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右江区六中
创建于2023-08-10
阅读 112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中共百色市右江区第六初级中学总支部委员会主题党日活动

                              


开篇词


         物质不灭。宇宙不灭。唯一能与苍穹比阔的是精神。

       共产党人必须牢记苦难铸就的长征精神!

       任何民族都需要自己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种深刻的悲剧意味:播种,但不参加辉煌的收获。

       这就是民族脊梁。

       共产党员绝不能忘记长征路上遭受苦难的英烈们!

      对中华民族来说需要前仆后继的事业依然在继续。

       因此,我们必须牢记初心,不忘使命,传承红色基因,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年,激励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增强服务意识,改进作风建设,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经右江区第六初级中学校党总支部研究决定,结合实际,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主题党日活动。

    一、活动主题

    传承红色基因,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二、    活动地点

    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

三、组织领导

    组 长:林福区、蒙  龙

    副组长:陆安楼  覃安龙  黄艳青   

                梁有钢 何迪征

四、参加人员

    全体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

出发动员

林福区书记出发前动员讲话

参加活动人员出发前在六中合影

★血战娄山关 

★现场教学:参观娄山关战斗遗址

全体学员在娄山关西风山合影

蒙龙校长与一支部第二党小组合影

★现场教学:娄山关战役纪念碑

在娄山关关隘纪念碑前集体诵读毛主席诗词“忆秦娥·娄山关”

★现场教学: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娄山关最惨烈战斗:大小尖山战斗

★现场教学:参观娄山关战斗陈列馆。党员同志仔细观察,认真聆听讲解。

★四渡赤水

★现场教学:茅台渡口


★现场教学:红军长征过茅台陈列馆

★体验教学:胜利跨越四渡赤水之三渡渡口铁索桥

  赤水不是逍遥津

         毛泽东同志在红军中领导地位的恢复,由四渡赤水完成。

        四渡赤水期间,红军战略决策的变化是令人眼花缭乱的。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决策变化的灵活与快速令我们今天叹为观止。所有变化的目的都是一个,为了打破敌人的围追堵截。

        每次都是一路硝烟一路战火一路鲜血一路牺牲走过来的。红军正是在一次又一次转危为安,转败为胜,转坎坷为通途的努力奋斗中,熔炼出了最顽强不息与最光彩夺目的生命力。

       纵观四渡赤水之战,最令人惊叹的并非领袖人物的领导艺术和指挥技巧,而是中国工农红军空前顽强战胜死亡的决心和求胜利之意志。任何力量也难以将其消灭。

      他是不死鸟。

      他是火中凤凰。

★凤凰涅槃

★组织仪式:凤凰山红军烈士陵园

瞻仰烈士陵园、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


★组织仪式:敬献花篮


★组织仪式:

瞻仰凤凰山红军烈士陵园,祭奠红军烈士,全体党员向红军烈士纪念碑行三鞠躬礼。




★组织仪式:重温入党誓词,林福区书记领誓言。


★现场教学:红军烈士纪念碑外部的寓意。


★现场教学:红军烈士纪念碑内部四幅浮雕的内涵。

★现场教学:瞻仰邓萍将军墓。邓萍将军是红军在长征途中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

★现场教学:瞻仰红军烈士纪念墙。讲解员绘声绘色的描述几个红军烈士牺牲时感人的故事,大家潸然泪下。

★红军“菩萨"龙思泉

祭奠红军菩萨:龙思泉烈士

        在群山环抱、松柏苍翠的遵义市凤凰山红军烈士陵园内,坐落着一家“红军坟"。来这里缅怀先烈的人们,总要久久肃立在墓碑前,燃点香火,祈求身体健康,并表达对红军烈士的深切怀念。1990年,坟的左侧塑造了一尊女卫生员给一个骨瘦如柴的病童喂药的铜像,于是,这里又产生了另一种新的习俗,来这里凭吊先烈的人们,都会去摸一摸铜像的脚,认为这能为他们带来健康平安。20多年去了,铜像的脚意然被摸得铮铮发亮。这座铜像的原型,就是长眠于“红军坟”中的烈士——被尊称为“红军菩萨”的卫生员龙思泉,而和红军坟一起长存的,还有那段感人的故事。

       

★现场教学:红军菩萨的故事 

      1935年1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黔北(遵义市),红三军团一部根据指示在遵义城南一线布防,龙思泉所在的十三团二营因此也进驻遵义。自幼受父亲的影响,龙思泉懂得一些医术。参军后不久,即在连队担任卫生员一职。年仅20来岁的龙思泉,不仅能勇敢地承担起作为一名红军的责任,更能无私地兑现作为一名医者应该遵循的救死扶伤的誓言。

       到达遵义后,他不仅整天忙碌着为全营进行防病治病工作,还积极为当地仍在贫困和疾病中挣扎的苦难群众看病治病。于是,红军战士不拿人民群众一针一线,还积极帮助当地群众看病治病的消息不胫而走。

