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承载着春的希望,酝酿着秋的殷实,热情率性的夏天,总令人感触到生命最最蓬勃、茂盛的时光。阅读带给我们一个充满爱和智慧的世界,书是我们的老师,更是我们的朋友,愿这美好的日子,继续与书为伍,与各位朋友相伴,在书页间流连,在微信上交流,在读写中升华,在品味中成长,改变心态,快乐育人!
大家好!我是洋湖乡中心小学“书香涵养智慧,书韵滋润心灵”暑假第四期读书活动领读人张春燕,今天我要给大家推荐的书目是曹爱卫的《低年级语文这样教》。
张春燕老师的阅读分享:
阅读书目:《低年级语文这样教》
阅读时间:2023.8.10-8.16
阅读章节:写话:学习清楚规范的表达
阅读摘抄:
写话是习作的基础。小学生从自己想说的内容到尝试运用积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再到懂得写作的意义、积累写作的素材,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没有低年级的语言积累和基础写话练习,到了三年级,学生进入习作,往往会表现出各种不适:因语言积累少且不会运用导致语言表达单一、不完整,因观察不够细致而难以在身边找到想写、能写的内容。
低年级写话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清楚规范地表达。
阅读心得:
通观低年级教材,一年级没有安排写话,二年级安排了上下两册7次写话。写的数量要求大幅度增加,质量要求大幅度提高,但低年级写话教学目标不明、教学方法单一,还有评价刻板等问题,导致学生对写话产生畏难情绪。面对写话教学的重重尴尬,曹老师在本书中从课标出发制定了更细化的低年级写话教学目标。从写话的内容要有趣、过程要好玩、评价要积极等方面,对低年级写话教学的改善提出了针对性的课堂实施意见。
一、目标要明确
《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一学段写话教学目标如下: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有表达交流的自信心。
2.能认真听他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听故事、看影视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与他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对写话要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4.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在新版课程标准对说话、写话做出了调整,把自信心、兴趣、观察、表达放在首位非常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兴趣放在首位,加强教师对孩子的引领首先注重兴趣的培养。加强对课外书阅读、影视作品的观看等一系列的方法引领,让目标的达成路径可视化。另外,关于常用标点符号的运用不要求学生完全掌握,给予学生出错的权力。
二、内容要有趣
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目标明确后,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从教材课文层面,对于好的课文内容进行仿说、仿写、仿诵,提升学生的言说能力。课外阅读要选择好的文本有意识的让学生多读多背,只有在大量经典语言的“浸泡”下,学生才能自然习得,自如运用。作为低年级老师,不仅要教教材,更要带着学生去读经典;从教师课程开发层面,教师读写课程的开发,则是有目的、有计划、有序列的引导。根据低年级儿童心理成长需求,把绘本引进课堂,开展创意读写,是行之有效的做法。因为绘本里有取之不竭的有趣图画,能帮助儿童建构故事的意义,好的绘本还能轻易地唤醒儿童的优质语言,这样才能引着学生走向读写的远方。
三、过程要好玩
好玩是人性的使然,在玩中学,当学生完全以放松的姿态对所做之事,就倍感轻松和愉悦,成效也会特别好。让学生的世界永远充满好奇、好玩、想象无限;评价要积极。对于学生的写话要遵循两个理念:表扬要到孩子的心里去,放大优点,把与众不同的地方,大声表扬,给与学生积极的鼓舞;其次,少挑理,让学生慢慢修正自己的语言能力,最终达成规范,甚至是个性的表达。
写话是一项技能,靠学生的实践习得。把学生放在大量的经典作品当中,让他们去读,他们就学会了读;同样的,带着学生在宜写的环境中,让他们去写,他们也就慢慢学会了写。如果我们的老师的确够睿智,就不会命令学生进入老师自己认为的智慧符号里,而是引导学生走向自己心灵的门户。
吕洪艳老师的阅读分享:
阅读书目: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
阅读时间:2023.8.10-8.16
阅读章节:做业余的专家而不是严谨的学院派
阅读摘抄:
我们在对教育进行规划时,应当力图挖掘学习者的兴趣所在,并且让他们有机会发展这类学习热情,包括对于技术性知识的兴趣。
当基础教育过于强调学业上取得的成就、对信息的掌握、对专业知识的精通时,教育就会失去明确的目的性。
阅读心得:
戴维•珀金斯在《做业余的专家而不是严谨的学院派》一章中指出当前基础教育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过于关注学业成就,忽略相关性差距。二是过于关注了解性知识,忽略知识内涵的掌握。三是过于强求专业知识,忽略与生活相关的“软知识”。
要想解决基础教育存在的这三方面的问题就要做到:
一是树立正确的学业质量观。衡量学生的学业成就不能只看他掌握了多少无用的死知识,而是要看他会不会运用这些知识,这就是我们现在所倡导的核心素养下的学业质量观。这也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标,用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树立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而教的理念。
