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长河奔流不息,文明之路绵延不绝。习近平总书记的四川之行,从在物、亦在人,向我们全面诠释“何以中国”。从富有巴蜀文化特色的成都大运会,到天马行空的三星堆文物,再到蜿蜒险峻的古道、古木参天的柏树,无不是古蜀先民创新创造的成果,彰显着人民奇绝想象和精神信仰。历史的年轮告诫我们,唯有敬畏历史、敬畏生态、敬畏文化,才能打开读懂“何以中国”之门。
何以中国,唯有敬畏历史。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三星堆博物馆后语含深情,表示文物修复工作不容易,赞叹“大国工匠”慢工出细活。当我们近距离参观这些历史文物、古柏古道时,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感受到人民的智慧、人民的力量。正所谓:器以藏礼,物以载道;文物不言,自有春秋。考古工作者“手铲释天书”的接力传承,文物保护者“甘坐冷板凳”的悉心呵护,都是我们一次又一次解读历史的开始。文物中凝聚着古人的智慧,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只有深入认识古代之中国,才能深刻理解现代之中国,方能不断创造未来之中国。
何以中国,唯有敬畏生态。古道和古柏,相伴而存;自然与人文,相映成辉。翠云廊不是一天植成的,靠的是时间的力量,靠的是人民的力量。对自然要有敬畏之心,方可传承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特别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启示我们,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敬畏生态,就是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何以中国,唯有敬畏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是我们的宝贵遗产,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做好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需要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树牢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责任重大的观念,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做到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何以中国”的答案,在物,亦在人。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是非常文明的、进步的、先进的。今天,中国西部的版图上,绿水青山间,道路纵横,新时代的道路传奇,还在延续。
(龙岩市武平县平川街道林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