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战的书《学习哪有那么难》书摘

根深叶茂(祖华)
创建于2023-08-14
阅读 33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说明:摘录了王金战老师的书《学习哪有那么难》,P105页~P119页,书摘部分直抵学习真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为什么快乐呢?因为他们吃尽了别人无法吃的苦,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事,也就得到了学到尽头方知甜的感觉。这种快乐是金钱换不来的,是其他快乐无法取代的,它是人生最高层次的享受和快乐。我经常跟我的学生讲:“如果你现在觉得学习很苦,那恰好说明你没有苦到一定程度;你真的吃到一定程度的苦,剩下的就全是快乐。”

——“所谓成功,就是即使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最后把百分之一的希望变成百分之百的结果。”这种积极的心态


         书摘内容 :

    

  有好方法更要有好心态

“所谓成功,就是即使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最后把百分之一的希望变成百分之百的结果。”

千万不能输在心态上

我在山东任教期间连续当过5年复读班的班主任。1993年,我带的复读班学生百分之百地考上大学,在山东省轰动一时。因为当时大学没有扩招,山东的高考录取率是很低的,我教的又是一群落榜生。

为什么经过一年的努力,他们都能考上大学呢?我认为,这和我对他们的心态调整有关。

第一 我非常理解他们,

理解就能产生信任。我适当地给他们鼓励,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动力。我告诉学生们:“你们有些人没有达到心仪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有些人考上普通院校都不去读,这不是因为你们能力差,而是因为你们不甘于命运的安排,不愿意在这样的起点上开始平淡的一生。你们想追求更高的起点,这才选择复读。你们比同龄人多了一份顽强,多了一份执着,多了一份追求。单凭这一点,就值得我尊重。”

人的行为是在其思想、心理的支配下进行的。在现实生活中,让我们难过、痛苦的往往不是事情的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解释和看法。事情本身无所谓好坏,加上了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之后,我们便会产生种种无谓的烦恼与困扰。正确的观念能引导一个人过上愉快的生活,错误的思想和偏颇的看法则易使人产生烦恼与困扰。正因为如此,世界上才产生了这样两种人:一种用悲观的态度处理问题,凡事都往坏处想;另一种用乐观的态度处理问题,凡事都往好处想。在前进的道路上,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我们选择乐观的态度,还是悲观的态度。这种选择可能给我们带来激励,也有可能阻滞我们前进。比如,离高考还有两个月,悲观的人就会想:“只有两个月了,我还有很多东西不会,一切都来不及了!”他们往往会遭遇高考失利的痛苦。乐观的人会想:“还有两个月才高考,我还可以解决很多不会的难题。”然后,他们继续按部就班地学习。他们通常会考出好成绩。

有人说,心态决定成败。我认为,这句话一点也不为过。美国励志成功大师拿破仑·希尔曾说:“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和失败。”不要让你的心态使你成为一个失败者,成功是那些抱有积极心态的人才可能取得的。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每个人都有被肯定的需要。尤其是青少年,心智发育还未完全成熟,对自己行为的认识还很模糊。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做得对的地方,我们就应该多予以肯定,这样才能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能给他们继续前进的勇气。我的这些学生在前一次高考中遇到了一些挫折,本来心情很沮丧,甚至有些自卑,看到老师以这样的观点来看待他们,顿时有一种遇到知音的感觉。

第二,现身说法。

我自己就曾是一个差生,经过努力考上了大学,这也是我认为差生不差、经过努力就能够一鸣惊人的原因。我告诉他们:“我也当过差生,而且是全班倒数十几名的学生,你们的起点比我要高得多。像我这样的差生都能考上大学,你们只要努力,绝对能达到比我更高的境界。”

1978年,我正上高一。当时高考制度刚恢复不久,报考条件比较宽松。学历不限,因为要照顾知青年龄也放得很宽,于是我的班主任就动员班里成绩排在前5名的同学提前参加高考。这5名同学喜气洋洋,自然爆发出更大的学习激情,那种感觉就像他们已经考上了大学似的。他们的这种氛围深深地触动了我,我也动了考大学的念头。于是,我来到班主任的办公室,哆哆嗦嗦地说:“老师,我今年能不能也考大学?”班主任听了我的话大吃一惊,就像看外星人一样看着我。班主任这样看我,其实是我自己的原因,谁让我是排名倒数的学生呢。但我不认为我头脑笨,因为那个时候,上学都不知道为了什么,不像现在,一上学就有考大

