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第四十九中学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撷一缕书香  品一路芬芳

创建于2023-08-11 阅读850
乌市第四十九中学假期读书活动之五年级

捧一卷经典,浸一身书香;

读专业著作,品教育智慧。

  读书,是教师成长路上最好的修行。“欲求教好书,先做读书人。”读书是教师提高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教师“最长远的备课”。暑假,老师们捧起身边的书,静静品味,细细揣摩,随笔而记对教书的见解、对育人的感想、对生活的憧憬……

张龙双

      近期我拜读了王崧舟老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案例式解读》这本书,书中详细介绍了修订后的课程标准主要为我们提出五个方面的课程理念: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倡导课程评价过程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新课标把课程内容结构化成了六个学习任务群。其中“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让我对“整本书阅读”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思考。

        没有一艘船能像书籍一样承载着人的灵魂,驶向无限的远方。整本书阅读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而“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助力能够让整本书阅读教学避免了碎片化、浅表化,使目标更聚焦,体现了整本书阅读的统筹关照、学习支持和过程化引导的集成群效应,最终实现良好阅读习惯,整体认知能力和丰富精神世界的同频共振,让阅读向更深处漫溯。学之愈深,知之亦明,行之则远。我将继续学习,领悟其精神,让新课标在实践中落地,让素养在课堂上生根,做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路人。

蔡霞

    最近在读王崧舟老师的《课程标准的案例式解读》,读了这本书的第一章,我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更深刻了。

 于老师的案例一直值得我们效仿,面对真实的语言文字运用活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完全被激发出来了。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描述、学会转述,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个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如果老师没有创设这种任务式活动场景,只是一味讲述描述人物外貌的方法,转述的要求,通知的类型等知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

通过林老师的课堂实例,我们可以对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以及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实现的方式有更准确的认识。首先,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是语文教学内容本身所蕴含的,而不是外加的,教师教学中,只要分析文本内容,就必然要分析其中蕴含的思想与情感。其次,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教育必须在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中进行,不能脱离语文活动而空谈思想、情感、价值观。

 课标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要求我们“注重课程内容的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注重听说读写的整合,促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张老师在教学中,将学生带到桂花树下,孩子们闻到桂花香。自然能更真切的感受理解课文中记叙的事件以及蕴含的情感。张老师由课文引发出去引导学生去关注桂花的科学知识,文化意象,关注桂花与绍兴文化的密切关联,这样“孩子们记住的不仅仅是这一堂语文课,更能记住这一缕家乡土地上的桂花香,记住弥漫桂花甜香的童年往事,记住桂花背后承载的乡情乡愁和文化密码”。在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是积极的,高效的。

丛龙芳

    假期间,阅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这是双减背景下的第一个课标,意义深远而重大,对此,我有几点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感悟与思考。

一、把握语文课程性质,明确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中,把握好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同时重视语文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增强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

二、把握语文课程目标,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老师们要把握好目标,在教学中落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语文真正发挥作用。新课程总目标提出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作为在一线教学的语文老师,我们要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喜欢上语文,引导学生体会感受祖国文化的魅力,对祖国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

三、理清学习任务群内容,整体规划学习内容

      "教师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在此基础上设计学习任务,整体规划学习内容。

四、创设真实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情境,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

        理念决定教育的深度,学习拓展教育的广度。新课标学习才刚刚开始,我们唯有不断地努力,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给自己、学生的成长提供坚实的保证。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新课标,我们终是任重而道远。

梁镨月

    读了王崧舟老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案例式解读》有了一些思考,今后的教学要多加注意。

       在教学内容上,注重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在教学中要重视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有语文学科本质、利于未来学习的结构化的教学体系。在广度上,要了解知识的来源和学习需求,和旧知、新知的关联。这样学生的学习会感受到学习的必要性和关联性,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在深度上,强化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建立有意义的知识结构,这也更容易掌握知识,一脉相承。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把"四基""四能"和核心素养进行有机融合。在引导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会用语文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在分析问题的同时,会用语文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在用语文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用语文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读了王崧舟老师的解读,促使我们备课的时候应该更加注意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培养和阶段性目标必须保持一致。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先依据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学生的阶段性表现,结合教学内容,全面分析单元整体设计目标,再围绕目标细化,才能更清晰、明确。

苏桂萍

  “教室是出错的地方”。教室是学生分享思考、表达、创新、收获成果的地方,在这里学生不用担心出错。波普尔说:“那些不愿意冒着被证伪的危险去发表自己观点的人,不能参加科学游戏”。正是老师和学生们一起营造了宽容的氛围,让孩子们不怕被“证伪”,而乐此不疲地感受着“数学好玩”。在这里,孩子们不再把犯错误当作一件见不得人的事,而是充分认识到,他的错误是很有价值的。

席嘉杉

错误,原来可以很美……

      课堂,就是因为一个个不期而遇的“错误”才充满了精彩、灵动,成为不可复制的“独一份”。《化错,助学生习得新知》这篇案例,让我真正感受到了看似都在学生的错误处停留,但是理念不同,产生的教学效果差别就很大:分析处理错误时一带而过,导致学生隐瞒真正的想法,变得惧怕错误;直面学生的错误,采取“助长”的策略,从错误出发进行延伸拓展,对学生报以支持肯定,就会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对错误有了一份接纳与欣赏。这才是学生在知识以外,更重要的一份收获。学生的错误不仅不可怕,还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资源。经历对与错的思辨,才会有真正的思考发生。错误,原来可以很美……

景福升

  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让我感觉到就像一个老者在向我娓娓道来他的工作,他的点滴经历。让我觉得他在他平凡的工作中那种育好人的执着和用心。我觉得在前面几条建议中,把阅读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在第19条建议中,他说:“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书上作了这样一个比喻,学习困难的学生更需要阅读,就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没完没了的补课,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因为阅读能教给学生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我们当教师的工作起来也就更容易。而且他这章节中,他讲述了一个数学老师培养学生阅读。这让我更有感触,阅读不再是语文学科功利性的东西,而是一种培养思维的方法,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脚步走不到的地方,书本可以;眼睛看不到的地方,书本也可以。让我们捧一本好书,携一路书香,识自己、见天地、读时光、品人生,做一个眼中有光芒,灵魂有香气的教师!

阅读 85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