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学养德,厚德载物。读书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最基础的素养修炼。一直以来我很崇拜吴正宪老师,她的课让人听了感觉很舒服,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很多知识,锻炼了各种能力。我有幸拜读到她的一本好书《跟吴正宪学教数学1》。
本书收集了吴正宪老师近几年广受好评的公开课以及一些典型的课例片段,并附以专家的精彩点评和同行的学习感悟。吴正宪老师为学生提供了“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课堂,众多课例不仅展示了她高超的教学艺术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更体现了她独特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详读此书,无疑是受益匪浅的。吴老师给我们分享了课堂小趣闻里的奥秘,也向我们诠释了作为老师的情怀,和作为一名数学老师该有的智慧。接下来将和大家一起分享在阅读本书时的一些浅显收获。
边读书边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为什么学生在吴老师的课堂上会如此激动、兴奋,会妙语连珠、思维活跃?2、在教学中我也一直在思考怎么样的课堂能激起学生思考?3、为什么我的课堂学生反应平平,问题出在哪里?
实例摘录
从实例中我感悟到:吴老师不强求学生经历千篇一律的学习过程,尊重孩子们不同的认知过程。也许只是一个简单的分数的认识,只需要老师强调一声,就是这样写,学生也会接受,我们在课堂上常常这样“强求”学生。但吴老师并没有,她通过继续深入学习,让学生自己体会怎样的表示方法是最简便的,从而真正喜欢数学,从而真正认可老师。
有些问题的解决,不需要依靠老师的直白告知,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对接学生已有的经验,课堂中让学生去探究,“圈”出思考的痕迹。生成新经验。给学生以空间,你们有意见,有看法,尽管发挥,老师始终在“冷眼旁观”。
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告诉学生真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探求真理。我们要向吴老师一样不惜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去争议、去辩论。学生就是在相互之间的争辩中对基本的概念、基本的原理、基本的方法和步骤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确。学生在相互“斗”的争辩中学会了如何独立地思考问题,学会了在学习中要善于发现问题,然后大家一起来解决问题。
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新的课程改革,所需要的应该是吴老师那般充满探究性的课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教师陈述性课堂变为学生探索性课堂,多问、多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