不像现在,一上学就有考大学的目标。我当时没有目标,学习上就没有追求,年纪轻轻,又不想学习,精力就严重过剩。中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一旦不把学习当回事了,就会精力过剩。为了消耗掉过剩的能量,有人会选择打游戏,有人会选择谈情说爱,有人会选择……我上学时没有网游,谈恋爱也不具备条件,就在班里瞎折腾,所以班主任对我有意见。班主任的眼神使我第一次尝到了被人瞧不起的滋味,我非常难过,好不容易冒出想考大学的积极想法也被打消了。我灰溜溜地离开了办公室。同时,我暗暗做出了一个“庄严”的决定:继续过我的“放浪”生活。可是,有一件事改变了我的一生。高考日益迫近,班主任就给那5名同学开动员会,让他们争分夺秒刻苦学习,顺便把我想考大学这件事当作一个笑话讲给他们听。那5名同学一听我的“狂妄”想法,顿时觉得受到了侮辱,感情上接受不了,回到班里就开始对我“开炮”。我也是血气方刚,只是想考大学,又没做什么坏事,哪里受得了这样的“大炮”。就像鲁迅先生讲的,“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顿觉一种从未有过的激情在心中升腾,啪的一拍桌子,站起来指着他们说:“大学只允许你们考?为什么大学只允许你们考?为什么我就不能考大学?!今年还不一定谁能考上呢。我本来想放弃这个想法,就凭你们今天的态度,我非要考上大学让你们看一看!”当着全班同学,大话一说出口,我自己都感到后悔,因为考大学不是喊口号就能喊出来的。可大话已经说出口了,只能硬着头皮撑下去。我这才开始把相关的高考资料拿过来复习。一看,傻眼了,基本都不会!这是我碰到的第一个难题。那时候高中读两年,我只是高一的学生,还有一年的课程没学,所以我也没着急。可是有一次,我做数学卷子的时候,碰到一道因式分解的题目不会做。印象中这道题我见过,可是不会,难道在高二的教材上?我就把高二的教材借来,翻了个遍,也没有找到因式分解的内容。我就拿着这道题去找数学老师:“老师,怎么这道题高一教材上没有,高二教材上也没有,它到底在哪儿呢?”数学老师笑了:“这个内容在初一的数学教材上。”我当时非常尴尬,这才意识到原来考大学不只考高中的内容,也考初中的内容,我竟然都不会。周末回到家,我就把尘封多年的、基本没有看过的书全部翻出来,坐在书堆里边,从初一的数学开始看,越看越兴奋。因为我突然发现,有好多我不会做的题的解题方法原来都在初一的教材上,现在一看我就

就明白了。我终于找到了一个突破口。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规律时指出,“要学会把一个复杂问题‘退’成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把这个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想通了,想透了”,然后再“飞跃上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古人也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学生之所以学习看似很用功,但是成绩始终提高得不快,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不注意寻找问题的根源。只要抓住问题的根源,就会事半功倍。相反,要是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可能题目做得越多,你的思维越顽固不化,错误越根深蒂固。突破口找到了,但一下子面对这么多内容,我该怎么办呢?我记得有人出过一道题目:法国的卢浮宫举行了一个世界名画展,展出的每幅画都价值连城。一场大火突然降临,你只能救出一幅画,请问救哪一幅?最好的答案是:救离门口最近的那一幅。这道题目告诉我们,当一个学生想学习的时候,他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各种各样的难题铺天盖地地都来了。怎么办?这是对学生的第一个考验。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因为问题太多胆怯了,仅有的一点儿激情又被浇灭了。其实,只要从最容易干的那件事干起,立即行动,你就迈出了走向辉煌的第一步。

当时我的成绩虽然很差,但是一看突破口找到了,我就把初一到高二的各科课本用铁丝串成一摞,然后一摞一摞地看,果然效果显著。

我碰到的第二个难题是学习条件太差。农村中学当时用柴油机发电,到了晚上9点就熄灯了,大家躺在用砖头、干草做成的床上侃大山,直到睡着为止。我准备考大学以后,就舍不得这段睡前的时光了。我要抓紧时间学习,但宿舍里是没法学习的,怎么办呢?农村学校都是平房,下晚自习后,我把教室窗子的插销悄悄地拔开,然后回到宿舍,点完名再悄悄溜回教室,点着煤油灯,一学学到深夜。那种感觉特别充实。在乍暖还寒的季节,教室有窗户没有玻璃,我一个人在教室里学到深夜,浑身冻得僵硬,但心是热的,头脑是热的,所以学得特别投入。

