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潮州青龙庙神坛的谢少沧(副本)

老谢
创建于2023-08-15
阅读 27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粤东古城潮州,韩江环绕,青山合抱。
潮州古景,耸立两岸;
数座新桥,飞渡江流。

在这青山碧水古今胜迹之间,
青龙古庙以独特的攵化,
诉说潮州民间崇拜的历史,彰显着百姓向往平安幸福生活的梦想。

青龙庙也称"安济王庙″,顾名思义,专司安澜济世之职,是韩江两岸百姓的保护神。
在信众眼里,这是一座"有求必应″的神圣殿堂。

古庙历史久远,传言可溯唐宋。虽时代兴废交替,庙宇随之增毁,但庙址香火不断。
我的记忆中,儿时的青龙庙跨越南堤,堤外是神殿和前宫埕,堤内有戏台、神台相对,中间是后宫埕。
有道是,这是凤凰展翅。两堤壩,是凤的双翅;后宫埕连着长长的老爷宫巷,是凤尾。而在堤外的前宫埕是凤首。
凤朝韓江。潮州"外八景″多处奔入眼底。因之,庙门有一对名联,写出其时潮州美景:船如梭横织江中锦绣,塔作笔仰写天上文章。

这是现存青龙庙最早的照片。
图中可见,宫墙连着南堤,中间有门通宫前埕及神殿。内宫埕的北面是神台,南品是戏台。台的一侧,有台阶可上堤顶。埕的周边多有小贩摆卖香烛钱纸供品。
我儿时每当韓江涨水,南门外人关心的是,庙门要用几快闸板挡水。如果闸板用得多,水位太高,就得把大老爷迁进堤内的神坛。
1965年,我北上读书。尔后返潮,青龙庙已被"扫四旧″成了堤边废墟。据说,仍时有信众去燒香。

1994年由海外乡亲捐款重修的青龙庙,供奉各路神圣十八位。
主神安济圣王,是三国蜀汉永昌太守王伉。其他如"三仙师″、"土地爷″等多为民间神话人物。
奇怪的是其中有两位,"进士爷″和"举人爷″却是潮州郡南本地人。

潮州人尊称安济圣王为"大老爷",请來两位夫人相伴。

三山国王(上)、土地爷土地嬷和花公花嬷

还有举人爷谢少沧和进士爷谢鸾的牌位。
他们都是青龙庙所在地,潮州望族"南门谢″的子孙。

谢少沧迎王伉神像的传说,在潮州郡南百姓中广为流传。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之于饶宗颐教授民国时主编的《潮州志》

在《丛谈志》"蛇神″的注释中,饶公详尽介绍王伉,及青龙庙的有关传说。
其中说,"世所传谢氏之官云南也,尝于江中得之神像,高尺许,一男二女……"。

轻点"百度″,也有谢少沧迎王仇的传说,但故事同饶老所记录的不同。
"据传,明代潮州人谢少沧在云南为官,恰逢大旱饥馑。他为免延迟时日,先开官仓济灾而后上奏朝廷,获罪问斩。按滇俗,处决囚犯吊于大树三天尚活者可免其死。其地白天日炙而夜司风寒。谁知‘天降神人’,张开大黑布化为乌云顶住烈日风霜,三天后谢竞死里逃生,即备祭品到神庙祭拜,见正中端坐者就是搭救自己的神人——蜀汉永昌郡守、‘安济圣王’王伉。自此日夜焚香拜之,并于回潮时,将王伉及大、二夫人偶像带回家设点供奉,后立于此庙祭拜"。


这富有神秘色彩的传说。在潮州颇为流行。但谢少沧多年宦游在外,潮州志藉对他少有记述,研究者对他多有质疑。
其实,在潮州郡南《谢氏族谱》中,谢少沧确有其人。"少沧,讳绍祖,嘉靖壬子举人"。他是元至正3年(1342年)开基潮州郡南谢氏的谢南隐9世孙。
谢少沧在为他的姑夫鹳巢人李春魁写的《乡进士特授浙江浦江县知县李公墓志铭》中,有"祖于公殃之时,年亦垂髫″之句。李卒于嘉靖15年(1536年),男童"垂髫″约8岁。据此推断,谢少沧生于嘉靖7年(1528年)前后。
嘉靖31年广东乡试,谢少沧以第11名中举。

