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泉州之前,就听说泉州有“半城烟火半城仙”之名,穿梭在泉州街头,发现果真是名不虚传。佛寺、道观、基督教堂、清真寺、妈祖庙、关帝庙......各路神仙在泉州皆有房子,佛寺犹多。
泉州清净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阿拉伯建筑风格的伊斯兰教寺。始建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
宋元时期,许多阿拉伯、波斯、中亚的穆斯林来到泉州,建立清真寺。
“缠头赤脚半蕃商,大舶高樯多海宝”,夸张地形容来泉州的穆斯林商人之多。
阿拉伯人、波斯人生活在东西的丝绸商路上,从小耳闻目睹,善于经商。阿拉伯商人、波期商人是一道历史的风景线。
宋末元初时期,阿拉伯人蒲寿庚掌管泉州市舶司三十年。蒲寿庚亦官亦商,是地方实力派人物,阿拉伯人在当地的地位不小。
蒲寿庚在南宋灭亡前,是福建、广东招抚使,兼统两省海舶,在南宋临安陷落后弃宋投元,泉州得以保全,广州则受到夷城重创。
元一统后,泉州成为国际都市,汉人、蒙古人、阿拉伯人、波斯人、亚美尼亚人、印度人、占城人(越南)、爪哇人(印尼)、吕宋人(菲律宾)...纷至沓来,其中尤以来自波斯和阿拉伯的穆斯林居多,所以有“缠头赤脚半蕃商”之说。
泉州遭受多年不遇大台风袭击的痕迹犹在,大树被连根带土拔出。
关帝岳香火兴盛,求签的人犹多。
蟳埔顺济宫,供奉海神妈祖,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元代以前,泉州人信奉的海神是通远王,至元代以后,妈祖的信众多了起来。
清源山门。清源山的名字应当与留从效有关。留从效原是五代时闽国王家的部将,王家内哄,南唐趁虚而入,闽国灭亡,福建归属南唐。留从效在混乱中取得泉、漳二州,被南唐封为清源军节度使,名义上附属南唐,实则割据了闽南。留从效统治闽南期间,保疆安民,长袖善舞于中原与南唐之间,使闽南在五代的乱世中保持了繁荣和发展,在泉州人中口碑甚好。
泉州博物馆
在唐末五代时期,泉州成功避开了战乱,不声不响开始了崛起的进程。
北宋晚期哲宗元佑二年(1087年),北宋在泉州设立了市舶司,从此,来往泉州的商人不再需要去广州过关出海,泉州进入了辉煌时期。
泉州在元末明初走向衰落。元朝末年,泉州当地的伊斯兰教徒,基督教教徒,元朝军队,农民起义军等各方势力相互斗争,对泉州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商业陷于停滞。
明朝的海禁打破了泉州重新崛起的希望,朱元璋洪武七年(1374年),明撤销了包括泉州在内的所有市舶司,全面海禁。
泉州港衰落了,漳州月港因走私贸易悄悄兴起。至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朱载垕接受福建巡抚涂泽民建议“易私贩为公贩”,开放漳州月港,漳州港进入鼎盛时期。
石狮市世茂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