可惜,好景不长。我们校长也在学校住,他责任心很强,每天晚上都在学校巡逻。有一天晚上,他看到我们教室有灯光,就走过来,发现我在那儿学习,就把我赶回了宿舍。因为违反了校纪,第二天早操时间我还在全体师生面前做了检讨。我一看,还得想想其他办法。有那么两三天,我没地方学习,整个人都很烦躁,非常痛苦。

后来,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地方。那时农村中学都有菜窖,我一想这是个可以利用的好地方,就悄悄地把菜窖改造成简易的书房,每天晚上跑到菜窖里,点上煤油灯学到深夜。那简直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人生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此了。

不久,我的秘密被同学发现了。有几名同学故意捣乱,把菜窖弄得臭气熏天。但是,我已经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忍耐下来。在这种忘我的学习状态下,我的成绩直线上升。到了期中考试,我竟然成了我们班的第一名。班主任觉得不可思议,就去问同学,结果发现了我学习的秘密。班主任非常感动,写了一篇文章,叫《向王金战学习》,登在板报上。被班主任这样一表扬,我乘胜追击。在当年的高考中,我竟然真的考上了大学,而且是我们班唯一考上大学的人。

我给复读班的同学讲了我的这段经历,给了他们深深的触动,更给了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

第三,提出明确的要求:“我可以允许你成绩落后,但是绝对不能允许你承认自己不行,更不允许你自暴自弃。”“哀莫大于心死”,心死了,谁也救不了;只要一息尚存,你就有创造奇迹的可能。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说:“人生可怕的事情,不是你更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而是没有看到自身所具有的巨大潜能。”你自己承认不行,谁也帮不了你。

即使现在成绩倒数第一,只要你能够顽强地战斗下去,最后就一定能成功。所谓成功,就是即使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最后把百分之一的希望变成百分之百的结果。如果一个人做某件事之前,已经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希望,稍加努力就能变成百分之百的现实,这样的成功还会令人喜悦吗?我让我的学生感觉到我对他们的期盼,对他们的尊重,对他们某些落魄行为的深恶痛绝。在我的鼓舞下,全班同学铆足了劲儿往前冲,最后取得了全面的成功。

         学到尽头方知甜

一些学生经常抱怨学习太苦、太烦,高考体制太不人道,甚至有些人用《红楼梦》里的一句诗“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来描述自己的高中生活。我承认,高中生的课业负担是要大于小学生和初中生的。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不只是你一个人,全国的高中生都在经受这样的“折磨”。既然如此,你又有什么理由唉声叹气?其实,这是心态的问题。当觉得累、觉得苦的时候,想一想其他人,你也就豁然开朗了,进而觉得学习并没有那么苦了。而且,如果把这种磨难当作人生发展中一种必然的历练的话,如果把这种磨难当作人生追求幸福中的砥砺的话,如果想一想“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规律的话,你还会觉得那么苦吗?

如果说“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是一种现实的话,还有一种现实是“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这说明一个人要想成材,必须经历一些磨难,磨难是成功的奠基石。关于磨难,古人早已看得很透彻,古人告诉我们“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还告诉我们“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些都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从这些道理中,我们应该明白,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学到尽头方知甜的过程。据我观察,一个班里真正幸福、快乐的学生,就是那些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最痛苦的恰好是那些想学习但又学不好的学生。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为什么快乐呢?因为他们吃尽了别人无法吃的苦,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事,也就得到了学到尽头方知甜的感觉。这种快乐是金钱换不来的,是其他快乐无法取代的,它是人生最高层次的享受和快乐。我经常跟我的学生讲:“如果你现在觉得学习很苦,那恰好说明你没有苦到一定程度;你真的吃到一定程度的苦,剩下的就全是快乐。”

我在准备高考时,原先是因为受到同学的侮辱而误入“歧途”,但是后来进入学习状态,才发现学习原来是如此令人激动、如此充实、如此快乐的一件事。不学的时候,觉得学习很枯燥,一旦投入学习,反而没有百无聊赖的烦恼,没有得失毁誉的计较,有的只是奋斗带来的乐趣与激情。而且,只要吃尽这一阶段的苦,你就会有快乐的一生。

我在沂水一中工作的时候,我三弟就在这所学校上学。那个时候,我家几个年纪稍长的孩子都考上了大学,家庭经济条件有了根本的好转,所以我三弟就变得无所事事,不思进取,学习成绩一直很差。高考前,我对他说:“以你现在的成绩肯定考不上大学,你现在又没有别的出路,你不考大学的话又能做什么呢?”他根本不着急,对我说:“反正我今年也考不上大学,高考之后,我就自己去闯。你不用管我,我肯定不给你增加负担。”

我听了有点儿生气:“高中时期是一个人最容易掌控自己命运的时候,因为你是一个学生,只要把学习的事搞好了就成功了。而且,学习能不能搞好,完全控制在你自己的手里。你有这样的机会,都闯不出名堂来,那你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之后,又怎么能闯出未来?”