二是改变传统的、低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新课标倡导体验学习、探究学习、议题式教学、项目化学习等教育方式,我们要积极去尝试这些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不仅知道相关的知识,会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而且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三是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在评价功能上,由侧重选拔转向侧重学生发展;在评价依据上,由以往只重视结果转向结果与过程并重;在评价主体上,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在评价内容上,要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状况进行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还要着重评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在评价方法上,由单一的纸笔测试向多样化评价方法转化,综合运用观察、访谈、作业等多种方法,全面获取和掌握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信息,综合的评价过程和结果。
李丽丽老师的阅读分享:
阅读书目: 叶圣陶《给教师的建议》
阅读时间:2023.8.10-8.16
阅读章节:全册
阅读摘抄:
真正的阅读能够吸引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激起他对世界和对自己的深思,迫使他认识自己和思考自己的未来。没有这样的阅读阅读,一个人就会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无论什么都不能取代书籍的作用。因此必须教给学生读书,教他在读书的同时认识自己,教他从书籍里受到教育,并且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
只有那种不一定要识记,不需要进行专门的“解剖”的东西,才能最有力地用来跟自己对照,并且在个人的精神生活中反应出来。这条规律对于少年期更有代表性,因为少年的思想经常是把周围世界跟自自己本身隔离开的。正因为如此,历史和其他人文学科的知识需要更加广阔的智力背景。
课这是教学和教育过程的主要阵地,教师在课堂上每天实施着对学生的教养、教育和使学生全面发展。课的质量的高低,不仅决定知识的巩固性和深度,而且决定能否培养起学生的科学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信念。对知识和科学的热爱,对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尊重。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的认识力和创造力,形成科学思维的能力,培养对书籍的热爱。课是学生的智力生活的这样一个主要领域,在这个领域里进行着生活经验丰富的教师和刚刚迈出生活的初步的学生之间的精神交往,教师的个人榜样在课堂上是非常重要的。
阅读心得:
同样的知识内容,在一个教师手里能起到教育作用,而且另一个教师手里却起不到教育作用。知识的教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究竟跟教师个人的精神世界(他的信念、他的生活的整个道德的方向性和智力方向性,他对自己教育的对象即年轻一代的未来的观点)是否紧密地融合为一体。教师的个人榜样——这首先是指他的信念的力量,他对科学的热爱,以及他的道德面貌(用自己的智慧,理智和知识,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崇高理想而服务)。
所以,我们教师要重视自我提升,只有不断的进修提升的教师才是真正的教师。教师的成长取决于它的教育学知识的质变和深化。进修提高首先意味着,教师今天对于某一教育真理的看法已经不同于昨天。一个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师,不断地处理着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好像是在用理论的光芒照亮自己前进的道路,这是他的成长和积累丰富经验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
李文慧老师的阅读分享:
阅读书目: 《一张桌子一本书》
阅读时间:2023.8.10-8.16
阅读章节:第四辑 去远方
阅读摘抄:
进入学校,就是进入一种健康、智慧、灵性的生活。---蔡朝阳
自由的教育,是非功利的,是无条件的,是没有控制的。就像近来时常被人们引用的那句话所言:只有在自由中,教育才是可能的。这大概也是小狐能在越读馆安之若素的原因之一吧!越读馆认为,进入学校,就是进人一种健康、智慧、灵性的生活。借由教育,小狐正走向一条通往个体自由的道路,她所凭恃的,便是母语,因为:你的语言所及,即你的世界所抵。
阅读心得:
阅读是把外在的东西内化成自己的,按理说,是一个相对安静的阅读氛围。但童蓓蓓老师的阅读课,是热热闹闹的。在热闹中,孩子们有了自己的探索和发现。在书中的案例里,每次阅读后,都有集中讨论这一环节。讨论能够让孩子的思维不断碰撞出火花。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只是扮演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时不时小结孩子们的讨论结果,再引出下一个讨论问题。阅读课上,不同的人从书中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孩子的角度是不受限的,我想:自由的阅读课堂,教师应当给与孩子充分的讨论环境,并逐步引导孩子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这样孩子才能在阅读中有更多的收获。
