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日乾乾,与时偕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升教学能力,让“目标引领336”教学模式更好地在课堂绽上放光彩,翼城中学特此举行新一届课堂教学大赛。各备课组于2023年2月13日起,展开了为期三周的初赛。赛后语文组从中选出六位优秀的教师参加复赛,他们是冯丽丽老师、张丹丹老师、焦慧贤老师、王攀老师、彭文丽老师、王元老师,分别于3月22日和3月29日参加复赛。复赛课题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兰亭集序》。
一堂优质课是教师的匠心之作,也是教师与学生一同谱写的美篇。6位青年教师用他们亲切的教态、科学的教学设计、扎实的专业功底、独特的教学风格,充分展现了其出色的教学水平、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为在场的师生们献上了一份视觉和知识的盛宴。
冯丽丽老师以剧本基本要素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林教头性格从“忍”到“反”作了深刻的探究,让学生对文本的细节描写有了深刻的感悟。在课堂上,面对学生,冯老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适时的点拨让学生有所顿悟。尤其是最后拓展延伸部分“续写”设置更是别出心裁。
张丹丹老师用《林冲的世界一直在下雪》创设情境导入,引出林冲人生的风雪。课堂紧紧围绕“风雪”这一环境描写以及“火”、“酒葫芦”、“花枪”等细节描写和物象描写进行,分析它们在林冲性格变化中所起的助推作用。以《林冲夜奔》的唱词结尾,尽显林冲这一悲情英雄的“失路”之痛和反抗之决绝。整节课起承转合,环环相扣,不露痕迹,抽丝剥茧,逐渐把学生引向纵深,带他们行走在文字的密林中,行走在寻觅“风雪”的路上。
王元老师的课堂,设计新颖。以设计展览馆为情境,串联起知识点。以环境描写为切入点,重点分析“风雪”这一种重点意象元素在文中的作用。视频导入,课件精美,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同学们参与度高,讨论热烈,并积极主动的展示学习成果,老师指点及时恰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探究,学生较好地梳理了小说情节的发展,了解了林冲的人物形象,初步掌握了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焦慧贤老师围绕《兰亭集序》的魅力,从书法、情感、语言、生命思考几个角度展开讨论,学习目标明确,提问层层深入,同学们能了解《兰亭集序》传承千年,引人共鸣的原因,并能体会王羲之从文章中传达出的对生死的感受,唤起了同学们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围绕《兰亭集序》的魅力,从书法、情感、语言、生命思考几个角度展开讨论,学习目标明确,提问层层深入,同学们能了解《兰亭集序》传承千年,引人共鸣的原因,并能体会王羲之从文章中传达出的对生死的感受,唤起了同学们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王攀老师的课以“天下第一行书”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书法的书写过程中体现了王羲之怎样的文本创作过程。本节课重点对比王羲之《兰亭集序》与石崇《金谷诗序》在描写集会、感受变化、列叙时人三个角度的不同点和背后两人精神层次的不同,以及王羲之充满哲理的生命体悟。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环节,在老师的释疑和点拨中,获得了自己的体验和思考。
一篇《兰亭集序》,我们读到了王羲之俯仰间的人生咏叹;几帧课堂镜头,我们看到了彭文丽老师优秀的语文学养和不俗的教学追求。课堂的精彩,其实也在俯仰间闪烁。彭老师给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敢于撞击的自由。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平等地对问题进行探讨,在互相交流中逐渐走进文本深厚的意蕴。
上课是种精彩、评课也同样出彩。评课的老师对每位老师的课进行了详细地点评,评课老师观察细心、视角独特、点评精辟。各参赛老师认真聆听,虚心学习,将此次比赛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反复消化,扬长避短,为日后高效课堂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