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边境行

无为行者
创建于2023-08-14
阅读 274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金水河畔

  离开云南艺术学院之前, 我与亦师亦友的王教授有个约定,一定助他实现赴红河边境考察的夙愿。

           云南艺术学院王胜华博士

  王教授在戏剧系颇有学生缘,同学们喜欢称这位大胡子老师叫大叔。其实,这位教授才长我6岁,当过知青,干过新闻,就凭这两个共同点,我俩算得上同时代、共命运的人。作为师生关系,上课时我称他老师,下来他叫我小武哥,在烤豆腐摊前更是尊卑混淆。

  作者与系里表演班的同学在一起

  王教授除了教学外,还承担着云南民族民间文化的课题研究。先后出版过《云南民族民间仪式戏剧》《艺术人类学》 《云南古戏台》等著作。就连上海戏剧学院的余秋雨教授,看过他的论文后也赞叹:“可以对新闻界宣布,我们又拥有一个戏剧研究的专家。”


  在我的印象里,可以说老师是著作等身。他为深入云南少数民族村寨考察,骑行了“凹凸五千里”,采集了大量的民族文化资料,如今,只剩了中越边境这块敏感地区。

  我回到部队不久,这个机遇很快就来“报到。”   那是1992年7月初,蒙自军分区要拍摄一部反映边防民兵哨所的电视汇报片,通过与部队协商找到了我。鉴于哨所与民族村寨紧密相连,完全可以做到一举两得。于是我与分区前来接洽的李参谋商量,是不是可以搭上这份“杂粮”?为了好操作,建议给教授挂上个民俗顾问的头衔。

             军分区动员科李参谋

  虽说李参谋是来自滇西的农家子弟,但也是从昆明陆军学院毕业的学生兵,性格温和而包容。他在分区教导队当文化教员时我们就认识,双方知根知底。对我“夹带”的条件,他认为问题不大,但得写个报告,请示首长批准。

     没料到这份报告激起的动静有点大,领导不仅重视,还签批了两条意见,不但要把这位学者专家接待好,而且要求沿线还要派出人员护送。    

    

  考察组全部成员 ,左一为金平人武部邓主任

  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是这次拍摄及考察的重点地域,当地人武部邓主任负责与我们对接。尽管他拟定拍摄与考察计划十分完善,但是多彩多姿的民族民间文化,还是让善于抵近观察的王教授两次受创。先是拍摄苗族篝火时,不小心摔倒磕断了一颗门牙;后是夜宿金水河傣族村寨被蚊子跳蚤宠爱了一身疙瘩,折腾得他一宿离不了风油精,导致第二天自谑已成“风油精”。  

  

     金平县南科村莽人寨子

  李参谋从地图上测出,普角民兵哨所距县城有88公里,“风油精”要去考察的南科村,还要继续前行24公里。邓主任提示,南科村紧挨国境线,还要通过军民联防办与附近边防连队取得联系。

       如果不是王教授一路科普,真不知晓在南科村的密林中,还隐匿着神秘的莽人部落。莽人是我国古代"百濮"族群的后裔,语言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一支,分布在中国与越南和老挝三国接壤地区。居住在金平县的莽人,是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 

           莽人小孩( 图片来自网路)

.

  这里山高林密、道路崎岖,只有小型拖拉机勉强可以通行。由于莽人散居在僻远隐蔽深山,迄今不过百户人家。难怪王教授不远千里要来这里考察,其意义不言而喻,我们也为这次歪打正着的特别护送感到欣慰。

  莽人在深林中狩猎 ( 图片来自网路)

  在南科村的莽人村寨,莽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歌舞图腾都成了教授采集的对象。就在王教授采集资料接近尾声时,突突突的发动机声由远而近,那是邓主任从普角租来的手扶式拖拉机。

      拖拉机手是一名长着一双大眼睛的哈尼族青年,能用汉语与我们交流。当他得知王教授是一位研究民族民间文化的学者,特地取出随身带的巴乌,为我们吹了一曲当地的情歌。巴乌是当地一种民间乐器,莽语称“赖笼”。

      

           莽人乐器(图片来自网路)

  亚热带雨林气候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使刚下过雨的山路更加难行。一路上,手扶式拖拉机剧烈地摇晃着机头,我们在车斗里如同跳迪斯科。一路颠簸一路歌,丝毫没有动摇完成任务后的雅兴。

     突然,拖拉机在一处用圆木搭的简易桥边紧急刹住车,哈尼青年说这里危险,让我们下车,他试着空车过去。只见车轮在圆木上溜冰似的滑来滑去,最终拖拉机失控,一下子掉下了7米多深的山涧里,还好拖拉机手在最后一刻跳了下来。

      我还惊魂未定,就听到哈尼青年坦然声音:“不好意思,只能送到这里了,你们走几公里就到普角了。”此时此刻,谁都不想就此分手,他仿佛看出了我们的心事:“送教授要紧,快走吧,这里我想办法处理......” 原来这位热心的哈尼族青年,也把自己当作了护送中的一员。

      

  南科林中的国境线(图片来自网路)

  雨过天晴,夕阳的余晖,照在我们一行人的脸上,在默默无语的行进中,远处又有巴乌声传来.......

    笛声像在呼唤寨子里的乡亲,更像在祝我们一路平安......

阅读 274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