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传统节日重拾七夕风采

创建于2023-08-20
阅读 42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天界舞流萤

牛郎夜点灯

鹊桥七夕下

偎语到天明

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说到七夕,大家很自然就会想到“中国的情人节”、牛郎织女、鹊桥会、看星星、诉衷肠、收礼物……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拥有两千多年古老历史的节日,一起探索发现它的魅力……

七夕节的由来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和“女儿节”。七夕节起源于汉代,最早记载来自东晋葛洪所著《西京杂记》。汉朝时,宫女们在七月初七这一天进行缝衣服大赛,看谁缝的针线又快又好,谁就是冠军。这一天女子们也会制作巧果吃下乞求心灵手巧。这种风俗也叫做“乞巧”,即乞求心灵手巧、蕙质兰心。

这种风俗在宫里风靡之后,民间也纷纷模仿和效仿。因此,最初的七夕跟男女情爱并没有任何关联,仅仅是女红的技能大比拼。而牛郎织女的故事流传下来,是因为传说织女最初是编制云雾的女神,而且姿色出众、心灵手巧。牛郎和织女又是在七月七日这一天在鹊桥相会的,所以七夕就与爱情故事联系在一起了。

七夕节的故事

说到和七夕有关的神话故事我们一定会立马想到牛郎织女的故事,你知道吗?七夕节的传统美食巧果也有着属于它的神话故事呢!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位姑娘叫小巧,她非常同情牛郎和织女的凄美爱情,于是在每年的七夕之夜,小巧都会做一种精致的小点心,焚香供奉,希望牛郎和织女能在天上相见。当地的土地公被小巧的诚心所感动,将此事汇报到了天庭。玉帝碍于天规无法赦免牛郎织女,但是非常感谢小巧的心意,于是令月老牵线,促成小巧的美满姻缘。此后,小巧和意中人厮守一生,夫妻不离不弃,和和美美,受到众人羡慕。不少女孩子也向小巧学习,在每年的七夕制作形状各异的小点心,祈求姻缘美满,幸福一生,这种点心也被称为“巧果”,流传至今。

七夕节的传统习俗

一、乞巧活动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二、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将蜘蛛装于盒内或用碗覆盖,并根据一定的标准来判断是否乞得巧来,如有以是否结网为标准的,若结网就得巧;有以所结网丝多寡为标准的,网结得越密表示乞到的巧越多;有以网结得是否有条理为标准的,有条理则谓得巧。

三、拜织女

在七夕的夜晚,如果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在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还有在瓶子里插上鲜花和束红纸,花前置一个小香炉,就可以向织女星默祷,默念自己的心事。拜织女的少女们都要斋戒一天,沐浴停当。

四、吃巧果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宋朝时,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擀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

七夕节的诗词

七夕节作为一个浪漫节日,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众多流传千古的诗词,这些诗词为七夕增添了无限光彩,今天读来依然韵味十足!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描写一名孤单的宫女,手执绫罗小扇扑打萤火虫。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凝视天河两旁的牵牛织女星。反映了宫廷妇女不幸的命运,表现了一位宫女举目无亲、百无聊赖的苦闷心情。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这首诗描写了民间七夕乞巧盛况,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七夕情意浓,爱是家的味道,有需要的朋友可以扫码选购

热线电话📞13852067411
后埠桥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
邳州长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阅读 42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