叫“门头口”,后来拆了,村民都上了楼。但门头沟区就得名于这个村子。骑河楼下面的这条河就叫门头“沟”。这骑河楼又叫“圈门”,故这里是响当当的门头沟之源。这三个建筑在2010年代修过,我有疫情前拍的照片,漂亮极了。


《图4》疫情前的骑河楼

《图5》洪灾后的骑河楼正面

《图6》洪灾后的骑河楼背面(迎水面)

《图7》骑河楼山墙上的水线(距沟底10~11)

《图8》洪灾后的骑河楼正面的河道

《图9》洪灾后的骑河楼背面的河道

这次洪水过后,戏楼和窑神庙没怎么破坏,但骑河楼被冲的惨不忍睹。三开间的房子有两间的后墙没了,空出的地方塞满了乱树杈子,房顶也给揭了一大块。山墙上有过水的水印,我量了一下,它到沟底的高差是10~11米。洪水过时水头就这么高,太可怕了。

听当地人讲,洪水是7月31日上午10点左右冲下来的,半小时后沟里已经水满,泥沙和石头推着往下滚,谁都没见过这种势头。

骑河楼往下的河道里有挖掘机在清理,表面的石头已经不见了。但骑河楼上游的河床上全是石头。去黄河碛口见过河床上的大石头,当时不明白河水是怎么把它们搬过来的,这次明白了,是泥沙,是泥石流。多大的石头都能搬过来。

河道里早就没有了水,到处是穿制服的工人,到处是施工的机械,灾后重建正在进行中。

出城转回石担路,三家店地区的永定河水很满,流速也不太高。河滩上有许多上游冲下来的树枝和杂物,走近可以闻到一些腐蚀物的臭味。有机械在清理,上面挂着中铁建二局的标识。门头沟正在修建G109高速公路,施工队伍临时被抽调来救灾,这是政府的力量。

永定河右岸的琉璃渠村没有被淹的痕迹,看来古老的琉璃窑躲过了这一劫。


公路沿永定河朔流而上,前面是陈各庄,村子在河边,进村的桥还在,但桥栏冲没了。村里有过水的痕迹,但好像没有被淹。头顶上有一座跨河的高速公路大桥在施工,桥很高淹不了,但河边的堆料场是一片狼藉。路口有一个水泥电线杆被拦腰折断,电线已经断了,只有那杆子歪歪斜斜地戳在那里。

00:50

《图10》洪灾后的陈各庄

再走,路边出现了红色的警示牌,除抢险救灾的车辆外,其它车的已经不让走了。好在没有人管,也可能是这段路解封了,我们就跟着前面的卡车一路向前行了。

前面是丁家滩,它在河边地势很低,据说这次也被淹了。村口有座过永定河的桥,然后是个牌楼。洪水过后,牌楼还在,但桥栏冲毁了。河床旁有很多机械和穿着抢险制服的施工人员。这里是交通要道,灾后恢复的力度非常大。

再往前是个路口,左转是王平、木城涧、斋堂、雁翅方向,落坡岭火车站就在这条路上。这一路都是重灾区,到现还在抢修道路。没办法只能右转去下苇甸了。

    下苇甸属妙峰山镇,891户,1511人。村子分上下两块,一条公路从中穿过。路右手是半山,住宅没有淹过的痕迹。左手是一条沟,房屋和街道在沟旁的洼地上。街道上是一堆堆的乱树枝和杂物,人们正在努力地清理。看来这部分受灾严重。没有人员和财产损失的报道,据说洪水前几天已经通知了转移。有的人心存侥幸没有挪车,有的人当时又回家去拿东西,所以有了一些损失,这实属不应该。

    穿过下苇甸后上山,这有一个890路的公交总站。它从北京西站到下苇甸,这天上午刚刚通车。7月31日上午这里也被淹了。水到了胸口高,好在人、车都转移了。

    上苇甸在山上,我们决定去看看。路很美,这是一条经下苇甸、上苇甸、炭厂、大沟、禅房到妙峰山的山区旅游公路。从下苇甸到上苇甸是六公里的盘山路,除有几处泥沙从山坡上冲刷下来外,公路基本完好无损。

    上苇甸在山间的一块坝子上,村子完好没有受大灾。


再走2公里是炭厂村。村口有一条河,一个小水库。进村的路冲毁了一小半,经维修现在勉强可以过车。过河的桥给冲了,桥上的栏杆不知道去了哪里,桥边的一块空地上堆满了冲过来的杂物。最惨的是村口的一个院子及公交车站。院子三面房子一面墙。墙已经塌了,房子的窗户都已经没了,屋里堆满了杂物,水应该结结实实地灌进了进去。公交站的站牌和小棚子已经变形,可想而知,上面来的洪水势头有多大。

《图11》疫情前的炭厂村口建筑

《图12》洪灾后的炭厂村口同一建筑

《图13》洪灾后的炭厂村口公交站

《图14》洪灾后的炭厂村口小院

    拐进村发现里面还好。这村后面的山沟办了个景区,前面的住户就都做起了农家乐一类的营生。上次去过一家叫山水农家的吃午饭,这次又去敲门。

    房子在一座1米高的台子上,二进身四间房,其中一间是厨房,三间为餐厅。上次来餐厅敞敞亮亮的,这次里面堆满了东西。老板和老板娘在,但没有客人。

    我们坐里间,两个大圆桌。老板娘进来招呼我们。

    吃点什么?她问。

    同时又抱歉地说,大水过后饭店刚开业。7月31日上午过大水,还差一点就进了门。虽说没淹,但停水、停电11天,下山的路也断了。这不,冰箱里的肉全扔了。

    那你们吃什么?我问。

    两天后救援队就上来了。车开到下面的上苇甸村,后面2公里都是人背上来的。您看,这屋里的方便面、大米、矿泉水就是那会儿送上来的。

    没什么菜,鸡蛋、土豆、烙饼行吗?菜和蛋都是家里产的。她说。

    可以,有什么我们就吃什么吧。

     

    老板去厨房准备饭时,我们仔细地打量着眼前的房间。两个大冰箱,一个里面有一些土豆、圆白菜和豆角,另一个应该是装肉的。冰箱旁的墙根摆着一摞很高的纸箱,过去看是大米、方便面、牛奶、饮料、八宝粥、饼干和瓶装矿泉水。对面的墙角也有一大摞,除了大米、方便面、矿泉水外,还有浴液、洗手液、毛巾、手纸等生活用品。

    问村里的损失情况,他们说村里办的景区淹了,现在封闭还没来得及清理,今年可能开不了业了。村口的一个院子冲坏了外,其它都不严重。大队早早地就通知了,各家的汽车也都挪到了高处,一切还好吧。只是一直不让下山,路上只给救援的车通行。这不,前天刚解禁。你们要是早来,还上不了山呢。

        问他们当时的情况。回:房前的这条路上水是翻着浪往前滚的,洪水过后路上全是泥和大石头。这两天刚清完,不然车都过不去。

        午饭端上来了,一盘土豆丝、一盘摊鸡蛋和一张饼。简单的一顿饭,也是他们灾后的第一单。

《图15》洪灾后的炭厂村农家乐

《图15》救灾物资

《图16》简单的一顿饭

离开村子又往山上的大沟村开了一段距离。这里只经过了简单的恢复,到处都是洪水经过的痕迹。

 门头沟是北京最美的乡村,几十年来我曾无数次的来过。看到眼前的一切,虽然痛心,但我相信经过灾后的重建,它一定会涅槃重生,比以前更美丽。

 14点返程回家,一天的行程结束。

阅读 26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