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秀峙点苍莓,下有温泉出涧来。半汤之地,自秦汉以来温泉文化底蕴深厚。合肥市优秀教科研成果培育专题培训已然进入第四天,学员们的学习热情犹如这温泉一般,持续而温暖。
锐始者必图其终,成功者先计于始。教育教学成果奖的申报看似是一项阶段性、终结性成果,其实都开始于研究之初的规划与设计。10日上午,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任王飞分享了专题讲座《教学成果的培育与成型》。王主任以评审的视角,阐述了教学成果的基本内涵与关键特征,详细的分析了国家级教学成果项目的评审指标;解读了成果培育的基本逻辑、基本原则、实践瓶颈。王飞同时指出,教学成果奖要关注项目的价值,分析获奖成果的主要特征,明确成果报告具体方案,厘清成果奖的论证逻辑,并就教学成果奖申报书的撰写作了详细指导。
甘为孺子育英才,克勤尽力细心裁。师者,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实践者,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又有着新的要求。下午,安徽师范大学的孙德玉教授以自身经历和一个个生动的事例,整体阐述了“习近平的教师观及其时代价值”,指导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孙教授以风趣幽默的语言,针砭时弊,直指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教育主张,得到了与会者共鸣。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持续的培训,科研大咖的先进理念已经在学员们的心中泛起了涟漪。当天培训结束后,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方惠老师作了《合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实践与思考》微讲座,并组织大家就《合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 进行修订,学员们进行了热烈讨论,梳理了一些可行的建议和意见。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教科研成果的培育,不仅仅会让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升,也会让教师个人和团队的专业化得到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