      一天,一位中年农民来到二营卫生所,哭着乞求龙思泉随他回家为身患重病的父亲看病。龙思泉经请示领导同意后,立即背上药箱,顶着刺骨的寒风,冒着蒙蒙的细雨,随这名求医农民前往。走了20里山路后来到农民家中,经仔细检查后,他将农民父亲身患的重病诊断为伤寒。但龙思泉对这种传染性疾病没有丝毫畏惧,怀揣一颗为民之心耐心医治病人直到天亮,龙思泉准备返回营地。但当他推开房门,却看见不大的晒谷场上挤满了前来找他看病的人群,龙思泉为了帮助百姓解除病疾,又在这个村庄停留了下来。

       他一边向群众宣传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抗日政策主张和红军的为民宗旨,一边给来求医的群众诊治。由于求医的群众太多,龙思泉医治完所有病患后,已经是第三天清晨。

       然而当龙思泉回到部队驻地,才发现部队已接到命令出发,营长留下纸条告知了他部队出发的方向,让他及时追赶部队。龙思泉朝着部队前进的方向奋力追赶。抵达桑木娅时,不料孤身一人的他遭遇了国民党民团,被穷凶极恶的国民党地方武装杀害了。

       附近群众听到枪声后纷纷赶来,见到还背着红十字包的卫生员倒在血泊里,悲痛不已。在悲痛中当地群众互相奔走相告,不一会儿,坡上坡下都挤满了人群。看着被杀害的卫生员,许多群众都留下了眼泪。当地群众拥护红军,更感激这位"红军菩萨",为使卫生员的遗骸不再遭受反动势力的践踏,将龙思泉的遗骸埋在路旁的松树林中。随后又在坟前立了一块石碑,由于当时没有人知道龙思泉的姓名,当地群众便在立的石碑上刻下了“红军坟”三个大字。

      “红军坟”石碑立起以后,附近的人民群众非常尊敬并思念这位卫生员,经常拿着香和纸在坟前焚烧,以表示对烈士的敬意和哀思。一些生病的群众到这里祭拜回家后感到病情好转,就说这是红军卫生员“显灵”,于是越来越多祈求健康的群众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

       这件事渐渐传到遵义国民党官府那里,他们责令当地武装力量要把"红军坟"挖掉。但是他们一挖平坟头,乡亲们又很快垒起一座新坟。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人民群众根本不理国民党那一套,照样到“红军坟”那里烧香求医和还愿。红军坟头挖不掉,头天挖了第二天又长起来的传说传遍四面八方,吓坏了反动派。久而久之,既畏惧又无能的国民党反动派,也就不再敢搭理"红军坟"的存在。

       解放后,遵义市人民政府在当地群众的支持下,将红军卫生员龙思泉的遗骸,由桑木娅迁葬于凤凰山红军烈士陵园。源于对红军卫生员基本是女性的惯性认识,铜像塑造了一位女卫生员给骨瘦如柴的病童喂药的光辉形象。后经多方考证,才证实了龙思泉烈士实为一名男性,广西百色人。但作为"红军菩萨"的化身,他的性别在老百姓的心里,似乎显得也不那么重要了,而他的光辉事迹和救治群众勇敢献身的无畏精神,将永世流传。

★学习感悟

★现场教学:红军菩萨故事学习感悟


党总支部书记 林福区

       遵义会议期间,18岁的红军战士龙思泉为给当地百姓看诊,延误了归队时间,最终被敌人杀害。百姓为表感激,冒死三次护坟,立碑塑像,奉其为“红军菩萨"纪念至今。站在红军山,俯瞰遵义城,我们灵魂受洗。是他们身体力行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宗旨,是他们燃烧自己,奉献青春,奉献生命,甘之如饴。这是党和人民互为“血肉",守望相助。


党总支部副书记  蒙 龙

       “红军菩萨”的故事虽然非常普通,但是告诉给我的道理却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初心和宗旨,不怕牺牲是我们党奋勇前进的奋斗精神。身处在新时代、新社会的我们,更应该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发扬不怕牺牲、勇干担当的奋斗劲头,把今后的人生道路走得更加辉煌。


党总支部宣传委员 梁有钢 

       红军"菩萨"龙思泉的光辉事迹和救治群众勇敢献身的无畏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既要继承他的优秀品质,更要以红军精神为榜样,要树立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无私奉献的意识,在实践中把这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中,落实到我们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努力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伟大转折

★现场参观:遵义会议会址

★现场参观:遵义会议会址陈列馆

结束语


         发现真理,需要智慧。跟随真理,则需要勇气。

       伟人从来不是不犯错误的。而是犯了错误就能够迅速及时纠正的人。

      真正的胜利,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孕育。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与非凡,毛泽东作为这个党的领袖的伟大非凡,不在于那种充满佛光神秘的神化计划或预言,而是在他的实践——不屈不挠,百折不回的实践。

        那是共产党人最富生机和最为鲜活的灵魂。


撰稿:梁明波

审核:何迪征

签发:蒙    龙

阅读 112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