和谢少沧同榜,以第四名中举的,是后世成为潮汕名宦,外砂的王天性。 

 王天性,字槐轩,绰号半憨,外砂镇林厝村人(原王厝乡)。他和谢少沧都是明嘉靖初年生人,都在江苏省任职,王天性任盱贻教谕,谢少沧任如皋教谕。嘉靖三十九年,谢少沧到安徽怀远县任知县,次年王天性下江西任上高县知县。后来王天性晋升南昌府通判。他居官廉洁,有惠政,以忤上官解组归里。致仕后编写澄海县第一部县志,致力家乡堤防建设,终年84岁。

 王天性著有诗集《半憨集》,现存留诗作百首左右,其中便有六首写同谢少沧的交往。可见其意气相投,过从甚密。虽然我们已无法读到谢少沧的诗,但从王天性的诗中还是能看到谢少沧的影子,这也许是他在人世间留下的文学形象吧。

 录王天性诗如下:



 饮少沧宅

 向来习懒经过少, 此日寻君觉兴浓。

 已见肥鱼夸邴穴, 更疑好酒贾新丰。

 初晴小草和烟里, 落日浮云感慨中。

 准拟登临陪谢傅, 肯将衰鬓哭途穷。



 过谢少沧 

吾潮吾榜十三英, 得意秋风并辔行。

 今日孤城凉雨夜, 二人相对说平生。



 招少沧饮 

檐前白日易西斜, 人世风流莫放赊。

 试问南朝朱雀燕, 年來筑垒入谁家?



 忆少沧

 清晨坐起思纷纷, 满径苍苔不出门。

 欲奏朱弦还复罢, 萧萧风雨又黄昏。

 (以上摘自《潮州诗萃》)



 谢少沧许见过不至

 别后音书各杳茫, 归来两鬓亦应霜。

 未能叩马劳行李, 先许抱琴过墅堂。

 门外落花频自扫, 瓮头新醁拟同尝。

 怪缘底事无消息, 烟瞑鸦栖又夕阳。



 少沧至复有此赋 

 山城过雨尚云垂, 怜尔冲泥赴昔期。

  乍见故交方一笑, 追论往事又增悲。

  兴来解道澄江句, 坐久重围赌墅棋。

  回首不堪天地异, 樽前莫惜酒频持。

  (以上录自《古诗文网.王天性的诗文》) 




嘉靖36年(1557年)谢少沧走上仕途,任如皋教谕。
在任3年,他做了两件名垂青史的事。一件是知县童蒙吉倡建学宮"崇德楼″,由他具体实施。垒台高二丈五尺,再建两层高搂,以"揽乾坤之秀气,挹江海之奇观″。后在楼中供文昌帝君,更名"文昌阁″。今为如皋名胜。

另一件是他率领一个只有6个人的班子,用一个月重编《如皋县志》10卷。这部县志是如皋现存最早志书。

如皋,是万历七年任广东布政司右布政使进士钱藻的家乡。谢少沧在如皋任教喻,结识了钱藻。所以请他为潮州郡南谢氏世族宗祠撰写碑记。钱在碑记中也称谢为"余师绍祖……″
这也是谢少沧留下的又一足蹟。

嘉靖39年谢少沧离开如皋,尔后任怀远知县,官至岷府长史。笔者尚未发现相关史料。一般来说,从八品教喻到五品长史,经历几个台阶,那时 谢少沧应该人到中年了。

岷府是明太祖朱元璋第18子朱楩的藩王府。原在甘肃岷州卫,后迁云南。嘉靖时期已在武岗(今湖南)。长史为王府总管,且对朝廷负有"辅相规讽,以匡王失″之责。谢少沧对内对外肩负重任。

