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草原有个约定(四)

石头
创建于2023-08-15
阅读 110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中俄界河边的小镇

   额尔古纳河右岸为大兴安岭原始森林,是蒙古族等众多游猎民族发祥地,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故乡。其中有一个小镇,她就是蒙兀室韦苏木(乡镇)。这里是我国屈指可数的俄罗斯族民族乡。

       室韦不仅仅是在我国地理信息中的一个地名,更重要是在我国数千年来,室韦还曾经作为一个民族存在于我国的历史中。

  学习中国历史的时候,我们接触到“匈奴、东胡、鲜卑、契丹、蒙古”这些游牧民族。

       其中东胡的一个分支鲜卑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兴起于大兴安岭,蒙古语族,是魏晋南北朝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其首领拓跋氏于公元386年建立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王朝,后定都洛阳的北魏(386年-534年)。

  居于兴安岭以西(今呼伦贝尔地区)的鲜卑人的另一支,即“尼鲁温蒙古”,是现代蒙古族的祖先,也就是日后成吉思汗的那一部。    室韦与契丹同出一源,以兴安岭为界,南部为契丹,北部号室韦。       

  成吉思汗和他率领的蒙古大军横扫欧洲、占领欧洲大部分地盘,形成了有2122.74万平方公里土地的蒙古帝国,于1237年占领莫斯科,1242年建立“钦察汗国”,从此开始对俄罗斯地区长达240年的统治。他们连做梦也没有想到,原本为蒙古帝国时期中国的内陆河额尔古纳河,在俄国南侵时,康熙皇帝为了同卫拉特的噶尔丹争夺蒙古地区的控制权,匆忙在1689年同俄国签订边界条约《中俄尼布楚条约》,将额尔古纳河以西划归俄国,额尔古纳河成为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河。他们的故乡蒙兀室韦便成为界河边上的一个小镇。 

       《尼布楚条约》对疆界划分与两国人民归属的称谓,使用的是“中国”与“中国人”来称呼。这是以国际条约的形式第一次将“中国”作为主权国家的专称。

  界河边矗立的界碑,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

02:06

  乘坐游船沿界河逆流而上,左侧是边陲小镇室韦。

00:28

  界河对面迎风招展的三色旗时刻提醒人们,那里是俄罗斯。

  对岸是俄罗斯小镇奥洛契和俄罗斯边防哨所。

00:28

  中俄友谊大桥是连接两国的公路桥,2001年建造。桥不大,全长310.59米,桥宽4.2米,实在不起眼,但却是中俄界河第一座永久性公路大桥。

       有人说是“为纪念中俄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特建设了这座永久性友谊桥”。但是仔细看看这座桥的结构,两端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间是钢结构。至于为什么这样设计,你懂的。

  额尔古纳河平静地流过中俄两国边境,她的主河道中心线就是两国边境线。在晚霞中看额尔古纳河,让人有一种脱俗的感觉。

  虽说室韦是蒙古人的发源地,但是没有蒙古包,也很少见到蒙古族同胞,眼前看到的建筑是俄罗斯风格的建筑,小镇上居住着1800多居民,其中华俄后裔占63%,所以小镇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俄罗斯风情。

  小镇居民仍保留着较为完好的俄罗斯文化和生活习惯,住房是全部用原木对接而成的木刻楞。木刻楞是俄罗斯族典型的民居,具有冬暖夏凉,结实耐用等优点。

00:47

  室韦,中俄界河边的小镇,不管是在我国地理信息中的一个地名,还是曾经作为一个民族存在于我国历史中,她都伴随源远流长的额尔古纳河,见证历史的辉煌与沧桑。

-待续-

下一篇:天下第一敖包

阅读 110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