一张桌子一本书,这就是良好生活。一张桌子一本书,就有可能指引我们走向这种有思考的,甚至有公共关怀的这样一种良好的生活。如果把一堂课比作一次探险,那么每一次讨论都是山重水复,每一个启发都是柳暗花明。知识一路碰撞,思维一路成长。如果把一本书比作一个世界,那么文字就是崇山峻岭,阅读就是纵横交错的小径。借由阅读的小径,在文字中翻山越岭,走向自由而广阔的世界。这样的课堂,这样的阅读状态,是我们所向往的。
高美娟老师的阅读分享:
阅读书目: 《给教师的建议》
阅读时间: 2023.8.10-8.16
阅读章节:90-95
1.教师的日常工作每天跟儿童交往,则能够加深对人的爱和对人的信心。对教育活动的志趣,是在学校里、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2.在自己的工作中分析各种教育现象,正是向教育的智慧攀登的第一个阶梯。
阅读心得:
第93条建议中有这样一段话:知识是为了你能享受一个劳动者的丰富的精神生活,不管你是当教师还是当拖拉机手,但你必须是一个文明的人,是你的子女的明智的和精神上无比丰富的教育者,只有用这样的态度来极其细心地准备好土壤,把知识的种子播种下去,文明才能得到良好的幼芽,使他们有旺盛的生长力。这段话让我有很大感触。人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要想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只有爱他们的人才能读懂。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他们性格特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孩子的差异,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儿。我深深地体会到,孩子们都有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灵,教师善于发现孩子闪光点,尊重孩子的兴趣,帮助孩子成功地表现自己,就会使孩子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快乐,从而促使孩子们健康发展。姆林斯基提醒我们:我们要千万谨慎地防止儿童的脑力劳动得不到任何结果的现象。一个孩子,只要在两三个月里看不到自己脑力劳动的成果,他的学习愿望应付消失,因为实际上劳动本身也不存在了。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就在于进行紧张的智力活动和体验到取得胜利的快乐。”所以我们要让学生体验到他在学习过程中的自尊,要像爱护荷叶上的露珠那样去爱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中表现出来的且不易察觉的学习愿望。 同时这里也要再次提到 “阅读”。“ 只有当儿童的智力生活是在书籍中度过的时候,他的学习愿望才能确立起来。我们提倡阅读,并不单单是为了让儿童找点可做的事情,而是为了让他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由于能对书籍进行思考,学生就更容易掌握大纲规定的教材。学生对书籍的思考越多,他的内心中由于书籍而激发的喜爱感越强烈,他学习起来就越容易。”书中也曾多次提出阅读的重要,特别强调读书和思考的结合,多次提到培养学生有思考地阅读的能力。读了此条建议,让我明白了我们作为小学教师的身上的责任的重大。我们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学生阅读的兴趣。
马宁老师的阅读分享:
阅读书目:《给教师的建议》阅读时间: 2023.8.10-8.16
阅读章节:第一章《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阅读摘抄:
1、每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都向往创造性劳动的欢乐,以及由于劳动的创造性而带来的生活上的充实。
2、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3、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4、对每一节课,都要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5、在你的科学知识大海中,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6、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阅读心得:
《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神奇的书,只要用心研读,你会发现,在教学上遇到的许多问题与困惑,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答案,而苏霍姆林斯给教师的一些建议与思考,也值得我们反复阅读与推敲。课堂令人感兴趣,意味着学生在学习和思考的同时,还感到兴奋和激动,对发现的真理不仅诧异,有时甚至惊讶,意识到和感觉到自己的智力,体会到创造的愉快、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自豪。教师要想课程变得有趣,就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潜能,这是上好一节语文课的关键所在。具体做法如下:首先,要不断学习,用心备课。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教师的知识超出教科书的范围越远,他的话的含义就越深刻,学生从他的讲述的字里行间学到的东西就越多。”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有文史哲的底子,要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其次,发自内心地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人,你对他们的点滴关爱和付出,他们都会明白,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给予他们爱和尊严。真正让他们成为课堂的小主人,成为学习的第一执行者。当你拿着这颗赤诚之心去对待学生时,他们也一定会真心地去对待你,孩子就会喜欢你,尊重你,这都是相互的。当孩子们每天盼着上语文课,当他们听课时眼里满是星星,这样的课程,如何不高效?所以,努力做一个有幽默感的语文老师吧。