据现有史料,谢少沧确实无在云南为官,但这并不等于他和云南没有交集。武岗的地理位置、岷府的历史,和长史的职责,都和云南不无联系;谢少沧没有经商,但有可能到云南公干,也有可能碰到王伉神像。




在潮州郡南民间,谢少沧的传说重点是“大老爷”的灵爽。笔者2015年访问了几位老人,听他们讲儿时听到的故事。
谢少沧迎回王伉和两位夫人的小神像后,供奉于郡南新亭巷家中神龛。邻里闻说,争相祭拜。神甚灵验,有求必应,被称为"大老爷"。谢氏宗亲,先迎神像入谢氏宗祠,后为方便外姓信众,又送神像至南堤江边古庙。因"大老爷"入庙,香火鼎盛,声名远播,城里城外,信众盈门。于是,郡南信众主事者倡导扩建庙宇。其时,四周刺竹成林,青蛇出没,难于动土。主事者择吉祷告,求蛇避迁。次曰,众蛇逃匿,不见踪影。于是,新庙落成,重塑神像,安澜济世,庇佑潮城。
他们还说,谢少沧迎回的小神像,为信众收藏。解放初期曾显现于郡南。
透过这則传说,不难发现信众之所以对王伉顶头膜拜、重建庙宇,在于"大老爷″有求必应。信众感恩"大老爷″,也感恩迎神有功的谢少沧,从而把他神化了。





王伉何时入青龙庙,未有记载。就同青龙庙建于何时,至今也无定说一样。
这所偏于南城之外的古庙,不受官方重视,是因为从一开始它纯粹是郡南民间信仰的载体。在古代城内和城外,虽然只一墙之隔,但治安状况大相径庭。在这官府力量薄弱的地方,为了追求安定生活,百姓不得不求助神力。他们把各自的信仰"堆叠″到江边的小庙上,青龙、水神……以至三国的西蜀王伉,灵者为王,演绎了不同于城内庙宇的独特的文化。

这是生长在这里的谢少沧迎神的思想,这也是郡南信众供奉谢少沧迎来的“大老爷”的思想基础。笔者推测,基于同样的想法,明未或清初,江边新庙落成时便顺理成章,请谢少沧入庙,享受香火。



郡南谢氏先祖南隐公于元未至正三年到潮州郡南开基业,至第四代养心公谢纪成为潮州有名"布衣乡贤″,他的后代也开始走上仕途。谢纪的姪子谢鸾,成了郡南金榜题名的笫一人。

谢少沧 走上了青龙庙神坛,青龙庙也就有了"本地"的神明。谢少沧的先祖谢鸾的神奇经历也就受到关注。
在《谢氏族谱》上,"庸庵,讳鸾,字格轩。景泰癸酉经元,天顺癸未会元"。谢鸾在郡南谢氏家族中是一位"大喜大悲″人物。喜者,是家族开基一百多年来,通过科举考取功名的第一人。在他之后郡南谢氏中式入仕者绵绵不绝,有力地提升了郡南的知名度和文化水平。然而,他又是家族的悲哀。中举之后十年参加殿试。那年是天顺7年(1436年),"火作于贡院…….烧杀举子九十余人"(《明史》卷29),谢鸾名列其中,后获御赐"进士出身"。朝廷把死者遗骸分成六大坟堆,葬于朝阳门外,立碑"天下英才之墓″。
也许是谢鸾开啟了郡南科举的纪录,也许是谢鸾的"英才″传奇,他以"进士爷″被请入青龙庙,和其来孙"举人爷″谢少沧一起接受祭祀。在青龙庙的南侧,还专辟"官厅″,供奉这两位"官员"的木主。据说也是以往郡南长者议事的地方。

谢鸾、谢少沧祖孙走上青龙庙的神坛,是郡南信众对"造福一方″的官员的纪念,也是历史形成的青龙庙文化使然。

阅读 27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