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榫一卯之间,体验传统文化 ——国防科大附小4.1中队“一起向未来”小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marpo
创建于2023-08-12
阅读 172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暑假,科大附小4.1中队“一起向未来”小队的同学们领略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妙,也见识了中国传统古代建筑:北京故宫、山西应县木塔、广西玉林真武阁、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各个别具一格、宏伟壮观、惊艳世界,同学们惊奇地发现这些建筑物竟然不使用钉子也能屹立几百年不倒。原来建筑物是采用古代匠人的智慧——榫卯结构,未用一砖一瓦,木与木之间卯榫交叉,斗拱支架,堪称中国木结构建筑的杰作,被誉为媲美京剧的国粹,中式美学的代表。

       “没有钉子,古人是如何把木头固定住的?”“它是怎么拼接的呢?”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小队同学在家长们的支持下,凑到一起真实地解密榫卯结构,在共同学习与制作过程中,体验中国古代的榫卯工艺,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小队的汪语桐同学围绕我国传统榫卯结构历史进行讲解,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榫卯结构的功能与特点,展示中国传统工艺之美。她还精心准备了榫卯结构的代表性建筑物插图,让同学们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到建筑物中各式各样的榫卯结构。

       “凹者为卯,凸者为榫,一凹一凸,一卯一榫,相互密合,严丝合缝。”听着汪语桐同学的视频讲解,同学们发出了啧啧的赞叹声:“太不可思议啦,这是怎么连接到一起的?”对于非遗文化的兴趣以及对于非遗文化的认同感更加强烈了。

      动手体验的时间终于到了,这次同学们挑战的是鲁班锁。鲁班锁,也称孔明锁,八卦锁,是中国古代民族传统的土木建筑固定结合器,也是广泛流传于中国民间的智力玩具。春秋时代,鲁班为了测试儿子是否聪明,用6根木条制作了一件可拼可拆的玩具,叫儿子拆开。这种玩具后人就称作鲁班锁。

       每个同学们都拿到了不一样的鲁班锁,大家跃跃欲试,认为鲁班锁拼接类似拼装乐高积木或魔方,大家都觉得,对于马上进入高年级的自己,应该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实际上呢,现实是残酷的,呵呵。体验时间刚过2分钟,“我怎么拆都拆不动啊!”,“我怎么看着这些零件都长得一样啊,无从下手啊!”,在木块一次次散落中,大家逐渐焦急。有的急得满头大汗、寻求外援帮忙、有的开始静下心来琢磨、有的开始自建小组互助起来。

       在一次次思索、组装、重组中,同学们开动大脑,聚精会神地研究,别看只有6个木条,可要拼成鲁班锁却不那么简单,外观看似严丝合缝的十字立方体,其设计难度相当高,只有将卡榫精准放置才能组合成功,抽掉任何一根木条都会散架。一顿操作下来,同学们懂得了什么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也领悟了什么是“中国工匠的智慧”。近距离感受和亲身体验指尖上的艺术之美,成为一名真正的“工匠小达人”。

       经过40分钟的拼装制作,一个个造型别致的榫卯模型呈现在大家眼前。在组装完成的那一刻,同学们脸上瞬间露出了成功的喜悦。反复的练习拆装后,鲁班锁变得不再那么神秘了,同学们慢慢找了鲁班锁解法的小窍门,在学习的同时也深切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榫卯太神奇啦!”,“古代人太有智慧啦!”,“想不到中国的乐高更有挑战性!”……体验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悟。

      点下图看活动感受视频。

01:08

       “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4.1中队“一起向未来”小队在暑期实践中体会到了中国古人的大智慧,榫卯工艺一阴一阳,一盈一亏,互补共生,缺一不可。我国古代的能工巧匠,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精湛的工艺手法,创造出了无与伦比的榫卯构造方式。作为新时代的少年,会继续品味中国传统技艺所蕴藏的哲学道理与智慧火花,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阅读 172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