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促孩子成长之亲子沟通

北京市密云水库中学
创建于2023-08-06
阅读 48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叛逆情绪越来越明显,作为初中学生家长,总觉困惑重重。2023年暑期,密云水库中学继续以“家校共育,促孩子成长”为主题,推出亲子沟通系列交流活动。家长们或讲述一次沟通小故事,或畅谈亲自沟通的方法和感受,在思考与实践中,来实现有效亲子沟通,营造和谐亲子关系。今天与大家交流的是初一3班郑子涵家长。

  对于二胎家庭的我们,和孩子的沟通还是很少的。孩子读初一上半年时期,我因为工作需要早出晚归,下班回家还要照顾老二,所以根本没有时间和老大沟通,这种放任期达3个月之久,后来明显感觉到孩子状态不对。起初还自以为是孩子课程太多,可能有点累,也没多想;这时老师也打来了电话,询问孩子在家的状况和孩子在校的情况,这才引起我的重视。

  于是斗智斗勇的日子开始了,每天突击检查是在写作业还是玩手机、不许锁门、不许带手机回卧室、每天只允许有40分钟玩手机的时间,可我发现,孩子比我想象的难管了,她敢偷偷拿走手机,解决不了问题,只有理解教育了。

  何为理解?理解就是了解孩子的内心,并以孩子的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在这里,请各位父母记住:“孩子不怕累,不怕苦,怕的是不被父母理解,不被父母真爱!”理解的基础就是对孩子精神和生活的基本关心,只有关心孩子精神生活的父母,才会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同孩子进行沟通,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1.主动询问孩子的各种行为不管孩子做了什么,我们做父母的不要以自己的思想来推测孩子的思想,第一时间一定要主动询问孩子这样做的理由,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孩子敞开心扉,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父母也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

2.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人一生中最早的教育来自家庭,来自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所以,父母不应该给孩子太多的压力,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的身上,而是需要理解孩子的心情,并通过与孩子的沟通让他理解你的想法。不以父母的权威对待孩子,应该时刻以赏识的目光看待孩子,时刻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这样才会赢得孩子的尊重、信赖。

3.理解孩子的心情作为父母,遇事首先换位思考,从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这样就能容易理解孩子的心情了。如:孩子约好了要和同学去看电影,而父母不同意,孩子顶撞了父母,发生了争吵。这时,如果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孩子和同学之间的约定,如果孩子不去,同学们可能会觉得他不守信用。这样想父母就会对孩子说:“你是一个守信用的好孩子,我们理解你,去看电影吧,注意安全!”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会发现孩子的一些看起来非常难以理解的行为和做法,其实都是可以理解和宽容的,并且这些做法中可能潜藏着孩子的一些优点和值得赏识的方面。

4.理解孩子青春期的变化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往往会出现我们父母嘴里所说的叛逆行为,其实这个阶段孩子是想主动摆脱父母的束缚,割断与父母之间的心理依赖关系。这就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表现,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因此,父母要正视孩子的的这种心理,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氛围,促进孩子自我意识和自主能力的发展,父母不要因为孩子出现了这种变化而焦虑不安,应该充分理解和支持这种变化,并给予积极的引导。比如,妈妈可以说:“看来女儿已经长大了,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妈妈真为你感到自豪,如果有什么需要妈妈帮助的,妈妈一定乐意帮忙。”这样反而可以引导孩子主动与父母交流。

5.理解孩子不同的意见许多父母总是习惯于替孩子做选择,在家里,孩子的事情都是父母包办,孩子的选择自然也是父母代劳。其实,孩子有自己的思想,他往往不愿意什么事情都由父母做主,完全不考虑自己的感受与想法。关于孩子由于经验不足而产生的幼稚行为,父母更应该包容,进行开导纠正,而不是打骂和压抑。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时,父母一定要认真倾听,这表示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说的不完整,父母可以补充,孩子说的有偏差,父母可以纠正。比如:妈妈的意见和你不一样,我觉得……更好,你觉得呢?“或者”妈妈认为……你再仔细考虑考虑,总结一下再下结论。

结束语:陶行知先生说:”人人都说孩子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子还小。“其实孩子像大人一样,也是个独立的整体,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往往觉得自己已经是成人了,这就更需要父母理解自己。

阅读 48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