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美]埃德加•斯诺 别名:西行漫记
埃德加·斯诺在一九零五年出生于美国一个贫苦家庭。他年轻时,当过农民、铁路工人和印刷学徒。大学毕业以后,他开始毕业所从事的新闻工作。一九二八年,在中国大革命陷入低潮的时候,他到了上海,担任《密勒氏评论报》的助理编辑。一九三〇年以后,他为采集新闻,遍访中国主要城市和东三省、内蒙古、台湾以及日本、朝鲜、荷属东印度。他在中国西南各省作长时间的旅行,徒步经过云南省西部,到达缅甸和印度,访问了甘地和其他印度革命领袖。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时,斯诺正在上海,目睹一九三二年的淞沪战争和一九三三年的热河战争。在这以后,他在北平燕京大学担任新闻系教授两年,同时学习了中国语文。在这一时期,他认识了美国著名的进步新闻记者史沫特莱,还和鲁迅、宋庆龄以及一些中国地下党员有所接触。他编译了一部英文的现代中国短篇小说选《活的中国》,是首先把鲁迅著作介绍到西方的人之一。
1930年斯诺怀揣着对中国革命和战争的种种好奇和疑问,冒着生命危险踏上了红色之旅,只为寻求真相。他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从这一年的六月到十月,他用旁观者冷静客观又带着幽默的笔触带我们走进了那段红色岁月,没有空泛的理论和枯燥的政治术语,也不同于目的性明确的宣传稿件,在他笔下一个个生活战斗的场景扑面而来。《红星照耀中国》全书共12篇,内容涵盖了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让世界第一次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真实面貌。
斯诺的夫人——海伦·福斯特·斯诺,她生于美国犹他州,是美国著名的作家和记者,1931年8月来到中国,翌年冬天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结婚。同样也是中国人民忠贞不渝的老朋友,她曾用笔名“尼姆·威尔斯”,向全世界报道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而且也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斯诺在海伦的协助下,编译了《活的中国》一书,其中收录了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郁达夫、沈从文、丁玲等中国作家的短篇小说,并在伦敦出版。海伦在1937年,经过化装,冒着很大的风险,到延安采访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闻天等中共领导人,写下了《红色中国内幕》(又名《续西行漫记》)一书。
中国集记者、编辑、作家、翻译家、出版家于一身,学识渊博的胡愈之如是说:《红星照耀中国》始终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直到作者去世以后,它仍然是国外研究中国问题的首要的通俗读物。它在全世界有亿万的读者,这是并不奇怪的。它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
《红星照耀中国》作为一部纪实作品,以真人真事为本,全是出自作者本人的所见所闻。埃德加·斯诺是一位优秀的新闻记者他保持着严肃的新闻态度与强烈的追问意识,加上他娴熟的文字功底,以及深切的人文情怀。让《红星照耀中国》在保持真实性的同还有很高的文学品味。初中生阅读这本书重点应关注领袖人物、红军将领的革命道路,了解共产党人的信仰,长征的起因、路线、面临的困难、途中重大事件等。可围绕课本“专题探究”在通读基础上,精读关于长征和重要人物的篇章:第五篇《长征》、汉代青铜(张学良、邓发)、“造反者”(周恩来)、贺龙二三事、悬赏两百万的首级(林彪等红军学校成员)、一个共产党的由来(毛泽东)、货币解剖(林伯渠)、人生五十始(徐特立)、彭德怀印象和为什么当红军、红色窑工徐海东、“红小鬼”、关于朱德、那个外国智囊(德国顾问李德)。
聆听抗战之声,祈愿安宁盛世。毛泽东、彭德怀、徐海东、周恩来……他们是一个又一个的领导人凭着一份救国救民的执念,壮大了红军,造就了今天。他们身先士卒,与红军同甘共苦,不为利益,只为百姓们能够过上和平安宁的生活。不为功名,只为让中国人不再遭受别国人民的欺辱。红军战士们用他们的汗水,用他们的鲜血,用他们的生命,谱写了一首首胜利的凯歌。让我们铭记图中的英雄们,是他们的精神在激励着我们,我们要像他们一样为祖国争光。
彭德怀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让我们从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浴血奋战的历史中汲取精神营养,学习作者斯诺作为新闻记者的敬业精神和探求真相的可贵勇气,更学习红军战士身上坚持不懈,不怕困难,吃苦耐劳的精神,让“红星”永远照耀朝气蓬勃的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