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俗称“中风”,是脑血管病变所致脑部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引起的急性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主要包括缺血性卒中(即脑梗死)和出血性卒中(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等特征,是导致老年人群致残、生活依赖和丧失社交能力的首要原因。
根据国家疾病监测系统显示,脑血管病目前已跃升为我国国民死亡原因之首,其中脑卒中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研究表明,针对脑卒中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可预防80%以上的脑卒中发生。
缺血性脑卒中占85%以上
目前,我国卒中高危人群健康观念薄弱,对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先兆症状和不良生活方式危害的知晓率低,防治行为依从性和危险因素控制情况较差。
警惕“中风'找上门!!!
脑卒中危险因素分为不可干预和可干预性两项。
不可干预性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种族、遗传因素等。
可干预性危险因素是脑卒中预防主要控制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病、吸烟、酒精摄入、饮食、超重或肥胖、运动缺乏、心理因素等。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饮食习惯正在发生明显变化,糖尿病患者人数逐年增加,长期血管内血糖浓度过高,易导致血液流通速度减慢,引发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等严重并发症。同时人们吃动物性食物的比例明显上升,导致胆固醇和脂肪过多摄入,影响心脑血管功能。此外,我国居民食盐摄入量远高于推荐摄入量,高盐摄入可使血压升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增加脑卒中发生风险。
脑卒中可防可控。预防脑卒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合理饮食,总的来说就是要低盐低脂、多食新鲜水果蔬菜、粗细粮搭配。
从健康饮食做起,防控卒中,我们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