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行知公益数理营第二周总结

行者无影 郝向平
创建于2023-08-20
阅读 97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在经过一周的项目式、生活化数学的学习,孩子们已经适应夏令营的学习与生活,喜欢每天与数字打交道,平常的交流中有了更多的数据。在第二周里,我们准备了更丰富的数学项目,更有挑战的学习内容,孩子们既兴奋又期待。

                            

                            

    一、第二次主题课——如何让自己学习优秀

数理营的孩子们大都是自愿想来学习数学的,这说明他们都是想变优秀的好孩子。我们专门研究了清一山长讲《怎样让孩子学习成绩优秀》,然后讲给孩子们听,帮助孩子们理解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与卓越。

第一大因素是强烈的学习愿望和目的。这是90%以上的孩子所没有的,他们是被动的,不清楚自己学习的原因。其实做任何事都要有目标,否则一事无成。愿心是一个人做成事最大的内动力,最高级的愿心就是发大愿,比如清一山长、刘老师的大愿,有家国情怀的理想与使命,更持久与强劲的动力来源。另外,培养目标型人格,可以帮助孩子具有更强烈的目标感。

第二大因素是学习毅力与意志力。虽说学习是最世界上最伟大的游戏,但是要想学习优秀,还是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与勤奋。有愿心还要有行动,做时间的朋友长期积累,这才有可能变得优秀。有人说所有人成功都是因为长期主义,无论是刻意练习还是博学多才,都是复利的奇迹。那么,毅力与意志力必不可少,我们会通过跑步,运动,流汗来磨练自己的意志,帮助我们具备意志力。

第三大因素是学习认同度。如果一个人不认同自己所做的事情,不认同周边的人,那他一定有些痛苦。学习也一样的道理,无论在哪里,如果他对周围的老师、同学、学习的内容不喜欢,不认同,那他很难把学习搞好。喜欢的才是最好的。

第四大因素是学习方法与手段。方法就是规律,就是道。做任何事情都有门道,都有方法,如果不按规律办事,必将事倍功半。学习更是如此,如何高效学习,如何学好英语,如何学好数学,都有不同的方法。比如,今日学堂实现了四个月突破英语,就是因为找到了英语突破方法,才能如此高效。磨刀不误砍柴工,学习要用最好的方法,要找到最好的工具,才能实现高效的学习。

第五大因素是良师益友。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和同学。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师益友,将是孩子成长最大的助力,理性的老师帮助孩子纠偏指正,优秀的伙伴为孩子行为示范,伙伴榜样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最大。

课后孩子们分为四个小组,分别与老师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讲述自己的学习经历,分析各自的学习障碍,一起想办法。孩子们说了很多心里话,有开心也有不开心的事,交流很多,老师们趁机做了一些心理引导。

                                          

                            

二、数学项目式课程学习

本周数学项目式课程主要围绕几何图形的绘制,面积与体积的计算,容量与重量感知训练等。

项目九:厨房中的数学——测量碗筷

任务目标:测量自己的碗筷、勺子长度,估算与测量碗的容积。

继上周大量的长度数据测量后,本周从碗筷长度入手,逐渐转到其他数学领域。碗能盛装多少水,多少饭,如何计算碗的容量?

我们在课前购买的量杯就是测量容量的工具,在给孩子们讲解容积以及单位升级与毫升概念后,我们重点测量不同容量的水,感知1升以内的水量。

                            

    项目十:用量杯测量1升以内水量并制作标本

任务目标:用量杯量出以上不同容量的水100毫升、200毫升、300毫升、400毫升、500毫升、600毫升、700毫升、800毫升、900毫升、盛放于饮料瓶当中作标本,放置于教室窗户下,便于直观地辨认。

利用上次外出购买的饮料瓶,四个小组分别负责一部分测量任务,很快就完成标本制作。

00:17

                            

    项目十一:测量脸盆中的水位深度

任务目标:用250毫升的量杯,让学生自主测量100毫升、200毫升、300毫升、400毫升、500毫升、600毫升、700毫升、800毫升、900毫升、1升、1.5升、2升、2.5升、3升、3.5升、4升、4.5升、5升、5.5升、6升、6.5升、7升、7.5升等不同容量水,倒入脸盆中,测量不同量的水深度,以小组为单位制作表格记录数据。

通过测量与记录,直观地感受不同的水量的多少。

                            

    项目十二:想办法测量厨房两个圆柱形容器的容量

在拿到这个任务后,有两个小组仍然用量杯量水的方法测试,另两个小组因为知道圆柱形锅的体积计算方法,主动测量相关长度,用体积公式来计算锅的容量。不同的小组之间对比了数据,还比较接近。孩子们初次体验到计算的魅力,原来可以用计算就可以知道答案。

                            

    项目十三:认识几何图形

这一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中很重要的一大块内容。我们用一上午的时间来学习。用视频的方式引入几何图形,给孩子们一个几何图形的概念。

我们用磁条来直观地制造出各种几何图形,随后让孩子们自行演练直观地认识各种平面图形。

在充分认识各种平面图形后,每个人在纸上画出相交的两条线、平行的两条线、三角形(等腰、直角、含有30度的直角等三角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菱形、圆形。之后孩子们凭自己的空间想象力还绘制了圆柱体,球体、长方体、正方体等。

00:14

                            

    项目十四:计算几何图形的面积

在学习几何图形后,我们就开始了面积的计算。在给孩子们普及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等常用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后,孩子们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用直尺量图纸上的长度,来计算面积。

第二个任务是找出以往教室里的相关长度测量数据,来计算教室的面积、桌面的面积,门框的面积。孩子们根据公式很快也能算出来。

第三个任务是教室里粉刷涂料的生活应用题,孩子们参照教室现场,来理解题目中需要涂料的墙壁,从而计算面积,计算所需要涂料的量。在解决这个问题当中,有些同学无法理解,出现了一些差异性。

