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市一中梅光幸老师的主持拉开了株洲市“双名计划”优秀教育后备人才培养对象新的一天学习的序幕。
今天,我们聆听了华中师范大学王后雄教授精彩的讲座。他深厚的知识功底,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入浅出地阐述深深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老师。上午的学习经历是老师们自身修炼的宝贵财富,这样的财富酷似种子的播撒,火把的点燃,心灵的唤醒,让老师们受益匪浅。
听讲座,共成长
王后雄教授的专题讲座标题为:《“三新”时代卓越高中核心竞争力打造:机遇与挑战》。他深度剖析了在“三新”时代,3+1+2模式的优势,命题特征,选科策略,多元录取等一系列和升学有关的问题,揭开了新高考改革的面纱。
他指出,新高考命题体现“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出题”的特征和“核心价值金线、能力素养银线、情境载体链线”三线的考查逻辑,强调落实“一核四层四翼”的新高考评价体系。
王教授还向我们介绍了学生如何合理地进行高考选科。他归纳了“七维度选科原则”,为老师们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依据,让老师今后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选科。
针对新高考改革带来的挑战,王教授提出了提高学习质量的方法。其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的关键条件。“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在“三新”时代背景下,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挑战,更是机遇。王教授的一席发言让我们明晰了新高考改革的思路和方向。
共分享,互学习
听完王教授的精彩讲座之后,株洲市一中梅光幸老师感慨道,王教授的讲座体现了三个原则:本色原则、实用原则、学生主体原则,这对老师们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茶陵县第一中学的花海蓉老师说道,王教授敏锐的洞察力、精准的判断力、睿智的行动方案,让老师们领悟了新课改的精神,受益匪浅。王教授的每一条建议都贴合了新高考和新时代的需要,为老师们今后的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深入学习新高考的相关资料,及时更新教学理念,转变课堂角色,勇于思考与创新,将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观省博,忆往昔
8月9日下午,我们来到了湖北省博物馆,见证了中华五千年的厚重文化底蕴、一代代人民的伟大革命精神。我们深深地震撼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绚烂多彩,祖先们的无穷无尽的智慧,也从近代革命先贤的遗物中看到了当时恶劣的处境,感受到了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
馆内珍藏文物多达14万余件,这些藏品大多数既有浓郁鲜明的地方色彩,又具有时代特征,反映着湖北地区古代文化的面貌。馆内藏品种类十分丰富,主要包括:陶、瓷器、青铜器、漆木器、古乐器、金乐器、古代字画、钱币等。从精美绝伦的曾侯乙编钟、玲珑剔透的象牙白菜、跨越千年的越王勾践剑等文物中,我们体验到了博大精深的楚文化、见识了古代高超的冶炼铸造技术、感受到了那种破釜沉舟、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恢弘气势、那种卧薪尝胆的勇气!
忆党史,铭初心
湖北省自古以来人才荟萃,享有“惟楚有才”的美誉。近代以来,荆山楚水更是英杰辈出。其中,有指点江山的国家元首,有救国救民的革命先烈,有领兵杀敌的军旅名将,还有建功立业的科技精英、学术大师、艺术泰斗……一张纸质老照片、一行行介绍词把众多英杰的事迹音容一一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作为一名教师,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我们要发扬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勇担重任,要争做推动发展的开路人,担当作为的领路人,服务学生的贴心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讲解员动听细致的解说,带领着我们领略几千年前的璀璨的中国历史文明。生命的足迹让我们冥想,革命先烈让我们自省,祖先们的智慧让我们敬畏。远古的生命虽已远去,但生命的足迹永远存在。
结语
朝一个方向,结一群友人;入一场培训,拾一路芬芳。初心不改,再启程;群英聚集,同携手。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华中师大这个“培训”的舞台,惊艳了2023年的整个夏天。相信未来株洲的教育,会惊艳更多的人!
第五组
撰稿:尹恒
审稿:周苑茹 荣海艳 曾凤玲 花海蓉 廖晨兰 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