无论我怎么说,他都听不进去,只是说:“反正你也别指望我考大学,这是我的选择,我无论怎么说,他都听不进去,只是说:“反正你也别指望我考大学,这是我的选择,我相信我能闯出路来!”

那一年,他真的没考上大学,就出去打工了,在金矿当了一名工人。金矿的条件很艰苦,他干了一年半,想想自己高中毕业,却要和很多没上过学的人干一样的工作,而且前途渺茫,岂不是太亏了?他突然意识到,要重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复读考大学。到了春节,我们都回老家过年。由于我对他恨铁不成钢,所以这一年半我一直不理他。尽管我看出他一直想找机会和我说话,还是对他视而不见。后来,在我妈妈的劝说下,我终于不再对他拉长着脸。他一看有机会,就对我说:“大哥,你能不能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回沂水一中去复读?”我毫不留情地拒绝:“你别异想天开了!你高中三年一直在学习,却学成那样,没考上大学。现在你当了一年半的工人,高中三年学的那些东西早就忘了。还有半年就高考了,你才想起来复读,那是不可能的。”他继续央求:“大哥,我现在非常后悔,也非常难过,你能不能给我一次机会,看看我怎么做。”

我们是亲兄弟,我又怎么能不帮他?之所以严词拒绝,是想让他明白机会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同时也让他下定背水一战的决心。否则的话,他意志不坚定,复读也没用。

看他如此诚心,我就帮他找了一个高三的班级复读。没想到我三弟一进入那个班,真的像变了一个人。以前他上学时,教室里基本见不着他,他整天就在外面玩。进入复读班之后,他基本上就是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毫不懈怠。半年之后,他考上了天津师范大学,后来成了一家银行的负责人。我三弟的例子说明,一个人一旦意识到他应该做的事,就会拼尽全力去做,而结果确实能够改变他的一生。一个学生一旦意识到自己该做的事,就会唤醒自己全部的潜能,最后他不仅能收获成功,更重要的是能收获自信的一生。

好心态使你终身受益

为什么说在学习上,心态比方法更重要?我们先来看看学习的本质含义,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学习?很多人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为了增长知识。其实不然。一个人在成年以后,他在中学乃至大学学习的知识,有相当一部分会忘得光光的。如果被问到一些你上学时曾经牢记的数学公式、物理定律,大多数人可能都回答不上来。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呢?我参加高考的经历让我意识到,高考不仅仅是考上大学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那时短短半年的努力,为我的一生奠定了坚实、自信的基础。在以后的道路上,我也遇到了很多挫折和困难,但是每每想到那半年我竟然克服了那么多的困难,现在这些对我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

大家如果看我的简历就会知道,我大学毕业以后,被分配到一所乡镇中学。那所乡镇中学由于办学条件太差已经停办,校舍用来做了养鸡场。在那个地方,我工作了两年,之后调到县城一中,再后来调到市里的实验中学、青岛二中,最后调到人大附中……这一路走来,很多熟悉我的人都说我很厉害,想到哪里就能到哪里,想干什么就能干成什么。其实,我没有任何人可以求助,也不需要求助任何人,因为我坚信,我只要想做,就一定能做到。这种自信就源于我当年考大学的那段经历。2003年,人大附中创办了一所网校(后更名为宽高教育集团,并于2008年5月独立运营)。一年过去了,尽管大家都很努力,可还是出现了亏损。到了2005年,人大附中调整了网校的发展思路,认为既然要把人大附中网校办成一所学校,那么这所学校的负责人也应该由从事教学的人担任,于是就在全校的700多名教职工里挑选合适的人。结果我被选中了。当时,我非常不情愿,理由有两个:第一,我从教20多年,一直很轻松、很愉快,我不愿意离开这个岗位,离开我那些可爱的学生;第二,我没有任何管理企业的经验,既不懂市场,也不懂经营,让我来接手一家亏损企业,有点儿强人所难。

我很佩服人大附中时任校长的能力,她居然说服我答应了下来。既然决定接管,我马上对校长表态:“校长,您挑我来接手,是挑对人了,我保证半年之内扭亏为盈。”

一个从来没有管理过企业的人,为什么就敢口出狂言呢?这当然源于我的自信,还有考大学那半年给我的激情。在我的努力下,人大附中网校不到半年就扭亏为盈了,至今发展良好。

综上,我认为,学习仅仅是一种手段,大家学习的真正目的是通过学习,练就顽强的心理品质——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坚持性,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的顽强性,善于冷静而理智地控制自己情绪与行为的自制力。

