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崖  红军长征在红原   石头城

北国风光
创建于2023-08-20
阅读 36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仙人崖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天水市东南65公里处的麦积山风景名胜区范围内,这里是释、道、儒三家共存的风景胜地。仙人崖距麦积山石窟15公里,由三崖、五峰、六寺所组成。翠峰高耸于崖顶,寺观修建于峰顶或飞崖之间,颇有雅趣。三崖,依其方位,名曰东崖、西崖、南崖。五峰即玉皇峰、宝盖峰、献珠峰、东崖峰和西崖峰。六寺为木莲寺、石莲寺、铁莲寺、花莲寺、水莲寺和灵应寺。,而灵应寺又是仙人崖的通称。“五峰”和罗汉沟群峰众相参差罗列,姿态万千,若揖拜“玉皇峰”,人称“十八罗汉朝玉帝”。仙人崖的寺宇总名叫华严寺,到明永乐十四年,明成祖朱棣把华严寺改名灵应寺,主要是把仙人崖的庙宇,划拨给韩开府(明韩王朱松的府第),变成了韩开府朱家私人家庙了。故一般人把仙人崖和灵应寺往往互称。

00:24
00:38
00:38
00:11

       红原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省西北部,阿坝州中部,北连若尔盖县,西接阿坝县,西南与马尔康接壤,东邻松潘县,东南靠黑水县。全县辖区面积8400平方公里,辖6乡5镇。县域年平均气温1.4℃,极端最低气温-36℃,极端最高气温26℃,气温日落差平均为16.3℃。多年平均降水量749.1毫米,多集中在每年的5—9月,名列阿坝州年降水量第3位,年平均降雨日数76天。平均海拔3600米以上,森林覆盖率17.5%,牧草地70多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87%。居住着藏、汉、羌、回等民族4.8万余人,藏族为主,占80%以上。红原县是阿坝州内唯一以藏族聚居为主的纯牧业县。

       红军长征时期的川西北地区,农牧业生产水平低下,物产并不富裕,各族人民生活相当困苦。在红军长征过境、留驻的16个月里,先后创建的松理茂和大小金川革命根据地,其总辖面积不足6万平方公里,人口仅有20多万,当时的人均占有粮500斤左右、人均牧畜不到两头,却承担着支援10万主力红军给养补充的任务。在中国革命的危难时刻,阿坝各族人民付出了忘我的牺牲和无私的奉献。一组数字真实地说明了这些奉献:红军在阿坝期间,根据地每天出动强劳力5万人次以上;支援红军粮食总量在2500万斤以上,各类牲畜(以牦牛为主)20多万头,先后有5000余藏、羌青年参加了主力红军,另有10000多人参加了游击队……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时期和全国解放后,曾多次高度评价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时藏、羌人民的革命业绩,并深情地将其赞誉为中国革命史上特有的“牦牛革命”。  

       1935年,红军长征经过县境时还未建县,县境南部和北部分别由理番县、松潘县管辖。1954年3月,四川省藏族自治区(即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设置刷经寺。1958年8月,阿坝州府迁至马尔康,理县由原地域迁往境内,治地刷经寺,遂有今红原境域雏形。1960年7月,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草原及川西北人民在中国革命危难关头所做出的贡献,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红原县。“红原”这个县名,源起于周恩来总理命名意为“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

       在这艰苦的岁月里,红原广大牧民群众不畏少数反动势力的威逼,救助、收留了众多红军伤病战士和掉队、失散人员,为红军过草地、越沼泽引路当向导,用维持自己家生计的青稞和牦牛支援红军。红军长征在红原爬雪山、过草地、越沼泽的艰苦岁月里,红原这方热土和广大牧民群众给予了长征中的红军最有力的支持和帮助,为红军队伍保存了革命力量,为红军取得长征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支援给红军的牦牛,为红军驮运物资和伤病员过草地、越沼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充分展现了被毛泽东同志高度赞扬的中国革命史上所特有的“牦牛革命”精神,“牦牛革命”是红军在爬雪山、过草地长征途中的伟大创举,更是红原人民优军拥军爱军的光辉见证。

00:58
01:53
00:20
阅读 36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