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最好的学习,研学是美的相遇。实践中研学,重塑生命的尊重;研学中实践,培养生存的技能。当东方泛起鱼肚白,一抹光亮温柔地撒向大地,来自哈密的莘莘学子们踏上了最后一天研学的旅途……
浩渺长江滚滚东流,涌动着悠久的历史长河。而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笔,必定是那伟大的红色文化。研学之旅第五天,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古都洛阳著名的历史文化景点-龙门石窟。
“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龙门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也是中国时刻艺术最高峰。进入龙门石窟,一步一重天,磅礴盛唐气象早已镌刻在每道眉心间。此次游览龙门,仿佛是穿越盛唐的干年对望。龙门石窟,是惊世骇俗的美与震撼。
龙门游眺
[ 唐 ] 韦应物
凿山导伊流,中断若天辟。
都门遥相望,佳气生朝夕。
素怀出尘意,适有携手客。
精舍绕层阿,千龛邻峭壁。
古往今来,像 白居易、李白、杜甫、刘禹锡、苏轼、韦应物······无数我们课本中出现过的诗人都留下过赞美龙门的诗篇,这些诗词不仅记录下了龙门地区的优美风光,更蕴含了诗人丰富的情感。
研学是行走的课堂,当书本知识与现实体验相结合,就会变得鲜活而有温度。当青山绿水、石刻历史与心之向往相碰撞,定能激发“追风去”的热情。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这里研学可以同时汲取石刻、绘画、文学、音乐、雕塑、医学、人文、自然、地质等众多艺术形式和文化知识,开阔眼界,丰富自身,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历史美学的大门。
走在龙门亲身实地的感受诗人创作的情景,借诗寄景,与古人对话,一边赏美景一边聆听娓娓道来的朗朗诵诗声,真正实现把课本知识融入研学体验中,让孩子的课本知识更加牢固,让孩子的研学体验更加有意义。
“窗外日光弹指过,席间花影坐前移”,弹指之间,时光飞逝,似“林花谢了春红“那般太过匆匆。五天时间转瞬即逝,却依稀记得那行曦之下𥻘粼的波光,那皓朗夜空中熠熠的明星,那蕃秀午后阵阵的蝉鸣。午饭后,是我们的结营仪式,同学们在精彩绝伦的表演中收获了更多的感悟。
短短五天的时间,各组同学已经成为了不愿分开的伙伴。结营仪式第一项,研学团队为八月份过生日的孩子们准备了生日蛋糕,同学们一起唱生日歌、戴生日帽,领导和老师们为“小寿星”们切蛋糕,互相分享生日的喜悦。
结营仪式第二项:优秀学员发表此次研学之旅的感悟。在小小主持人的引导下,三位同学发表了自己的感悟。“此次研学之旅,我学到了团结和独立”,学员代表排丽孜娜·依沙克说到。
结营仪式第三项:才艺表演。各组同学积极踊跃报名,每个人都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在同学们的欢呼雀跃声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结营仪式第四项:颁奖仪式。由此次活动的总领队骆晓琴主任为孩子们颁发奖状,分别为:学习之星、乐于助人之星和优秀主持人。
结营仪式最后一项:骆晓琴主任总结发言。骆主任对此次研学活动的各个方面表现作出了总结和评价,鼓励同学们积极踊跃参加研学活动,将此次河南之行的所看、所想带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将自己的感悟分享给更多的家人和朋友。
追寻红色足迹,锤炼坚定信仰。 研学之旅最后一天的下午,我们来到了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在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纪念馆,哈密学子们通过参观“抗战堡垒、红色枢纽”史实展览,详细了解在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的正确引导下,“洛八办”积极开展统战、武装斗争准备、掩护地方党组织、交通护送和情报搜集等工作,深刻领会“洛八办”在抗日战争胜利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所做的重大贡献。
河南历史厚重、山川壮美、人杰辈出、物产丰富、文化灿烂、源远流长;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孕育地,是炎黄子孙的根源地。开展研学旅行,有助于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光荣革命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感受地域特色文化;有助于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党、国家、人民的热爱之情,坚定“四个自信”的理解与认同;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学会动手动脑、生存生活、做人做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期待下一次更美好的“豫哈少年行”!
编辑:钟晓雪
初审:高静
终审:骆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