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在研修班的每一天,我们都满怀热情,理论牵引,实践操作,每一位学员都在努力汲取智慧,做更好地自己。
今天是研修班的第四天,上午来自合肥市第五中学的数学高级教师胡小平老师的授课可谓“干货”满满。
胡老师以本校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研究”课题为案例,从校课题组的建立到研究历程做了分享。立项之初,通过“问卷星”调查问卷,了解师生在教与学活动中存在的困惑,构架了基于校情的混合式教学实施方略;实施过程中充分借助国家智慧网络平台、市云平台、学科平台等建立校级资源库,依托教学反馈,开展“探究式”课堂有效教学;搭配分层作业,进行“靶向式”跟进辅导,从而形成“课前——课中——课后”完整混合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培训,在场的同仁们都感受到混合式的教学模式是契合当下“双减”背景,解决当前教育内卷化现象的一剂“良方”。
接下来纷呈不断。来自六安路小学中铁国际部校区的课程中心徐婧主任以“新‘信’之火,可以燎‘园’”为主题,讲述了六小中铁校区基于云平台打造教师专业成长之路的做法。
从“老”带“新”的经验传承,到独立发展后成立课程中心,分层分类分项确立个人定向、自我研修、团队打磨、反思发展的螺旋式教师专业发展成长路径和培养方案,学校一直在思考探究的路上。
借助国家资源平台、讯飞AI教学平台,根据教师实际情况,开展了仿课研修、“问题驱动式”混合研修、“探究实践式”混合研修等分层研修形式,精准辅助教学。
学校还搭建了云服务器,对教师的个人发展进行追踪,帮助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实现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真正让科技服务教育。
合肥市骨干教师、师范附小的汪伟校长则是就智慧环境下如何实现“教——学——评”一致性进行了分享。
学校在坚持“启迪教育 明亮人生”的办学理念引领下,将学校教学方式,课后服务形式、心理健康教育等用智慧系统进行评价,打破了传统教育评价方式单一的弊端,实现“五育并举”。
下午接连四节的案例展示分别从英语、多学科融合的校本课程、数学、语文学科为例,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强调学生的学习体验,打通课前——课中——课后学习,形成完整的学习链,充分展示了人工智能为教学服务的多重路径,给予参会老师很多的启发。
首先由168玫瑰园学校英语教研组长解保老师带来案例分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Unit6 Let's learn为例》。
解老师的案例分享围绕精准二字,从问题和挑战入手,分析了利用技术手段的解决方案及最终的实现成效,整个案例生动有趣,充满悬念,带个大家很多启发。
第二场由合肥市骨干教师、蚌二小的王丹丹老师带来的案例分享:信息技术助推跨学科融合——以智慧环境下校本课程《点亮心灯》实践为例。
王老师在案例中带领学生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问题描述,实施目标,教学实施准备,教学实施和反思与改进五个方面给我们带来一场跨学科学习活动的精彩案例。
第三场由合肥六中瑶海分校的刘智珺老师主讲,主题是《人工智能与教学融合课例分享——球的表面积和体积》。
刘老师的案例如果用一个关键词形容就是“烧脑”,高中的数学知识对于我们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刘老师介绍了案例设计的六个原则:情境、任务、工具、成果、合作、评价,以情境和任务为主线,让课程变得生动,形象,直观。
第四场是合肥市教坛新星、合肥市优秀班主任黄婷老师带来的案例分享《筑梦 数智赋能——品析美好“食”光》。
黄老师的数字故事娓娓道来,视频制作精良。黄老师的课例是一次项目化教学的有效尝试,结合“易课堂”的使用,设计驱动性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地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黄老师的课例还非常注重评价,让学生以多种方式展示、评价他们的作品。
“学而不练则空”。晚间,在会务组老师的陪同指导下,各小组围绕各组课例进行讨论、打磨,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也是探究人工智能教学模式最美的样子。
用心品味用之不竭,学以致用思考更深。研修有止,而学无止境,我们行走在教育路上,用科技赋能,为教育梦想蓄势奔跑吧!
文/图:第七组、第八组
编辑:王晓荔
审核:宋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