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和他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

兰亭
创建于2023-08-13
阅读 27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想找一部老电影看,不经意间发现了这部美国片子《爱因斯坦与爱丁顿》。这是一部老实的传记电影。

    电影讲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和英国,这两个敌对国家的科学家艾伯特﹒爱因斯坦和亚瑟﹒爱丁顿突破政治的藩篱,冲破国家的界限,为了真理,为了共同的科学理想,而精诚合作,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

    爱因斯坦是我学生时代就一直喜欢的物理学家。据说他小时候并不聪明,甚至有点笨拙,曾被小学老师讥讽,后来退学,被他母亲领回家,自己教育。所以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母亲对一个孩子是多么重要。

    其实爱因斯坦并不是笨,他只是善于思考,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绝不墨守陈规,而这样的学生未必能得到老师的喜爱,因为这很容易冒犯到老师。十几岁的时候,爱因斯坦就放弃了德国国籍,成为无国籍者,因为他不喜欢德国当时的教育。他移民到了瑞士,并在瑞士苏黎世大学接受教育。大学毕业后,他并没有很快找到工作,后来还是在朋友父亲的介绍下做了专利局的职员。26岁那年,他先后发表5篇论文,创立了相对论,改变了整个物理学,改变了人们的思维习惯。爱因斯坦的影响力可以说震古烁今。

说来惭愧,高中时我的物理成绩并不好,但对物理学家的人生很感兴趣,曾特地买过他们的传记来读。了解了那些人类的群星们在成长过程中其实并非看起来那样光彩夺目,其中的艰难困苦,也是让人唏嘘。记得冰心有一首小诗,叫《成功的花儿》,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道尽了其中的心酸。

    伟人之所以伟大,不仅是因为他获得了成功,更是因为他追求真理的热情,百折不挠的信念,面对世人质疑的自我坚持,为了更多人的利益而超越小我的博大胸襟。像居里夫人放弃申请发现镭的专利,爱因斯坦在二战中在反战宣言上签字。

    之所喜欢爱因斯坦,不仅是因为他的学术成就,更因为看到他在他母校的百年校庆上的讲话。他不像通常世故之人讲一些冠冕堂皇华而不实的溢美之词,而是诚实地指出了母校的不足之处,并且说了那句名言:“所谓的教育,就是将学校教育全部忘却之后剩下的东西。”一语道破教育本质,引起众多共鸣。

    他认为,学校的目标必须是培养能独立行为和思考的个人,而这些个人又把为社会服务视为他们最高的生活任务。年少时,我也是个独立特行的学生,在读到这些言论时,便如他乡遇知己,隔着遥遥的时空,与他成为故人。随着了解的深入,知道他在二战时期是个坚定的反战人士。他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反对德国军事行动的德裔科学家,为此遭到迫害,迁居美国。

    爱因斯坦是一名天才的物理学家,也是一位头脑清醒的人道主义者。他的思想,他的眼界,他的胸怀,已然超越了种族,超越了国界,超越了学科,成为更广义的哲学,包容而有力量。

    所以,看到所有有关他的文字、图片、影像会感到亲切,如同邂逅友人。这也是我在网上芜杂的影像中注意到《爱因斯坦与爱丁顿》而印象深刻的缘由。

    只是有点失望的是,演爱因斯坦的美国演员虽然外型上有点爱因斯坦的落拓不羁,神采还是差远了。爱因斯坦那双深邃的眼睛,不仅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还有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对人类苦难的悲悯,不被名利污染的纯真。拥有这双眼睛的心灵才会思考浩瀚太空的样子,才会为整个人类的命运而担忧奔走。片中演员的眼睛虽然也是大的,但却是空洞的,一片混沌,因为没有博大厚重的灵魂来支撑。

    但是影片也不是一无是处。里面有些片段比较有意思。爱因斯坦受普朗特之邀从瑞士的苏黎世到德国的普鲁士科学研究院做研究。普朗特也是一名杰出的科学家,高中物理会学到以他名字命名的理论和公式。普朗特在当时科学界的地位更高,分量更重。爱因斯坦那时还是后辈新秀,需要提携,需要更高的平台展示才华。正如普朗特去找他时说的,你混迹在二流的大学里,只能被埋没。普鲁士科学研究院是当时德国甚至是整个欧洲科学研究的中心,汇聚了当时很多一流的科学家。要想成为一流的人,就必须与一流的人接触相处。普朗特一片爱才之心,开出的条件也很优越。爱因斯坦被打动了,离开在瑞士的家,离开两个儿子,离开妻子,只身来到柏林。

    普朗特带他去见那个投资他理论的实业家。他们迟到了。实业家说,你迟到了。爱因斯坦说,一个物体拥有能量是因为他的运动增加了质量,物体质量的增加导致了速度的减慢。用我的理解就是说,优秀的科学家出来见个肥胖的实业家总是要晚的。他是狷介的,他在用他的理论解释迟到的原因,顺便把实业家嘲讽了一通。实业家说,你说什么?表情非常困顿。他根本就不懂爱因斯坦在说什么,更不懂他在研究什么。