随后我们又安排了一些简单的数学应用题目,给予孩子们通过这些数学应用题练习理解与计算。

                            

    项目十五:认识立体图形的体积并计算

生活当中所有的物体都是以立体图形来出现的,孩子们分小组在校园中找很多立体图形,那么如何理解这些立体图形的大小。我们用一个实验来理解,把一个东西放进有水的量杯中,水位升高,代表着这个物体有体积,把水位抬高了。我们通过读量杯数据就可以知道它的体积。这个物体是正方体,通过计算体积发现与测量数据一致。

随后我们通过视频了解了长方体、正方体、圆锥体、圆柱体、球体的体积计算,用数学的方法可以计算体积。综合来看,体积的计算公式基本就是底面积乘以高。随后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活场景化的应用题。

第一题,假设我们要把校园中的池塘水更换一遍,请问池塘有多少水需要运走?孩子们分小组立即到实地考察,大部分同学很难想像这么大的池塘怎么知道有多少水呢?在老师的引导下,很多孩子们知道可以把池塘类比成半个球体,只要知道球体的半径就可以求出体积。但是半径是多少呢?有同学说要坐船拉根绳子来测量,有同学说绑个鸭子拉绳测量,都不可行。有一个小组想到用脚在外围丈量半径。在老师启发下,有的小组终于想到用圆的周长来求出半径,而池塘的周长以前是测量过的。找到办法后很快就有小组回去计算了。

第二题,我们教室中有纯净水桶,如果每杯水是500毫升,能够打多少杯水?孩子们很快就找到水桶上标注的水桶容量是16.8L,通过单位换算与计算,就算出了答案。如果全班每个人每天喝4杯水,那么我们班全体师生每天需要喝几桶水?问题越来越复杂,年龄大的孩子很快算出来,有些孩子需要慢慢思考,也能算出。

在做生活应用题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对生活场景理解不足,就找了一些四年级相对简单的数学应用题来训练理解力与计算力。

                            

    项目十六:认识身边的重量

重量是生活当中最重要的度量单位。在学习电子秤的称重方法后,制作表格,测量铅笔、圆珠笔、一本书、直尺、水杯、橡皮、铅笔刀、筷子、碗、勺子的重量,了解日常当中常见的物品有多重。

为了了解我们每天吃多少饭,我们发起连续三餐测量自己吃饭与喝汤的重量,记录到表格中。孩子们很兴奋,连续三餐拿着记录本,带着电子秤记录自己的数据。另外,我们还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就是在吃饭前与吃饭后都称体重,通过饭前后体重变化来看与吃饭的多少有什么关系。大部分同学测试了早餐的数据,孩子们的结论是体重有一点增加,但是吃饭的量要比体重增加的多,它们之间并不是相等的关系。

                            

    项目十七:感受重量,训练估算重量的能力

能够准确感知出物体的重量也是一种生活能力。我们花费较多时间来训练孩子们的这种感受能力。

第一个任务是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找出1斤以下和以上的物品各1个,并贴名字贴和重量,然后小组内部感知对方物品的重量。在多次练习后老师组织测试,误差不大于50克。孩子们很积极,尤其是因为要蒙眼测试,大家感觉很新鲜好玩。在经过三轮测试后,孩子们对1斤左右的物品感知力已经非常准确。

第二个任务是以小组为单位,制作1斤、2斤、5斤、10斤重的物品,分别感受其重量。老师再次组织蒙眼测试,将物品放置于塑料袋中,孩子们感受力很强,基本能准确感受到这四种重量。第二轮测试增加难度,几种样品组合不同重量,让孩子们蒙眼猜测,全组猜对能得分,孩子们积极性很高,还获得大量积分。

00:24

                            

    项目十八:生活场景应用题训练

为了帮助孩子们能够理解与掌握更多生活场景化的数学应用题,我们设计了操场上的测试,比如跑步或走路100米,记录时间,计算速度;两人相对走或跑,记录时间,各自行走距离,计算速度;两人同起点跑,某一人先到达终点时停止,记录时间,计算两人距离与速度。

由于数学应用题中有大量生活场景,我们还从网上找了一些应用题让孩子们练习。我们发现部分孩子理解力不足,读不懂题目,搞不清楚数据之间的关系,无法列式计算,我们后期计划设计更多的类似操场上的数学场景来帮助孩子们增加理解力。部分年龄偏小且计算基础不过关的孩子,会增加训练加减乘除,增强运算能力。 

00:31

                                          

                            

三、运动可以很好玩

本周运动偏好玩一些,但是也起到了锻炼作用。每天早晨跑步1公里是常规项目(下雨除外),助教老师会组织有意思的闯关游戏,其中增加数学计算,有加法、乘法口诀表,也会有稍复杂的四则运算,孩子们在跑动中锻炼身体,训练运算。另外,还有跳大绳,跳小绳以及两人三足等团队活动。

02:23
00:37
00:10

                                                 

                            

四、其他活动

本周部分同学参加了新教育基础课程《游戏陷阱》和《医疗陷阱》,很多孩子都参加了,家长们可以与孩子多交流。

本周一主题课后的晚上,我们抽空欣赏了木兰武士的三场打泰拳的比赛,木兰与武士们的英勇作战并KO对手,震撼与激励着每一位同学,孩子们都想成为更加优秀的人。

                            

                            

二十天的数理营已经接近尾声了,孩子们每天都沉浸在数学的海洋当中开心又快乐,相信他们都有很大的收获与进步。下周我们还会安排一个关乎人生规划的主题课,并进入最后的学习冲刺与总结,祝福孩子们!

阅读 97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