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思维,唤醒认知———小学科学林蓝工作室参加全国第五届小学科学特级教师及名师论坛

薛海敏
创建于2019-11-09
阅读 68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19年11月5日,期盼已久的“第五届小学科学特级教师及名师论坛”终于开始了。小学科学林蓝工作室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及工作室其他成员满怀期待的来到湖北省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报到,相信这是一趟收获满满的学习之旅!

  本次的论坛活动共有5天,其中2019年11月5日和9日为往返行程。之后,每天都会有特级教师的展示课、团队说课及其互动解答环节。活动的行程安排地很紧凑,我们也沉浸其中,不断学习积累,深入思考又产生新的问题。。

  2019年11月6日早上,期待已久的“第五届全国小学科学特级教师及名师论坛”准时拉开帷幕。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围绕着“在教学中如何发散学生的思维”展开。活动不仅解说了今后小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同时也是对小学科学教师提出了新时代的要求。

  30分钟的开幕式后,就正式的进入到特级教师论坛课堂教学展示的环节。

  今天上午的课分别是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李俊老师带来的《蜡烛的燃烧》、四川省阿坝州汶川二小的吴逢高带来的《空气占据空间》、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明强小学的刘依婷带来的《物体的沉与浮》,整体来说,今天上午三节课的亮点有:评价伴随孩子的表现,促进孩子的思维;课堂场地进行区域划分,让课堂变得更井然有序;这三节课老师们都秉持了在问题回答和猜想中了解学生前概念、在验证中促进学生反思、修正前概念,构建完善新概念的教学思想。

  6日下午,给我们带来的第一节课的是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泰山小学的沈亚萍准备的二年级下册的《推和拉》。沈老师基于课标来设计教学环节,着眼于儿童发展学生的思维。

  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的范颖老师准备的五年级的《四季更迭--它们是怎样变化的?》,范老师利用寻找充分利用全息交互智能终端,从海量信息,动态、同步、综合、虚拟呈现,——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

  7日上午的第一节课是来自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的朱映辉老师的六年级内容-《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这节课的教学环节的设计没有什么轰轰烈烈,注重了学生思维训练,表达、记录。学生对显微镜的兴趣是非常浓厚,但是实验操作对小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难度,如何在教学环节设计中添加点趣味性,让学生持续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巩固对显微镜的认识和使用方法上,进一步激发学生像科学家一样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研究的学习兴趣。

  第二节课是来自广东省广州市第七中学实验学校的成艳萍老师带来六年级的《丹顶鹤生活在哪里》,感觉这节课虽然平实,环节的设计却是层层递进的,课后学生又确实学到许多知识,我想这应该跟教师对教材的挖掘深度、资源的整合和教师相关专业知识的背景有关。

  第三节课是天津市河西区教育中心的郭萌老师上的《找拱形》,教师通过从简入深,层层相扣的环节充分发展学生的空间结构思维。

  最后一天的第一节课是山东省青岛市北区第二实验小学的徐亮老师带来一节《耳的结构建模》的课,整堂课看完,对我们触动很大,老师通过一些列的建立模型活动,加强学生对“耳朵的结构”的感知和理解力。注重活动内涵设计和有结构性的展开,很好的促进学生形成具有逻辑的系统的科学概念。这些教学方法很值得学习借鉴!

  福建省厦门市康乐小学郑飚老师的《能量的转换》一课,课前学生品尝了老师带来的花生,在老师的设问:为什么刚吃的花生感受不到热量呢?由此引发思考,并且教师不紧不慢,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知识。实验的操作放手由学生去设计,去交流,去实施,大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有了思考的空间,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达到了“在教学中如何发散学生思维”的会议主题。

  最后一天下午是由具有“中国行星科学家 ”之称的郑永春博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打开了一扇“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知识,更是鼓励我们大胆教学,大胆创新地进行科学课教学教研活动。

  活动的最后,由人民教育出版的黄海旺主任致辞,再次点出会议主题,并简单的点评了这些课堂那些体现了发展思维,并说出了对我们广大科学教师的殷殷期盼!

  在整个会议活动中,工作室成员们都准时准点参加活动,仔细聆听,认真做记录和笔记。

  活动过程中,老师们在积极参与论坛会场讨论交流,由于时间和空间都很有限,我们还建立了工作室临时群,参加大论坛的同时还在群里参加小论坛,真是一群勤学好问的科学老师!👍👍👍

  为期5天的论坛活动在今天结束了,成员们都表示收获满满,找到了解决自己教学时碰到的问题,也引发了一些科学课的思考。第五届刚刚结束,我们就期待着下一届的开始。

阅读 68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