    在被爱因斯坦冷嘲热讽之后,他很迷茫地对普朗特说,这就是你盛赞的爱因斯坦?其实普朗特对爱因斯坦的放任不羁也无所适从,但还是表现出很骄傲的样子,坚定地回答说,是的。实业家又问,他能给我们提供什么?普朗特答道,他有着真实的独创性和孜孜不倦探索的头脑。头脑是无价的。是生产力的源头。卓越科学家的头脑,则意味着生产力的进步,意味着更大的价值。

    也许这就是知识分子的骄傲吧。如果换了普通人,这样的态度被说成是傲慢都是轻的。横溢的才华会成为被世俗赦免的尚方宝剑。天才在这人世间是有特权的。但天才需要被识得。

    爱因斯坦应该是幸运的,因为他有普朗特。普朗特识得他,怜惜他,知道他的光芒,懂得他的珍贵。科学家很多,但爱因斯坦,只有一个。

    天才之间总是惺惺相惜。同行相轻,实在是庸者的无能和无奈。

    爱因斯坦和普朗特同为德国人,他们的情谊毕竟有着共同的家国基础。而战争期间,爱丁顿对爱因斯坦的支持和理解就显得更加非比寻常了。

    之前并不知道爱丁顿是谁。后来才知道他是第一个通过实验和实际测量来证明爱因斯坦“相对论”理论正确的科学家。他是英国人,剑桥大学教授,格林尼治天文台测量员。当时是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虽然战败,但并不服输。两国依然交恶。在一次战斗中,英国年轻战士全部遇难,其中包括爱丁顿最好的朋友。他们死于德国人的科技产品——氯气,一种剧毒的化学物质。他们和德国结下血海深仇。

    英国科学界对这次战争非常震惊。悲痛和愤怒控制着他们。官方决定封杀所有德籍科学家的研究,驱逐所有在英国的德国科学家,禁止与德国科学家合作。虽然爱丁顿失去好友同样悲痛万分,但是,他非常清醒地认识到,年轻军人之死的真正原因。在商讨这项决定的会议上,大多数的英国科学家都义愤填膺地一致认为是德国人杀死了他们的亲人,而爱丁顿却说,杀死他们的是我们,是这场愚蠢至极毫无意义的战争。他又说,驱逐那些德国学者也不能拯救那些生命。追求科学的真理应该超越国界,超越恨意,超越愤怒,超越恐慌,这就是我们要做的。

    爱丁顿的这番话可以算这部片子的灵魂所在。在意识形态对立的背景下,这样的话显得尤为震撼人心。

    但是,他要研究的对象是杀死自己至爱亲朋的国家的科学家——无名小卒爱因斯坦的理论,这个理论要推翻的是自己国家的科学家——伟大的牛顿的理论——他是所有英国人的骄傲。也难怪那些英国科学家在情感上会接受不了爱丁顿的所为。所以爱丁顿在表决投票时,那只唯一投反对票的手在空旷的会议大厅中显得这样孤独,却又充满力量,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

    事实上,爱因斯坦与爱丁顿甚至连面都没见过一回,所有的交流都只通过信件。后来,由于爱因斯坦的反政府言论,他连信都没法寄,只能求普朗特代寄。可就在这种情况下,两国的两位科学家,在共同的科学理想的感召下,实践着共同遵循的科学精神,终于完成了对一个新理论的证明研究,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在影片的尾声处,爱丁顿通过事实测量验证了爱因斯坦理论的正确性。可以说,爱丁顿是爱因斯坦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有了他的证明,爱因斯坦从此才成为爱因斯坦。

爱丁顿最后总结道,今天是新世界的第一天,不好过的一天,不太确定,更孤独,但在它之中包含着人类的努力。有一个人告诉我们如何去做,看看一个人所能做到的,在这个人的成就中,在他展示给我们的新宇宙的美丽的复杂性中,我个人毫不怀疑,我能听到上帝所想。

    他肯定了爱因斯坦的努力,他的成就。虽然,这个人是自己敌对国家的科学家。但此刻,他代表人类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成就。

从爱丁顿身上,我看到一位科学家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博的大胸怀。这一点和爱因斯坦是相同的。虽然他们的性格是如此不同。

    影片中,爱因斯坦和他的女友(他后来离婚了)谈论音乐时说,在莫扎特的音乐中,我看到了宇宙的美。

在他抬头仰望璀璨星空时,他可能感受到的也是同音乐一样美妙的景象。科学和艺术得到了通融。它们同样拥有让人震撼的美丽。就是这份对美的热爱,让他,让许许多多科学家,穿越世俗的喧嚣,摆脱利益的诱惑,沉迷在对科学和真理的追求之中,完成对自我生命的超越。

    在每个人生命的最初,都有一份对美好的纯真渴望,我们把这种渴望叫理想。我们都曾为理想孜孜不倦地努力过。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经历的挫折、痛苦越来越多,从反叛,到妥协,到顺从,我们渐渐成为现实的俘虏。想象力萎缩了,心灵干涸了,我们看不到头顶的星辰,闻不到路边的花香,听不见小鸟的歌唱,不愿再思考遥远世界的秘密。

    这部电影就像一杯温暖的老酒,轻轻入喉,醺然间,又感受到血液热切的流淌,感受到心脏勃勃的跳动,感受到灵魂被照亮。于是,我们又有了超脱地行走于世间的力量。

欢迎添加公众号:兰亭的华年,关注更多文章。

阅读 27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