一个人如果具备了这样的优良品质,就一定能够成就一番大业;如果没有这样的优秀品质,即使凭着机遇上了大学,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也容易一事无成。

学习只是一种手段,我们不能只为了获得知识而学习,为了提高成绩而学习。我曾担任人大附中2003高12班的班主任,全班49名同学参加高考,结果有37人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还有10人被牛津、剑桥、耶鲁等世界一流名校录取,其余同学也都考上了北大、清华之外的重点大学。他们在校三年间,每个人都担任过一次班干部;他们还获得了学校足球联赛冠军、学校运动会总分第一等各种荣誉。这个班的学生学得很轻松,也很快乐。我举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只要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性格特点,只要我们的教育能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不仅不会降低教育质量,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

不去钻研如何挖掘学生的潜能,只是在挤占学生时间上做到极致,是对自身责任的放弃,是对教育事业的亵渎,是对学生的犯罪,是对国家未来的巨大损害。

众所周知,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一直高度重视教育,特别强调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希望每个学生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些家长认为,进行素质教育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他们高考的成绩。

我认为,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并不矛盾。一个学生心理素质过硬,自信心强,社会责任感强,其抵抗挫折的能力必然很强,抗干扰的能力必然很强,这样的学生在高考的时候更容易超水平发挥。

有一年,我的一个学生参加了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获得了全国一等奖。他正好在那一年参加高考,于是给自己定下了目标:数学要得满分。高考时,不同的学校交叉编排考场座位,这个学生的后边是另外一所学校的学生。考数学的时候,这个学生本来底气很足,开始按照他的计划答题。没想到他选择题还没做完,坐他后边的学生就开始翻试卷了,声音很大,整个考场都听得清清楚楚。要是心理素质不过硬的话,在那样的场面下,别的考生很容易就乱了方寸。后边那个学生一翻卷子,我的这个学生就开始琢磨了:“怎么回事?这是哪路神仙?竟然比我做题还快!”他的情绪一受影响,注意力就分散了,好不容易把自己的情绪收拾一下,进入状态了,后边的学生又翻卷子了。这个学生心里一发毛,又不在状态了。更可怕的事情还在后面。后边那个学生提前半个小时交了卷!此时我的学生还有两道大题没做呢。一看这个状况,他几乎崩溃了:“完了,今年这套题肯定不适合我,我前边做得太慢了……”尽管还有半个小时,以他的水平高质量地做完两道大题根本没有问题,可他心一慌,匆匆忙忙去做,思路自然也不清晰。考完之后,他见到我就哭了,说数学彻底考砸了,并说他后边的学生太厉害了。听他一说,我也纳闷:“这个学生已经是我带的班里数学成绩最厉害的人之一了,还有比他更牛的学生?下午我得看看,坐在他后边的那个人到底是哪路神仙。”于是,下午考试开始前,我就站在考场的门口,等着那个学生。不一会儿,一个男生迎面走来,我的学生告诉我,就是他。我就问那个学生:“你今年报的什么专业?”“我是体育特长生。”“你上午数学考得很好吧?”“数学我根本啥都不懂,选择题我就顺着ABCD胡乱填上,填空题就找比较熟悉的数字填上,然后我就没事儿干了,就拿着卷子玩。到了结束前半个小时,我实在玩不下去了,就提前交了卷。”一个体育特长生竟然把我班上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吓了个半死,可见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多重要。由此可见,老师和家长不能只盯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应该适当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但是,一些教育专家在呼吁进行素质教育时,强烈批判应试教育,在他们的印象里,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完全对立的。我觉得这是一种无知。其实,应试教育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我们应该反对忽视学生的素质,纯粹地去抓应试教育的做法,应该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重。我的做法就是,寓应试教育于素质教育中,通过学习与应试的过程,全面提升学生多方面的素质与能力。

这么多年来,作为一名老师,我一直是这样强调的:学习本身只是一个过程,其目的不是学知识,而是培养能力。什么叫知识?什么叫能力?当我们学的东西都忘了,剩下的才叫能力。我们在学知识的过程中会经常遇到一些挫折,当熬过了黎明前的黑暗,便能享受到光明,提高了素质,这就是学习。

我希望,每个学生在人生的关键时刻,都能够让自己练就一种顽强的心理素质,一种愈挫愈勇的挑战精神。他们的成功人生将会由此拉开序幕,这才是学习应该带给他们的东西。

阅读 33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