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老师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幼儿手足口、疱疹性咽颊炎预防

创建于2021-07-13 阅读282

   天气温差较大,病毒也开始肆意流行,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传染病进入了高发期,孩子抵抗力差,容易中招,而且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接下来让我们更多的了解和认识这两种幼儿传染病,以便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

    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因而可以短时间内造成大范围的感染,疫情比较难控制。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由后者引发的手足口病潜伏期短,容易产生重症。

如何区别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峡炎只是上呼吸道的感染,而手足口病是一个全身性的传染病,两者的发病部位不一样。

  所以家长只需记住,手足口在口腔、手、足及臀部都有疱疹,而疱疹性咽峡炎只在口腔内有疹;

     其次,手足口通常是在口腔内发现疱疹,再发热,而且一般都是中低热(低于38.3℃),而疱疹性咽峡炎则是先高烧(38.9℃到40℃)再出疹,且疱疹性咽峡炎出现重症的情况较少。

怎样判断孩子是否得了疱疹性咽峡炎?

1.口腔、喉咙、舌下等部位起1~2mm的疱疹溃疡。

2.突然高热,可出现惊厥。体温一般在37.7~40℃。

3.咽痛,疼痛到可使孩子流口水、拒食。

4.发病时常有呕吐或头痛,少数患儿有腹痛。

    孩子如果发生以上症状,就要考虑是疱疹性咽炎的可能性,应及时就医,否则有可能合并细菌感染,小疱疹发展成脓疱,病情就加重了。

怎样判断孩子是否得了手足口?

1.发高烧,体温多在38℃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

2.出现丘疹或疱疹,多发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

3.口腔溃疡疼痛,拒绝进食。1.发高烧,体温多在38℃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

4.出现丘疹或疱疹,多发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

5.口腔溃疡疼痛,拒绝进食。

如果宝宝不幸“中招”,如何护理?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期识别危重信号,及时就诊,合理治疗,一般都可顺利康复。

 注意隔离


1.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

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一般来说,共隔离2 周时间,尤其是在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


2.多通风:

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室内温度与湿度适宜;


3.家长也需警惕:

除了生病的患儿不要串门外,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

注意护理


1.宜清淡、可口、易消化饮食为主:

予以温凉的与年龄相应的烹饪软烂或流质、半流质食物,如面汤、稀饭、米糊、等,避免过咸、过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在发病的一周内,休息很重要:

尽量限制其活动量以防止过度疲劳;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每次餐后宜用温凉开水漱口或直接饮用适量的温凉开水。


3.注意勤洗手:

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建议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以避免重复感染或交叉感染。

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的预防

病毒高发期间,不要带孩子到人多的地方。儿童生活的环境应经常清洁,孩子的房间要保持通风,最好能让阳光照射到。


孩子的用品和玩具要注意清洗,同时也要教育孩子勤洗手,减少感染疾病的机会。


提高孩子抵抗力,让孩子保持好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果蔬以补充足够的维生素。有空可以经常带孩子到户外运动,同时避免受寒,降低患病风险。


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卫生部有一个五句真经一定要落实:勤洗手、勤通风、晒衣被、吃熟食、喝开水。

阅读 28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