邢敏老师的阅读分享:
阅读书目: 《给教师的建议》
阅读时间:2023.8.10-8.16
阅读章节:5.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阅读摘抄:
教学和教育的所有规律都机械地运用到同一个学生的身上,也没有什么统一的举措能保证所有学生都在学业上取得成功。成功这个概念本身就是相对的:对一个学生而言,五分是成功的标志;对另一个学生而言,三分就已经是了不起的成绩了。善于准确判断每个学生在不同阶段都擅长什么,他的智力如何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是教育能力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能否维护和培养每个孩子的自尊心,取决于教师如何看待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不能要求学生做力不从心的事情。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大纲都只涵盖了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围的知识,但它并不适用于每个活蹦乱跳的孩子,不同的孩子也会以自己的方式去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能力水平和知识范畴。有的学生在一年级就已经能完全独立地阅读并解答问题,有的学生却要到二年级快结束甚至三年级才能做到这一点。教师应该善于判断孩子们怎样才能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水平,其间会遇到哪些障碍和困难,如何在每个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具体地实施大纲的要求。
教育教学的艺术在于能够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就是说,在学习过程中﹣﹣不论是学习内容(比如习题的难易度和数量)还是学习时间上﹣﹣都应该采取区别对待的态度。有经验的教师在一堂课上会给一些学生布置两三道甚至四道题目,而给另一些学生只布置一道题目。有些学生的题目比较难,另一些学生的则比较简单。有些学生需要完成有一定创造性的书面任务,比如写作文,另一些学生则只需要学习文学作品类的课文。
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让所有学生都取得进步,只不过有的学生进步得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孩子们从作业的分数中看到了自己的付出和努力,学习给他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让他们享受发现的愉悦。与此同时,师生间的相互关怀与信任也交织在一起。学生不会把教师看成是一名严厉的督导员,也不会把分数看成是指挥棒。他可以坦率地告诉老师:"这道题我没有做出来,这道题我完全不会做。"他是一个敏感的孩子,不可能抄作业,也不会在考试中作弊,他渴望树立自己的尊严。
阅读心得:
其实,苏霍姆林斯基的做法就是让枯燥的练习穿上了有趣的故事外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引,并主动深入地思考。反观我们当下的老师,不要说语文和英语等学科,就是数学、物理等理科学习遇到问题,大多采用简单机械的重复练习。如果再错,老师蹦出的第一句话就是:"都做过 N 遍了,你怎么还错?"殊不知,这样"就题论题"的操练,都只会导致学习兴趣的丧失和思维的固化。
愈是困难的学生,他在学习中遇到似乎不可克服的困难愈大,他就愈需要阅读。阅读能教他思考,思考会刺激智力觉醒。学生思考得愈多,在周围世界中见到不懂的东西愈多,他接受知识的能力就愈强。而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工作起来也就愈容易了。
我也很有同感,我们教育工作中最"硬的核桃"之一,是对"困难"学生做工作。苏霍姆林斯基试验过许多方法,得出结论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扩大阅读范围。这些学生需要尽量多读些东西。他会尽量经常为每个"困难"儿童挑选一些用最鲜明、有趣和吸引人的方式阐明概念、结论和科学特点的书籍和文章,供他们阅读。让这些学生对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尽量多产生疑问,带着这些疑问来找他,这是对他们进行智力教育很重要的条件。
书中他例举了自己在教育小费佳的5年中,为了解决孩子的绊脚石算术题和乘法表,专门编写了一本习题集,约有200道题,每道题都是一个吸引人的故事,绝大多数题无须做算术运算,解这种题首先意味着要思索和动脑筋。在阅读中,费佳明白,这些故事就是习题。于是,他整天整天不离开习题集了,每解一道题就感到像是取得了大胜利。阅读这些故事就是一种脑力锻炼。费佳在学习上还遇到过困难,特别是历史和文学课。他的每个困难都是通过阅读而得到了减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