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
下图是站在亭子下朝向大门口拍照
小院中间是一个山石盆景,有点仿颐和园乐寿堂里面的“青芝岫”。 可能是12年重修时想起这个地方西面正好是乐寿亭吧。
不论下面的须弥座还是上面的石头都是近十来年放在这的。后面是花园的正门,应该也是移建的。
之所以说它是移建或者是新建,是因为门外面是黄纬路,而这一段黄纬路过去是曹家花园的一部分,门不会建在院子里面。旁边是游客中心,也许当初修缮曹家花园时还惦记着买票呢。
里面两侧有砖雕,看着特新。
上图全是花,下图有个鸟,不知道是什么鸟,但肯定不是又鸟。
沿着小院转,小院北面是虎威堂
上图就是虎威堂,关于虎威堂的介绍,直接看下图。
孙伯翔,1934年10月4日出生于天津武清县,字振羽,别署师魏斋主人。现为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创作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进修学院教授、天津市文联委员、天津市书协副主席。
↑虎威堂内部
虎威堂里除了这个从废品站找来的镜台,还有桌子,椅子和空调,烂的很,估计这里在改造后还有人用它经营过买卖。
正门对面小山上有个亭子叫乐寿亭。
↑乐寿亭
↑乐寿亭
匾额不知道是谁写的,跟二仲轩的题字是一个人。
这个亭子应该是新建的,注意是乐寿亭不是颐和园的乐寿堂。
“乐寿”源于孔子的一句话:“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924年,曹锟从京逃离后来到保定,向慰藉他的保定商、绅各界代表表示“公忧保人亦忧天下,公忧天下之忧则亦乐天下之乐,欲久于保天下其能舍,公耶虽然,公志也聊以是告保定人而为之记”(摘自碑文),他表白将为保定人分忧而同乐,不舍不离。在园中提笔诠释了“乐寿园”名的来历:“乐寿园者,仁者之所适居也,孔子尝曰:‘智者乐,仁者寿’,又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吾盖居乎山水之间其名之也”,曹锟园中有山有水,认为已具备“乐”、“寿”二字,自称“乐寿老人”,并使用“乐寿老人”图章。这大概就是乐寿亭名字的由来。
抱柱楹联是曹锟的字迹
庆云在霄威凤绚采;甘露被野嘉禾遂生。
这副对联是老对联了,很早以前就有,曹锟抄写而已。
至此,有连廊及建筑环抱的小院子就介绍完了。
转过虎威堂,北面就是花园现在的北墙了,外面是八纬马路,马路对面是新开河,河岸有一座亭子
左边栏杆外是八马路,马路对面有个漂亮的亭子。
亭子叫“枕碧亭”,名字大约是源于清代诗人张笃庆的诗,其中有“枕碧亭边启缃箧,耳畔但觉天风鸣。”
陈福春,又名富春、别署达斋、秋水书屋主人。 1955年出生,1986年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并留校任教。后任: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在应该退休啦。
回到园内,沿连廊向东,假山旁边是小溪,看着黑不溜秋,夏天应该挺臭的,但当年的曹家花园是挨着运河的,水是跟运河连着的,活水。现在是死水?不知道地下是否有管子跟运河连着,要么就是换自来水。
右手边的连廊已经换成混凝土的。
远处的亭子挺漂亮的,爬到假山上,看看啥风景。
这个位置,夏天来过,都是树枝,照不到啥。乐寿亭两边有环廊,几乎把放着太湖石的那个小院子环绕一圈。
向东走路面逐渐太高,这里是花园的最高点,上面有个新建的亭子叫“雨亭”。
雨亭是近十来年新建的,洋灰水泥的仿古亭。
从亭子向南拍照,下面是鹅塘
这照片,前景是层层叠叠的树枝,主次不分,主要是用来展示鹅塘的位置。
从最高的雨亭下来一半,向南拍照,如下图。
上图右边就是乐寿亭,图中间有个圆门,一会还要走道哪里。
下到一半,仰拍雨亭,看着也还就和吧。
↑原地不动,向下拍。靠东边的圆门有些单薄。
夏天看这个圆门,好看多了。
向东走,左边是鹅塘,前边是个半亭
手机广角拍出来,看着挺远,其实没有 几步。
人们都说夏天好,哪哪都是绿色,出片,看看这两张图片,后一张距离半亭还更近些,已经修图了,否则看不见啥了。当然,用专业功能照,要好一些,但出门在外,一切都是快节奏,没时间鼓捣手机。
树木茂盛,光线自然就暗,曝光不足。向前越过这个半亭,景色豁然开朗。
这一张也增加亮度了,主要是逆光,光线照到手机上,手机自然降低了曝光度。
大体相同的地方拍照乐寿亭,冬天的效果似乎更好。
左边的环廊一直到“二仲轩”匾额处。
右转进入圆门。
又到了30张图片限制了,要想看完整的,且听下回分解。