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大早,我就起床了,因为志愿者阿姨要带我们去儒雅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印刷术。
我们满怀期待的上了大巴车,一路上大家欢声笑语,欣赏着沿途的风景。马路两边的竹子像一道道蜿蜒碧绿的屏风,好看极了!哇,终于到了!首先来到一片草地上,惊讶的发现草地中央有一池塘碧绿的荷花,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大圆盘,荷花可美了,像极了一位位穿着粉色裙子的花仙。
然后我们参观了西周镇非物质文化遗座傅承所,有跑马灯,竹根雕,石头画等等。
接着来到了何恭房祠堂,老师给我们讲解了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术是中国古人的重要发明,是在版料上雕刻图文进行印刷的技术,它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由印章、墨拓石碑到雕版,再到活字版的几个阶段。雕版印刷的版料,一般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如枣木、梨木等。然后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划,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划突出在板上。木板雕好以后,就可以印书了。
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开始普遍使用。 宋代虽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是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术。
印书的时候,先用一把刷子蘸一下墨,在雕好的板上刷一下,接着,用白纸覆在板上,另外拿一把干净的刷子在纸背上轻轻刷一下,把纸拿下来,一页书就印好了。一页一页印好以后,装订成册,一本书也就印刷成功了。这种印刷方法,因为是在木板上雕好字再印的,所以大家称它为"雕版印刷术"。
00:33
快乐的时间总是过的飞快,我们坐上了回家的车到西周社区学院,一场非遗之旅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